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定秦曲>第一三三章

在先秦历史当中,北狄算是中原文化最迟接触的外敌。

在某个意义上,北狄就是北方地区的游牧民族的统称。

但是若是以这个说法为基础的话,北狄人事实上与中原文化接触的时间,远早于《春秋》的记载时间:

《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

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整个春秋时期的狄与戎,都与炎黄集团,有相当深的渊源关系。

而这个时间到底是什么时候,比较确切的一个推断就是箕子率领商朝遗民,前往朝鲜地区的时段。

箕子,名胥余,殷商末期人,是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父,官太师,封于箕,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代中,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违衰殷之运,走之朝鲜”,建立东方君子国,其流风遗韵,至今犹存。

箕子朝鲜的建立,与北狄人到底有没有直接接触,这一点暂时没有考究的资料。

但是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箕子朝鲜的北面,确实是于北狄体系的民族接壤,箕子朝鲜想要发展下去,必然会与北狄人进行作战或者交流。

在这个情况下,这很有可能就是中原文化与北狄人有着直接交流的时间。

……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就是传说方面的说法而言,鬼方这个在很多古代“传说”记载的典籍当中,也成为了北狄的一个代称。

据史料记载,鬼方是****时居于我国西北方的少数民族,居匈奴北和康居北。在周时从西北方进攻过华夏。

其活动载于《汲冢周书》、《易经》、《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那时,漠南地区多次发生讨伐鬼方的大规模战争,甲骨卜辞载“鬼方易”,即鬼方向远方逃走或迁走。虽然鬼方进行过迁逃,但是这个民族前后给华夏多次重大打击。

春秋时,称这部分人作赤狄。其后,又以丁零的名字出现在史籍中。

丁零,《山海经》作钉灵,《史记?匈奴列传》作丁灵,《汉书?苏武传》作丁零,《魏略?西戎传》作丁令。两汉时候,他们南迁蒙古高原,史称狄历、敕勒或铁勒。在高车(高车丁零、东支铁勒)六部中,狄历为其一,且为六部之首。其中有袁纥部,这是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回纥的汉文译名。另四部为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不过这些与鬼方就相去甚远,不可以认作同一个族群。

《易经》之《泰》和《归妹》两卦的六五爻辞都曾提到“帝乙归妹”一语,其中的“妹”是指“少女”,“归妹”即嫁女之意。关于这句爻辞的史实背景,古代学者除对“帝乙”的身份有不同看法外,没有作更多的说明。

后世不少学者根据顾说解释《周易》或进一步说明晚商时期的商周关系和婚姻制度等问题。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殷高宗讨伐鬼方,经过了三年才取胜。高宗,殷代中兴帝王,名武丁。

“鬼方”是殷时西北边疆上的国家。

若是以这一个前提作为基础,那么中原文化与北狄人之间的联系,事实上要远早于周朝时期,而在商朝中后期就已经开始。

在《竹书记年》当中,商朝与鬼方之间有着战争的关系: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

而后世有一种说法,说楚即鬼方:

1.《周易》:“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三年在古代是多年的意思,可见殷高宗武丁功业之大。《诗经?商颂》中宋国贵族(商人的后代)称赞自己祖先殷高宗武丁时说“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罙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

凡是拿来夸赞的都是最值得说的,至少是个大事,而无论是《史记》和《竹书纪年》均未写高宗伐荆楚,而只写“伐鬼方”,可见《周易》中的“鬼方”和《诗经》中的“荆楚”是同一件事情。

2.《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荆即楚的别称,可见楚国和鬼方有着莫大的关系。

3.楚人崇鬼尚巫术,大思想家王夫之曾在他的著作《周易内传》明确指出:“伐鬼方,《诗》所谓‘奋伐荆楚’”也。楚人尚鬼,故曰鬼方。”无论从屈原的《离骚?山鬼》,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中的巫山**这些宗教祭祀,都可以看出来楚人尚鬼,这也是尽人皆知的,这是鬼方之所以叫鬼方的原因。

4.传说祝融(吴回)娶了鬼方氏为妻,祝融是谁?乃楚人的始祖。如果鬼方生活在塞外。身在南方的祝融怎么能千里迢迢娶个北方戎狄鬼方女子为妻,在三四千年前,交通、信息非常落后,这样作无异于南越王娶了匈奴女子为妻,这是不可能的。

只不过这种说法很快就被辩驳:

《竹书纪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于荆”。明确写了商朝先伐荆楚,后伐鬼方,证实了周易中的记载。秦始皇先击百越后击匈奴,难道说百越与匈奴有莫大联系吗?故第一、二点理由均不正确。且商朝也尚鬼,凡事占卜,甲骨文都是用来占卜的,难道商朝也与鬼方有关。其次《竹书纪年》的记载更驳斥了楚即鬼方。

《史记.楚世家》记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


状态提示:第一三三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