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12-01
清军南下之后,为了逃避剃发令,再加上同盟会浩大的宣传声势,大批的难民乘着大小船只携带家财亲眷逃往崇明,这使得岛上人口为患。幸好如今主事崇明的沈廷扬长于吏治,在他的倾力经营下,安置难民,统筹人丁户口,惩治匪盗,一切都井然有序。
作为崇明本地人,沈廷扬在崇祯朝就官至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及户部侍郎。当初锦州之战时,沈廷扬筹划海运粮饷,接济关外抗清的明军,深得崇祯帝的器重。在如今大明朝大厦已倾的时势下,因为沈廷扬的资历,他在江南一地的声望极高,治理起民事皆是得心应手。
对于那个再非吴下阿蒙的女婿,沈廷扬已经从惊叹、赏识直到无语了。在短短的时间里,披着同盟马甲的高字营能在江南掀起如此大的动静,已总共斩杀-精锐的满蒙兵达五千之数,着实不是任何一支南明官军可以做到的,就算当年的关宁铁骑,也难以取得如此战绩。
虽然随着嘉定、常熟的沦陷,同盟军只有江阴、吴淞两个沿江要塞,看似反清运动遇到了低潮,但沈廷扬也是高瞻远瞩之辈,暂时的失利只不过是卷土重来的前夕。满清铁骑在平原上所向披靡,但在江南这样的水乡,密集的水网,汹涌的民心,无论天时地利人和,同盟军都占着优势。所谓十万铁骑,如今在江南一地已折数千,满清看似强势,但只要一刀刀地放血,总有势弱的一天。
随着同盟会那“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越传越远,那悍卫发冠的反清怒潮以崇明为中心,向江淮、南京、浙北集卷而去,越来越多的心存忠义的仁人志士向崇明岛蜂拥而来。
而崇明岛像一个容器,终究有个容量,但人口到达三、四十万时,伴随而来的大量的民事纠纷仍然让沈廷扬焦头烂额邪魅冷少的替身妻。
特别是岛上有发无发之争。
逃来的难民中不乏有来自沦陷区的已经被清军强行剃发的。这些剃发难民在逃亡之前虽然把脑门后的小辫子剪了,但仍然存在着曾经剃发易服的事实。由于同盟会煽动起来的全民性反清运动,那些剃过发的难民成为同盟会会员中那些激进分子的目标。他们被指责为假鞑子,清军奸细,他们的家财被夺,亲眷受辱,似乎都成为理所当然的事实。
这种有发无发之争,却是无法掩盖一个尴尬的事实,作为同盟会的创始人,同盟军的督帅,高旭也存在着剃发投鞑的污点。正因为这点,高旭又成为那些流亡在岛上的腐儒老朽们暗地里讨伐的目标。但是,也正因为高旭曾有剃发易服的事实,这又使得那些在沦陷区被迫剃发的难民才敢心无顾忌地来投奔相附,崇明岛与那些江南各地的沦陷区的联系才没有割裂开来。
最终,沈廷扬决定把这个有着两极分化倾向的有发无发之争抛给高旭解决。
∶∶∶∶∶∶
从吴淞回到崇明的三天里,高旭忙得不可开交,竭尽全力地抢救着徐玉扬的性命。
自舍桥起事以来,徐玉扬每逢战事必置之死地,创下了徐疯子的赫赫威名,他的疯子营也是让清军闻风丧胆。在这次常熟之战中,他的腹部受了重创,又为了维持军心而隐瞒,没有得到及时救治,又因为博洛部主力突如其来的围剿,徐玉扬血战重伤,以至昏死,疯子营终于寡不敌众受到重挫。
当高旭剪开徐玉扬那血迹斑斑的战衣时,他身上已是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刀伤,箭伤,纵横交错,让人触目惊心。高旭虽然是个高明的外科医生,但在古代缺医少药,高旭只得与几个擅长中医的老郎中死马当作活马医,尽人事,听天命。
急救之后,高旭疲惫地走出了厢房,等在厅上的一干人连忙围了上来。
在大厅上焦灼等待的除了身为侄子的徐鸿之外,其余都是第一镇的将官,包括幕僚鲁无巧、第二营统领罗子牛以及第一营疯子营副统领项宇等人。对于常熟之战的详情,高旭早就从鲁无巧的口中得到汇报。
众人刚要询问病情的时候,高旭摆了摆手,道:“能想的办法都想了,能做的都做了,现在就看大哥的生存意志。”
∶∶∶∶∶∶
早在半个月前,高旭从崇明出征时,就交待老家伙与沈廷扬俩人筹建同盟广场,用以记念那些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伟业中牺牲的英雄。
同盟广场的位置不在崇明城内,也不在高老庄内,而是处在崇明城与高老庄之间一处空旷的田野上。在高旭的构想中,这同盟广场是个开放性的场所,以供后人观瞻。至于具体的建设方案,高旭从现代诸多的广场规划之中,挑出几个项目来,就足够让明代的工匠们咋舌了。
同盟广场中最瞩目的是广场正中那块高大巍峨,当中刻着“中华英雄记念碑”数个大字的主石碑,及其背后那些刻着英烈姓名的石碑群。大批的工匠把同盟军阵亡将士的名字刻在石碑上。而在石碑群下的地上,也铺阵着大理石,上面也将会刻录着一个个名录。这些刻在地上的名录,千人踩,万人踏,自然是那些卖身投鞑的二臣,汉奸,比如洪承畴、吴三桂之类降清的文武诸臣。
高旭营建同盟广场,铭刻英烈之名,自然是为了增强同盟军的凝聚力。
名垂青史,这个诱惑对于注重名节的古人来说,是无法抗拒的。
在广场正中的英雄记念碑之下,有一面中华旗在迎风飘扬。高旭神情肃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