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浴火重生西路军>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压又抬

陈海松的一番表白让外交部司长、各报记者、国军飞行员们吃了一惊,这个共产党大官真够胆大的跑到重庆、国军军营里毫不客气地夸赞共产党,贬低国民党和国军。

《扫荡报》的中尉记者没想到自己奉命前来想让陈海松丢人出丑,可人家根本不把自己是共产党当成什么丢人的事,借机还做了自吹自擂,他有些恼怒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试图挽回影响:“陈将军,没有国军在正面阻击,吸引住日军主力共产党哪里能在敌人兵力空虚的后方抢占地盘、发展力量。要知道开战以来国军牺牲了上百万人,包括上百名将军。”

陈海松轻蔑地说:“这位记者朋友肯定没有学过军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军队会用自己伤亡数字来夸耀自己的战斗力,而是以消灭敌人的多少来证明自己的强大。死的人多就是勇敢吗?参加军队就是去送死吗?那军队还怎么来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职责?

我对国军中英勇牺牲的将士也是很敬佩的,他们在强大敌人面前使用简陋的武器坚守在阵地上表现出了中国人的不屈精神和中国军人顽强的作风,他们都是好样的。可他们还是牺牲了,他们完全可以用更灵活的战术出现在敌人侧后方、避开敌人的优势火力,发挥出中国人善于夜战、近战、肉搏战的特点打乱敌人的进攻、保存自己大量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

可是我所见到的正面战场除了阵地防守还是阵地防守。战术呆板、打法单调。把优势的兵力暴露在敌人飞机大炮的覆盖之下,牺牲在仓促构筑的掩体里,敌人没有侧翼的担心放心大胆地投入兵力,用炮火、坦克冲垮一道道防线,快速向内陆推进,他们死的真的很冤!

死了一百万人杀伤了十余万敌人、后退了几千里、丢了一百多万国土、几百座城市、扔下上亿的百姓、让数百万民众被屠杀,军队编制残破、弹药匮乏、后方毫无秩序、生产无法恢复,不好好反省自己的战略战术失误还在吹嘘自己,简直是无能透顶无耻之极!

我不妨告诉你,国军真正面对的不到十个师团。而我军各根据地处在三十多个鬼子师团的包围之中,不算混成旅团仅仅华北就有十个师团,东北有十二个,第七战区不少于八个。你说到底是谁承担着牵制敌军主力的重任?谁才是抗日战场的主力军?”

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诘问让中尉记者无言以对,也让其他记者们大感震惊,中央社只报喜不报忧、国防部只谈大捷不谈步步后退的原因,问急了就是敌人太强大国军火力弱等客观理由,从来没进行过战略战术上的反思,死了那么多人还丢了那么多的国土的确很丢人。

一向不吃亏的陈海松这次来重庆除了领受任务,就是以前线功勋将领的身份来揭国民党的短、宣扬共产党的成就来的,这样的机会他岂能错过,继续说:“我军虽然力量弱小可我们在我党中央的英明领导下无数共产党人视死如归、奋不顾身地杀进敌后,数次战役以伤亡十万的代价击毙了20多万鬼子。击毁坦克300多辆、飞机200多架,舰船百余艘。

缴获了300多架飞机、200辆坦克、300多门火炮、舰艇20余艘,光将军就抓了三四十个,俘虏抓了两万多,部队不仅没有缩小反而不断壮大,这才是中国军人的英雄本色!

新四军在安庆兵不血刃全歼27师团一万八千人,新六军一个师拦截鬼子两万人进攻两昼夜予敌重大杀伤,掩护其他部队攻进徐州逼死中将;新八军一个加强团突袭11军司令部,活捉冈村、板垣在内的30多名日本将军;晋绥三师在关中以一己之力一天内两战两胜毙敌两万,总部特战大队百里追击将侥幸逃脱的108、109师团部一千多鬼子斩杀一空。

各位。这才是中国军队应有的素质,勇于出击、善于战斗、敢于胜利,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军队要的是胜利、胜利靠的是谋略,谋略来自于勇气。一支失去了勇气的部队根本不会去寻找敌人的弱点、也不敢派出疲弱的部队去打击敌人的薄弱环节,自然也就谈不上谋略。只能被敌人牵着鼻子瞎转,敌人攻哪他就守哪。敌人休息他也休息,如何胜利?

国军都说敌后空虚,为什么不去占领那里、像我们一样发展自己?因为他们做不到、训练太差生存不下去,李延年带着三万人的第二军去了,还没到苏鲁防区就被鬼子两万人包围差点全军覆没,要不是新六军袭破徐州替他解围,连他李延年都要当俘虏的!”

什么,与抗日英雄傅秋涛、郑作民同被宣传为皖北三杰的李延年竟是这般不堪,数百残兵在武汉接受政府授勋、接受民众欢呼、大批爱国青年毅然投奔新组建的第二军这个英雄的部队竟然是个骗局,太可怕了!中央社、国防部说的话以后还敢相信吗?

陈海松之所以要提到第二军的惨败实在是心里来气,损兵折将到全军覆没的李延年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丢盔卸甲的第二军被授予‘虎贲军’军号,荣立大功的新六军反而成了陪衬仅仅奖励了十万法币,勒令送还所有第二军失散人员和武器,被陈海松断然拒绝,四千多人全部编入新成立的罗炳辉57军第三师,师长就是第二军57师师长施中诚。

施中诚57师原来隶属于74军被调进战损严重的第二军并不情愿,可他一只直鲁军老底子的准杂牌部队哪有选择的资格。开始郑作民副军长对57师还可以。物资分配、作战任


状态提示:第二百九十二章 又压又抬--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