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驷赶走芈月后,情绪也是颇为低迷。在用过午膳后,他便沉默地领着晏希音骑马向咸阳郊外行去。
晏希音见状,也是一路无话。
待他们行至郊外,嬴驷再单独带着晏希音走了小半个时辰,来到一处杂草丛生,连墓碑也没有,只立了一块木牌的坟茔之前。
已过了秋分时节,万物收敛,夜间的白露已能凝结成霜,下雨时的雷鸣声都不大能听见。草木染上了苍茫的黄色,大雁纷纷南行,失去了踪影。此地四周荒无人烟,乌鸦叫声不绝于耳,天地间独有一坟茔于此,甚有荒凉的悲意。
嬴驷接过晏希音手中的祭品,亲自摆放妥当,再取出一个容器,置梗草于内焚烧。之后嬴驷便肃然跪下,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竟是行了周礼中丧礼相见时最隆重的跪拜礼节,来表示对亡者最为尊敬之意。
嬴驷行礼完毕后起身,见晏希音也跟着他一并行了振董之礼,心下安慰。他拿起随身携带的佩剑,亲手清理坟茔边的杂草,一边开口问道:“姝儿跟着寡人一起行振董之礼,可是知晓,此处葬的是何人?”
晏希音也帮着除草,听见嬴驷问她,便抬头望着他,眼神微怔,点了点头:“妾知,此处,应埋葬的是商君。”
商鞅被杀的时候天下皆知,晏希音自是知晓,今日乃是商鞅忌日。而唯有商鞅,嬴驷才会连墓碑也不立,却每年都来祭拜。
嬴驷心中震动,道:“那你可知,商君,是寡人亲自下令,处以车裂之刑的。这么一个以谋反之名处死的罪人,寡人为何会亲自跪拜祭祀?”
晏希音突然跪了下来,挺直了背脊,直直注视着嬴驷,肃然道:“妾斗胆,之后所言,若有冒犯大王之处,还请大王容妾说完,再行处置妾。”
嬴驷见她如此,不由皱起了眉头,却仍是点头。
只听晏希音一字一句,清晰明了地道:“妾自幼时,便听闻商君之名。商君以霸道之法,取信于先王,在秦国推行新法。当时,秦虽然有辅佐周王东迁之功,却历经磨难,才终于在戎狄与中原诸国间艰难生存。可自周王东迁以来,周室衰弱,各国并起,战争杀伐不断。强者可弱,弱者可强。秦国当时政令不通,百业凋敝,农桑不兴,将士不思战,文人不思强,庶民更是内斗围殴不止。然中原魏国有李悝,楚有吴起,魏更是夺走了秦河西之地,秦可谓受了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耻大辱。如此内忧外患之时,商君辅佐先王,在秦国先后两次实行新法。商君新法在秦国实行后,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附。商君使得秦能成王业,兴霸图。如此不世之功勋,千古之英名,百世必循之法度,妾一直视商君为周之周公,齐之管仲,仰慕崇敬,钦佩之至。”
“然,商君在新法实行时,刻薄寡恩,待民以严,连坐之法使得人而无信;百姓只可务农,从事其他百业,皆要没收为奴;民弱,国则强,民愚,国则治。此间种种,妾不敢认同,亦认为商君大谬矣。且商君处置触犯新法之人,曾一日在渭水河畔屠杀上千人,致使渭水变红,其杀伐罪孽,触目惊心。大王为太子时,也曾因触犯新法,被商君流放,太子太傅都因此遭受劓刑。新法确立后,道路之上,秦国只知商君,而不知国君。集百姓,宗室贵族之怨,功高而不思身退,权大而不知让君,故大王虽然心中对商君仰慕崇敬,却不得不杀之。”
晏希音说完,俯首叩拜,请罪道:“妾已归秦,生是秦人,死为秦魂。履儿为妾此生唯一骨肉,大王是妾此生依靠,心之所系。大王但有所问,妾唯有把心中所思所想说出,不敢有丝毫欺骗。妾言行无状,还请大王降罪。”
嬴驷面色复杂,眼眸中似乎藏着汹涌波涛,望着跪伏在那里,却好似青竹一样清高不屈的晏希音。
举凡君王,最不喜他人猜测自己心意,尤其若是有人能对自己心意揣摩地毫无二致,君王大多是杀之而后快。但是如今,王后对他的心思通透到了这个地步,他竟然毫无杀意,只觉得,能够有如此一心为他,一心慕他,又知他,懂他至此的妻子,实在是邀天之幸。
寡人,孤家寡人,他自继位秦君以来,便感受到这个位子带给他的滔天负荷。每每想歇一歇,找个人说说心里话,举目四顾,竟连一个可以信赖之人都没有。
如今,他终于找到了。
嬴驷深深地看了一眼晏希音,转过头,对着商鞅的坟茔道:“先生,寡人自先生去后,一直以为世上再无可并肩同行之人。殊不知,她早已来到了寡人身边。今日,寡人带着她来见见先生”他躬身扶起已泪流满面的晏希音,拿衣袖给她擦拭眼泪,柔声道,“寡人又没有责罚姝儿,姝儿怎么就先哭了起来?”
晏希音哽咽着说:“妾,妾是被沙子迷了眼睛。”
嬴驷闻言大笑,却是紧紧把她拥入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