一进大门,你就可以看到在涌道上,有12个高50cm,长1.2m的阴阳大脚印,其意来源于历史典故——后稷之母姜源郊外践巨人脚印而怀孕的故事,也喻意中国农耕历史发展变化的艰辛脚印,从景观的角度讲,会给游人带来一种新奇的视觉美感,也会激起游人参与意识而践“古人”之脚印。在广场以北的涌道设计了两列共10个直高度1.8m巨型粮缸,缸内设置色光灯,夜晚之时从缸内底部发出迷人的光线,其缸外部携粗麻绳以追求粗野的视觉景观效果,每个粮缸上刻有胛骨文“粮”字。
沿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后稷像下的农业史展览馆,全面了解农耕历史的文脉,再登更高一层后稷像下的观景平台,也是全园的最高点,南眺为巍巍秦岭,渭河两岸滚滚麦浪,北看农科城全貌,俯视教稼公园全景尽收眼底,在有限的园区内观光情绪达到高氵朝。教稼园土台长178米,宽67米,高8米,总面积12000平方米,农业始祖----后稷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其雕像雄伟高大,引人注目。园内有近10亩53种花卉苗木。园内设有农业科技史展馆,分别展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史和从古至今为农业做出贡献的名人以及他们的成果介绍。
教稼园的夜景也是一道独特的景观。教稼穑区主要色光为黄色,后稷像为白黄色光,台下为紫色光渐变,给人一种上升感;水系区为蓝色光,五谷种植参与区为绿色光。
5后稷故里
后稷故里,一说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二说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
秦帝为鼓励农耕,弘扬后稷教稼传统,置邰封里。唐武德元年(618年)七月,李渊称帝,他为了加强统治,在武功设稷州,辖武功、周至、好畴、扶风四县。并在武功故居(今大庄镇南立节,又称南里街或南里城)筑邑,设稷州衙门改武功宅为武功宫。后因渭河溃堤,又将稷州迁址其北五华里,且地势高坦的邰封里。贞观七年(633年),因灾裁员,省去稷州。天授二年(691年),武则天复置稷州于邰封里。[6]
稷山县春秋称“稷”,属晋。汉为河东郡闻喜县地,北魏太和十一年置高凉县,相传后稷曾于县境南陲的山中教民稼穑,后称此山为稷王山,遂于隋开皇十八年改高凉县为稷山县。
祠堂
后稷祠位于陕西武功境内西北稷山之巅上阁寺,后稷祠是专门供奉后稷的祭殿。此处三面环山,登临远眺,武功旧城九街十八巷布局分明,人流如蚁,所有建筑嵯峨有致、各具特色。环视远处,山川河谷,八方道路,田野林荫一览无余。
祠前山门殿上悬匾额“粒食万年”。进山门北行五十步为戏楼,过两侧月门往北是献殿,面阔三楹,正中悬“有邰家室”巨幅愿额。东、西陪殿各三间,正殿为三间硬山式建筑,内塑后稷坐像,设暖阁围幔,前檐、后檐均安装有满间棂格。图案雕刻精巧,彩绘以后稷生平事迹为主题的各种图画,后稷传说一目了然。沿祠外右侧望西登上七十二步台阶,建有飞檐八卦亭一座,雕刻技艺精湛,工笔彩绘绚丽多彩。亭侧便是玲瑰剔透的钟楼,内悬一巨钟,按十二时辰敲钟报时,方圆七八里地均能听见钟声,人们闻钟声而作息。
《水经注》卷十八载:邰(武功)“城东北有姜嫄祠,城西南百步有后稷祠,眉之邰亭地”。此即武功有姜嫄、后稷祠的最早记载。《长安志》于武功条下载:“后稷祠在县西南二十三里,姜嫄祠在县西南二十二里”。即中亭川武功城(今武功镇)。
康对山《武功县志》载:后稷庙、姜嫄祠“今俱亡矣”,而“今(明正德时)后稷祠在城内西上,故宝意寺址也。明弘治丙辰(1496)知县(宋)学通改建,祠后又作姜嫄祠”。
《长安志》载:“宝意寺在县西一里,亦唐神尧别宅。乾封三年(668)建为宝意寺,周显德二年重修宝意寺,寺东临绝崖”。显然是后稷祠在唐以前(乾封三年)即已有之,后来的宝意寺(俗称上阁寺),即以后稷祠为中心改建发展起来的。此后,代有修葺。
到清雍正十一年(1733)《后志》记载:“殿三楹,四角垂檐,南向,殿前有碑,马嵬阎铎记”。明、清数有修葺,每次立碑以记其事,碑文多言宝意寺“大唐创业天子(李世民)读书处”,与《长安志》的“唐神尧(李渊)别宅”之说相吻合。
李渊在武功的住宅有三处,宝意寺即其一,此宅系以后稷祠为中心所建,由此可知,后稷祠建于李渊之前。
明代知名学士吕楠登谒后稷祠赋诗一首:
夫子天下烈,播谷广炎皇。直茅当兹土,种德邀无疆。
有口咸食力,罔极齐穹苍。二月武功曲,莺鸣柳半黄。
星言拜古祠,陟山云中翔。烟川睇春县,览极独惨怆。
风尘翳环宇,赢黎裂予肠。缅怀躬稼泽,谁可使均穰。[7]
奖项
“后稷奖”是农高会设立的唯一奖项。后稷乃中华农耕文明之始祖,杨凌则是其“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之地。为缅怀后稷重视农业之遗风和为中华农业文明作出的开创性努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故此,农高会的这一奖项取名为“后稷奖”。设立“后稷奖”的目的,旨在通过国内相关专家对申报项目的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