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买宋>第二百六十二章 皇城司密探
者菌之所以和大家谈谈皇城司,是因为宋朝是中国古代间谍发展趋于成熟的最后一个历史阶段,也是开创其鼎盛时代的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历史时期,它有着许多独特之处。

这也许要归功于有宋一代频繁的战争。

在长达320年的宋朝统治时期,宋先后与辽、西夏、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共存,政治斗争异常尖锐,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军事斗争极其频繁,在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宋与周边各政权间的间谍活动在以前各代发展的基础上,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成为中古时期的一个高峰,在间谍手段、间谍水平和间谍理论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发展。

需要说明,皇城司,最开始其实不叫皇城司,而叫武德司,在太平兴国六年才改为皇城司。

按宋史职官志的记载:“皇城司:幹当官七人,以武功大夫以上,及内侍都知押班充,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

根据宋史所载,皇城司明面上的主要职掌应该是保卫皇城,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除去作为天子的直属机关担任保卫皇城的职务外,它还是一个拥有专职侦察人员,具有侦察权力的机构。

关于皇城司的探事职能,作者菌查到的史籍中这样记载。

“皇城使在内中,最为繁剧,祖宗任为耳目之司。勾当官四员,多差亲信有心力人”。

“人物伪冒不法,则讥察以闻”。

显然,皇城司是具有探事职能的,今人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皇城司是“天子的耳目、爪牙,也就是作为特务侦察机关,不仅稽查官吏、军人的非法、阴谋活动,而且有时还缉捕盗贼”。

由此可见,皇城司是宋代皇家的情报机关。

皇城司中主管探事的是皇城司探事司,它隶属于皇城司。

职掌是派遣亲事官于京师中侦探流言蜚语与图谋不轨者,近似于便衣侦察机构。

具体的探事人员称为逻卒,即皇城司探事司亲从官,也被称为察子、亲事卒、武德卒。

皇城司最初被赋予探事职能,是因为“祖宗开基之始,人心未安”。

也就是各割据政权还未荡平,国土还未统一,天下还未太平,宋太祖“恐有大奸阴谋无状,所以躬自选择左右亲信之人,使之周流民间,密行伺察”。

希望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及时掌握各方动态,将各种不安因素消灭于襁褓之中。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侦探工作,宋太祖于乾德三年965年设立了专职的情报机关。

“蜀平,以参知政事吕余庆知益州,余用选人以轻其权,而置武德司刺守贪廉。”

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防止新占区反叛的防御措施。

史载,宋太祖“采听明远,每边阃之事,纤悉必知”,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皇城司的探事职能。

皇城司探事的内容无所不包。

宋会要辑稿职官载:“皇城司每遣人伺察公事民间细务,一例以闻。”

也就是说,皇城司的探事内容已经细化到了民间的突发性琐碎事件。

皇城司的探事职能有两项很重要的组成部分,那就是对内刺探、缉捕外国间谍,阻止其刺探本国情报对外监察本国使者、接伴使,防止其泄漏国家机密。

在对内收捕外国间谍方面,因为皇城司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京城一带,所以其大部分针对的也只是活动于京城的间谍。

宋朝的京城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聚集了全部重要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具有很高的情报价值。

因此,这里也成为了各国间谍最为亲昧之地。

时人就曾感慨:“辇毂之下,岂无外国谍人?”

外国间谍在京城的具体活动情况,由于缺乏史料记载,我们无法了解更多,但从零散的记载中,还是可以推测一二。

康定元年1040年正月,宋政府下诏:“募京城内外捕索元昊刺事人,获一名者赏钱三十万,公人仍转两资,百姓优与厢镇。而知不告者,法外重诛之,其妻孥仍配广南编管。”

同年六月又下诏:“元昊刺事人自今获一人者,赏钱百万,补班行其容匿者,家长斩,妻子配流所在失觉者,重劾其罪。”

庆历元年1041年十月诏:“令捕谍人之在京城者。”

熙宁八年1076年,“诏:外国刺事人,令都亭驿、开封府密遣人迹捕。告获一人,赏钱千缗,仍与班行即居停知情人能告首,原罪外亦与酬赏。时北人泛使将至,虑有奸人窃觇中国也”。

通过宋政府所发出的诏令来看,京城一带应该是外国间谍活动频繁区,知制诰王存就对此表示过担忧:“辽人觇朝中事颇详。”

那么,为了防止外国间谍的刺探与破坏,作为负责皇城警备的皇城司毫无疑问的要肩负起搜捕外国间谍,保护国家安全的重任。

真宗时期,皇城卒曾“告贾人有为契丹间谍者,捕系皇城司按劾”。

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东上閤门使、会州刺使王遵度领皇城司,遣卒刺事。有沈吉者,告贾人张化为契丹间谍,即捕系本司狱,所连逮甚众”。

可见,皇城司不仅担负着刺探外国间谍的职责,还拥有直接缉捕、鞫狱的权力。

皇城司的对外监察,主要体现在陪同外交大臣出使外国。

两宋时期,除了对外战争频繁之外,国与国之间使者往来也极为频繁,为了刺探对


状态提示:第二百六十二章 皇城司密探--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