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件事或许也能佐证曹操那句经典的“吾梦中好杀人”矣(一笑)。
最后不管是《三国志·武帝纪》中的“复收兵得千余人”还是《魏书》中的“其不叛者五百余人”,反正可以知道曹操此次的损失相当之惨,最后不得不灰溜溜的回到了袁绍驻扎的河内(由此可见河内之于联军是多么的重要——袁绍在北,袁术在南,张邈、鲍信刘岱等人在东,三面夹攻才让董卓不得不迁都以躲避联军锋锐)。
可以说到这里,曹操基本上丧失了作为一支独立势力的根基——没有地盘也没有多少部队。
于是曹操不得不像后来的刘备一样成为袁绍手下的客将,身边跟着几个忠心的手下无所事事。而且还不得不参与到袁绍和韩馥的某些曹操所忌惮的举动当中,比如拥戴刘虞为帝。
看看,谁说袁绍不想挟天子以令诸侯来着,他其实比谁都清楚天子在手的好处,只不过刘虞当了皇帝没名没分一切都需要仰仗他袁绍,而刘协身边不但有一群“爱国忠臣”更重要的是他身边当时聚集了张扬、董承、杨奉、韩暹等一批杂七杂八的军事“贵族”,袁绍好不容易赶走了吕布而且手底下还有一个同样让他不太舒服的麴义,又怎么可能再请来一堆大爷呢?
好吧,上面这些先按下不表,我们继续说曹操……以及他和袁绍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曹操能够在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认为天下英雄唯有他与刘备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刘备的能力,毕竟曹操嘴里说得震天响,但是面对袁绍、孙策等人还是会露出担忧的样子就证明曹操绝对是将这几位当做非常麻烦的对手。他真正感慨的是他与刘备的相似。
同样出身并不好(一个宦官后代,一个是平头百姓),同样善于隐忍(曹操屈居袁绍之处,刘备那就更不用说,飘零半生),同样有着别样的人格魅力,同样是腹黑学的宗师级人物。
曹操看刘备就好像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所以他称赞刘备的同时也是肯定了自己。
好吧,原本是要将曹操和袁绍的基情故事,结果竟然扯到曹操和刘备之间不得不说的秘闻了。
在袁绍那里待了许久的曹操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那就是继任被兖州刺史刘岱杀死的东郡太守桥瑁的新任东郡太守王肱面对强悍的黑山军显然没什么太好的办法,被打的落花流水。
也正是从这一刻起,曹操的运气重新变得好起来,不,甚至可以说好的有些让人吃惊。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以于毒、白绕为首的这次黑山军入寇事件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袁绍和公孙瓒发生界桥之战的时间相差无几,虽然不能说这是公孙瓒和黑山军的默契,毕竟当时还有公孙瓒在渤海一带击破黄巾军的战例,但是这显然表示在争夺冀州的关键时刻,袁绍却不得不面对两线作战甚至是三线作战(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加上平原令刘备所在的东线)的窘况,所以直到此时,曹操终于再一次有了领兵的机会。而这时候曹操麾下的士兵,估计不是袁绍划给他的便是他在袁绍授意下或者默许下招募的,估计原本属于袁绍但是和袁绍关系相当糟糕的清河人朱灵便是这个时候来到曹操麾下的。
于是乎曹操破白绕于濮阳,又在初平三年春逼走于毒,大破眭固和于夫罗。然后从东郡太守一步步顺利的在陈宫和鲍信的帮助下成为了兖州牧并兼并了已故的鲍信的势力,这样终于算是稳住了阵脚。
顺带一提的是,曹操从原本的落魄将军到东郡的这一系列漂亮的组合拳打开了局面,只怕有一个或者两个人是功不可没的,那就是留香荀彧以及那位神秘的戏志才。
尤其是荀彧,很不好说曹操能够获得独立出兵东郡的机会是否由此人的帮助,毕竟别看荀彧来自颍川世家荀家,但是他的妻子是曾经的中常侍唐衡的女儿,虽然让荀彧这位少年成名的子弟不至于被政治漩涡所摧垮,但是那些羡慕嫉妒恨的人会不会因此而恶意中伤他却实在是不好说,至少荀彧在喜好名士的袁绍那里混的并不如意,或许他能够和曹操一见如故这种身份上的认同感也起到了不小的加分作用。
而在这个时候,荀攸估计还在荆州蹉跎,郭嘉还在家里炼丹,程昱刚刚被曹操征辟,曹操的核心模式团队当中就属这两个人的资格最老功劳最多,所以荀彧的地位一直冠绝所有文臣而戏志才则成为了曹操美好的回忆之一(而他的继任者郭嘉也成了美好回忆,这两位……)。
由此可见,曹操一开始登上诸侯混战时代的身份并非独立的诸侯,而是从属于袁绍但是独立性稍稍有些强的存在,只不过因为他和袁绍的关系再加上袁绍主要的目标和大敌是公孙瓒和张燕的黑山军(前者是麻烦,后者是痛恨,因为后者曾经攻破了邺城,要不是队伍里除了叛徒,估计袁绍及其手下的家属都会被抓做人质),所以为了保证曹操有能力对抗南方的袁术和东边的陶谦所以默许的他扩大势力扩充实力的种种举动。
而这一点从初平三年袁绍与曹操合兵攻击屯高唐的刘备,屯平原的单经和屯发干的陶谦以及初平四年春连续击败因为孙坚战死而彻底落入下风并最终输给刘表的袁术,将其赶到了扬州一带这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