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君王篇之帝乙(前?—前1076年)
如磐石,不为外事所诱惑,因而获得吉祥。“六三”以阴居阳,不中不正,又无所应,是一个不好嫁出去的女人。她处上下两个阳刚之中,有心悬意马之象;又为兑卦之主,有媚上之能。“归妹以须”是她的一个愿望,想以姐姐的身份嫁过去当嫡夫人。可其结果是“反归以娣”,还是以妹妹的身份嫁出去做了一个娣夫人。“六九”以阳居阴,处境与“六三”有些相似,不正无应,又陷入坎险之中,本是到了出嫁之时,可却“归妹愆期”。“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从。不我从,其后也悔”(《诗经·召南·江有汜》)。姐姐出嫁可没有轮到她,或许是要等轮到父母国,或许尚未到结婚年龄,这就得等待,故告知“迟归有时”,总有能嫁出去的一天。“六五”以阴居尊,柔顺中正,是一卦之主。“帝乙归妹”在泰卦中亦有此爻辞。这个爻关系比较特殊,虽说嫁过去也是做娣夫人,可这是帝王将女儿下嫁给诸侯,规格是要高一些。《诗经·大明》:“文王嘉止,天作之合,在洽之阳,在渭之涘……大邦有子,伣天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缵女维莘,长子维行,笃生武王。”文王载船亲迎,并举行了隆重的大婚之礼。“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的“君”是指正夫人,然而太姒穿的衣服比正室还漂亮,这似乎有夺嫡之嫌,可“月几望”——虽说像月亮一样美貌可却不盈满,始终保持着谦逊之德而获“吉”。“上六”以阴处卦之终,下无所应,如到了穷途末路,故有“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之象。古代婚后三个月要祭祖庙,筐实和羊血是必不可少的祭品。“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奠之,宗室牑下”(《诗经·召南·采苹》),说的就是新娘子祭祖之事。但是祭祖必须是嫡夫人,娣夫人就没有这个缘分了。“筐无实”、“羊无血”是说没有带任何祭品,当然也就不能参加祭祖活动了,故说“无攸利”。在六十四卦中,以男女婚姻设卦的共有四卦,它们是咸、恒、渐和归妹。咸卦是下经第一卦,犹如新的一代的开始,卦象是下艮上兑,少女与少男相感初交。恒卦是下巽上震,长男、长女组成了家庭。渐卦是下艮上巽,长女少男,男娶了一个嫡夫人。归妹卦是上兑下震,少女长男,女子出嫁为娣。这对于研究古代婚姻制度和家庭关系是不可多得的资料。归妹卦六爻说的都是娣夫人,唯有“六五”得尊。“太乙归妹”在商周之时是件大事。商王是想笼络周文王,将太姒嫁给了他。太姒美丽贤慧,为文王生了包括武王、周公、康侯等八个儿子。“太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经·大雅·思齐》),为周王朝的兴旺发达、生息繁衍做出了重大贡献。鼎卦爻辞:“得妾以其子”,至于太姒是否被扶为正室,无史实记载。《彖》曰:“归妹,天地之大义也。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归妹,人之终始也。”孔子之所以极赞归妹卦,其意可能就在于此。他不可能是在赞扬这种侄娣婚姻制度。4迁都朝歌朝歌即河南省河南淇县,殷墟即河南省安阳。帝乙在位期间,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纣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原是载诸史册及地方志的事实。但近几十年,自从甲骨在安阳把墟出土,王国维的《说殷》问世,《竹书》的“更不徙都”说,即被奉为圭臬。我国文术界,遂把洹水南之殷墟,说成是盘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从而抛弃了历来史书所说的纣都朝歌。然而历史的实际,并非如此。说安阳殷墟为殷都,我们并不否认,但要说安阳殷墟是盘庚到帝辛,二百七十三年的帝都,则大谬然。因为史书所载及地下发掘的事实,都否定了这一说法。首先我们说说盘庚迁殷的问题,盘庚迁殷并非迁今安阳殷墟,迁的是西亳,盘庚是都西亳的。且看《史记》所载:“帝盘庚之时,殷已都河北,盘庚渡河南,复成成汤之故居”(《殷本纪》)。“成汤之故居”何在?近些年来由于偃师商城的发掘,如今学者大都肯定偃师商城是汤都。偃师商城的发掘,不仅证明偃师确为汤都,而且也证明偃师商城为盘庚之都。因为在偃师商城的发掘中,考古学者发现这座古城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即被放弃,后来经修补后又重新使用的,而再次设都于此的殷王便是盘庚(见《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P414—415),此证一也。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直到武丁还都西亳。何此为?可以武丁访贤,后于傅险得傅说证之。傅险“在今陕州河北县北七里”(《括地志》),即今山西平陆县一带,为西亳之野。此证二也。关于盘庚迁殷非今安阳殷墟,还可以安阳殷墟的考古证之。根据安阳殷墟的发掘,从出土的十五万片甲骨中,还未发现一片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甲骨;在安阳西北冈殷大墓的发掘中,也未曾发现一座墓是盘庚,或小辛、小乙的陵墓(《商代的墓碑地制度》见《考古》,1983年10期),此证三也。以上事,足可以证明盘庚并未迁都今安阳殷墟。《竹书》说盘庚是始都北蒙的殷王,此说是不足信的。那么《竹书》“更不徙都”说,是不是事实呢?考盘庚都西亳后,历小辛、小乙到武丁。武丁五十年,即离开西亳徙河北,先都沫,有今河南淇县之武丁遗存为证。后徙北蒙,有安阳殷墟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证盘庚迁殷后,其后

状态提示:君王篇之帝乙(前?—前1076年)--第4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