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帝国的黎明>第129章 鞍马若浮云(2)

第1)章鞍马若浮云(2)

康国的都城,旧称撒马尔罕,时名为康居城。承影营军士卯时出发便催驮马快行,午时刚过不久,便抵达了康居。

当赵行德刚刚踏足康居时,仿佛以为自己回到了汴梁。此地因为秋夏季少雨,便将城外两条冰雪融水引入城内,大街小巷,庭前屋后,随处可见清澈的溪流。城中居民数十万,商肆酒楼遍布,市井中熙熙攘攘人群,面孔与中原无异,讨价划价皆用汉语,男子常着适宜御寒的毛织长袍,腰带上挂着佩玉,匕首等玩物。女子头缠锦绣罗帕,上面绣着缠枝花鸟等装饰,比中原更为鲜丽。

夏**队善野战,极少入城宿营,承影营住在康居城西。这里也是关东移民最早开垦的一片地方,驿馆周围有许多中原样式的台池楼阁,其间许多种植着蔬果花卉的小块田圃,时至深秋,蔬圃的边缘密密麻麻皆是丛丛菊花,香风阵阵风吹不散,虽然没有长安那么多名贵品种,但多了盛放不羁的张狂,楼阁田圃之间,偶尔见到游人赏菊,又令人仿佛置身长安郊野。

校尉段怀贤去道路曹取文牒和军报,三位行军司马争得半日闲暇,要见识一下这河中的首邑,便又劝说赵德与他们三人同行。一路行来,金昌泰啧啧赞道:“这自治商会经营的城邑,的确比寻常市镇更加繁华热闹。”

赵行德点点头,感慨道:“整个河中的财富,大概都汇聚到此处了吧。”

“这倒未必。”司马君防笑道,“康居城里一掷千金的,大都是些过路的财神。河中这地方,越是乡巴佬,家底越是殷实。”四人说笑着来到一处高大的楼阁前,许多面容严肃,行色匆匆的商人在里面进进出出。

“这是券票坊市,进去看看。”金昌泰当先走了进去,赵行德正对此处充满好奇,便跟着进去了。

“想不到,这税票居然还能买卖。”赵行德感慨道。只见坊市大厅四周,悬挂着无数的黑板,黑板上写着金银铜铁盐糖绢帛布麦黍茶等相互间的比价,柜台后面的伙计都忙着招呼客人。此处居然是专门买卖交子和兑换税票的地方。

金昌泰也从怀中掏出一张夏国通行的税票。赵行德向他借了过来,认真看了看,实在看不出什么蹊跷。正反两面皆有复杂的花纹,正面篆书“当钱十贯”和丞相府的大印藏绢两匹,麦两石,银一两”,以及国库藏的大印,小字还注明了兑现此票的国库藏。夏国对行商的关税是十中一,假若持有这么一张税票的话,便可抵一百贯货物应纳的关税。许多东西贸易的行商不愿在贩运时白白多带货物,便提前向丞相府买了税票。

司马君防和黄宗道也都不明所以,金昌泰却笑道:“今日幸好有我在,便让你们长长见识。”他家里便是开设大商行的,以后还要继承家业,所以对这些门道极为清楚。

见三人皆凝神听讲,金昌泰清了清嗓子,得意洋洋道:“这税票除了抵税之用,后来国库藏又以积储的物资为本,加大了税票的发行量,税票的持有者可以到特定某处国库藏去兑换到税票背面所注明的物资。这样的税票在我朝境内,等若是信用最好的交子一样,虽然背书物资的价钱高于市价,但以国库藏的信用背书,胜在绝对稳妥。”

国库藏每过几年就会通知商人们前去换税票。有时税票正面的当钱面额不变,但背面所值的物资却会有所更换的,比如一张面额三十贯税票背书的物资原本是黄金一两麦十石库藏绢五匹,更换后变成了银五两麦十石库藏绢十五匹。

国库藏在选择物资上面没有特别的偏好,一直都是增加了库藏的物资就新发行一批税票,让民间分担国库藏储备的负担,也让全国的商人得到足够多的易于携带的税票来相互交易。税票主要就是在商人之间,特别是在券票坊市里交换买卖。夏国百姓还是使用金银铜钱多,或者是福海行这样声誉卓著的大商行发出的小额交子。

然而,如果一张税票背书物资的实际价格大大高于它的正面当钱面额,商人们就会去国库藏将这些物资兑换出来,再出售牟利。如果一张税票背书物资的实际价格大大低于它的正面当钱面额,商人们就会拒绝使用这种税票,并且会尽可能用这种税票来交赋税。所以税票背后所印储备物资比例极为考究,非得让彼此间价格消长能够大部分抵消掉,而小范围的波动不足以使商人从中渔利。国库藏的官吏费劲了脑筋,每隔上一段时间,都要将好几位精于计算的大学士请去帮忙谋划。

在券票坊市中,除了国库藏的税票外,商人们主要的交易对像就各种货物的交子,棉花,小麦,不管是仓库里的,长在地里的,甚至还没播种的,都能交易。这样,券票交易所里,各种物资的价格和交换其他物比率,而这也是国库藏调整税票背后库藏物资比例的重要依据之一。

金昌泰说得滔滔不绝,除赵行德略有所悟外,司马君防和黄宗道听得云里雾里,瞠目结舌,只陪着金昌泰一块黑板一块黑板地看过去,最后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从券票坊市里出来,四人又买了些当地特产的肉脯蜜饯充作干粮,便赶在日落前回营。

日暮时分,校尉段怀贤回到官驿,当即召集百夫长和行军司马参加军议。

“大将军府有分遣军务,正好我们在这里。”段怀贤将一卷军书放在桌上,示意大家都看一遍。

王童登将军书展开,


状态提示:第129章 鞍马若浮云(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