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臣篇之高阳氏(补)
每逢雨季发源于太行山的博、卢、滱诸水均从山而降自西向东直奔高阳,在高阳注入北流的黄河。由于高阳地势西高东低,黄河河**高,当诸水注入黄河时就形成逆河,水流回溢,经常造成黄河高阳段决口成灾,殃及龟城玄宫和无影山(或曰务隅山、卫于山等)观天中心。共工氏居住在半山腰,洪水奔腾下山时居地同样遭受洪水袭击。他们把高地铲平,把低地垫高,筑起土围子,阻挡洪水,保卫居邑,史称“雍防百川,堕高堙卑”。但由于雨季洪水汹涌,洪水被土所围,水位蓄高,水量蓄大,一旦冲决土围子,会以更加凶猛的气势向东狂奔,这样非但共工氏难保家园,洪水会以更大的态势、更快的速度冲过南北向的黄河河道,出现水淹高阳龟城玄宫的局面。颛顼帝认为共工氏不满自己的执政地位,有意制造水患,威逼颛顼王族,于是率族众征讨,结果共工氏战败,退守太行山高地。颛顼王族与共工氏的斗争史书多有记载。《淮南子·天文训》云:“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因共工氏居太行山地,不周山应距高阳不远。一说不周山在唐县大茂山(古称恒山为北岳)一带。大茂山(亦叫神仙山)距高阳百余里,当时为颛顼镇山,山上建有灵台和天文观测中心。共工战败破坏不周山,目的应是驱散颛顼灵气,捣毁象征王权的天文观测设施,让颛顼无法授民时,让万民无序可循,动摇颛顼王权,使天下大乱。

第三,颛顼帝创立并颁布实施了颛顼历。上古时,天文历法是稳定社会秩序和从事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有历法,天下才能民有所循,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史记》载: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载时以象天”,称赞颛顼帝有谋略,晓事理,能够按天象划分年历四季。颛顼帝分别在高阳旧城无影山(城西北土山或曰务隅山)和恒山(一说今唐县神仙山)立竿建木,建立观天中心,以星辰为主观测天象而制历,“察日辰之会,以治辰星之位”,确定太阳的周天行度,将四时分别列为仲春春分、仲夏夏至、仲秋秋分、仲冬冬至,从而形成我国最早具有科学性的古老历法《颛顼历》,敬授民时,恢复社会秩序。

颛顼历颛顼历是一种四分历。一回归年为365又1/4日,一朔望月为29又499/950日,如今一个季度相当于当时的一年。以十月为岁首,闰月放在九月之后,称后九月。这种历法自殷商一直沿用到西汉武帝初年。

第四,君权神授,绝地天通,大胆实施宗教改革。少昊末期,“民神杂揉,家为巫史,民渎齐盟,实祸荐臻”,社会秩序严重失衡,阻碍了社会的发展。颛顼执政后“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废除家家祀天,人人祭神的习俗,神事由重负责,民事由黎掌管,在城南建圆坛祭天,在城北筑方台祭地。强令民间与部落禁绝巫教,接受教化。强化中央集权,实现天下大统。颛顼是创立“政教合一”体制的第一人。

改革婚姻制度

规矩洪荒子民。针对群婚群居,男女无别,长幼无序的现状,颛顼首创男婚女嫁,禁绝血缘联姻;教诲lún_lǐ纲常,明确规定“妇女避男于路”,否则就会被拉到十字街上毒打一顿然后流放。高阳旧城十字街如龟背高耸,十字街有事,四街皆知。在十字街现身说法,的确效果很好,当地有“在十字街跺跺脚,四街乱颤”的说法。

文学贡献

第一:创制九州,初定版图。据《文献通考》和《乾隆御批纲鉴》记载,中国九州的建置区划,始创于颛顼时代。黄帝时代虽然统一了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但和蚩尤部族长期对立,直到颛顼大帝才形成了各民族的真正统一。在此基础上帝对中国区域建置进行了明确规划,确定了衮、冀、青、徐、豫、荆、扬、雍、梁九州的名称和分辖范围。

第二:创作了中国第一首乐曲《承云》。颛顼不仅“载时象天”而且“好其音律”,颛顼帝自幼受到音乐熏陶,《山海经·大荒东经》云:“……少昊孺颛顼帝于此,弃其琴瑟……”。颛顼帝有在少昊抚育期间打下的音乐基础,《吕氏春秋·古乐》云:“风雨雷电,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方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祀上天”。如今颛顼帝5000多年前用音乐熏陶感染的高阳这块圣土,好其音律者甚多。高阳是著名的戏曲之乡。保定老调原称高阳老调,高阳是老调的发祥地。高阳河西村是北方昆曲的发源地。戏曲名人辈出,有昆曲表演艺术家韩世昌、侯玉山、侯益隆、侯永奎、白云生、马祥麟,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田际云、齐花坦、张惠云,戏剧作家齐如山,老调表演艺术家周福才、张文海、王贯英、王辛未、陈淑媛等等举不胜数,吕清章著《明星的摇篮》有详细记述。


状态提示:名臣篇之高阳氏(补)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