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灵山>205回、小神君扬言芜州,狄梁公外放彭泽
有守好敬亭山外。他若对我有怨意,我会离开此地。”

钟离权:“仙童何必这么想?他对满天仙佛不满。非指具体地一人一事,也并不是对你或对哪位菩萨本人有什么怨言。”

清风:“他倒是机巧,想一心一意先灭了梅丹佐再说,不因为佛心舍利的下落而有所顾忌。……想想也对,佛心舍利与他有什么关系?他就是要斩灭梅丹佐!”

钟离权:“佛心舍利与你我无关,与梅振衣更无关系。对于佛门弟子,佛法在,传承在。等同无量光照耀灵山,但象征意义不同。”

清风:“想斩灭梅丹佐,还要摆平后面的事情,代价可不小。”

钟离权:“梅振衣不怕付出这个代价,但他也不傻,所以他需要大罗成就丹,保住自己与相助之人的法身炉鼎。”

清风:“他还需要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不想再有那么多高人有意无意牵扯纠缠。这二十三年就是时间。你能推演一下,二十三年后梅振衣有何气象?”

钟离权:“待到他炼成大罗成就丹之时,知焰、左游仙已成仙道,张果不容小觑,龙空山十大妖王也成为臂助。其中或有几人成仙,就连那个小鬼提溜转,也脱胎换骨成就地仙。青漪三山洞天已成,谁再想动他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清风:“你这徒弟。真是千年来的异数,你事先也没想到吧?也就是此时,你才能推演地这么明白,一时三刻之前我都不是很清楚。但刚才这番推演,却不涉及梅振衣本人,只怕树欲静而风不止。”

钟离权:“就是他的修行我推演不清,总在浑沌之中,当年随先生想必也是这个感觉。所以留下了照妖镜。”

清风:“你也将成就金仙,有事情叮嘱梅振衣就去交代,然后回去清修,历化形天劫去吧,芜州有我,暂时还镇地住。”

“先多谢仙童地吉言了!”钟离权起身长揖,眨了眨眼睛又说了一句:“当年你出走五观庄,打出昆仑仙境。也是个不怕将天捅个窟窿的人。”

清风一摊双手:“是吗?可惜我现在连金击子都离身了。”

钟离权说有人来找梅振衣。清风说树欲静而风不止,不久后果然有人上门。还带着梅孝朗地与另一位长辈的信,这位长辈就是刚刚被贬出洛阳的彭泽令狄仁杰。送信地人梅振衣也见过,竟然是曾在彭泽城外斗金蟾的刘海。

张果与星云师太未回,左游仙也尚未赶来拜师,左游仙的弃徒刘海怎么带着狄仁杰与梅孝朗的亲笔信上门了呢?事情还要从大周神都洛阳说起——

武皇登基之后,要做的事情就变了,以前的首要任务是扫除改朝登基路上的一切障碍,现在愿望已经实现,首要目标就成了整顿朝政巩固江山。不是穿上龙袍坐在皇位就是皇上,也不是拿着刀让人听话就能坐稳江山,武皇深明此理,虽身为女子,但相比史上很多帝王她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

任用酷吏可以清洗朝中政敌,却不能治国承平,朝中故臣经过一番清洗之后,急需提拔一批真正有治国才干地中、上层官员。武皇于长寿元年(公元692年)改元加恩,下诏天下举荐贤才,凡被举荐者受考核有才皆录用,不论原先出身高低。

后世有人说武则天爱才,也有人说武则天不论愚贤乱提拔,实际上这是她登基初年一个筛选的过程,朝堂上进进出出的新贵很多,有人很快就被淘汰。历来帅才与良相难得,也有人脱颖而出,由梅孝朗举荐,武皇任命狄仁杰为地官侍郎同平章事,入阁拜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朝堂上也一样,如今的朝臣主要可分四派:一是武家亲族,以武承嗣等人为代表,无论谁上台这一方面势力都不可缺。二是功勋故臣,以梅孝朗等人为代表,他们是保持国家稳定地重要力量。三是一班酷吏,以来俊臣等人为代表,他们曾是武皇清洗政敌的工具。四是新近提拔的一班治国之臣,以狄仁杰为代表,他们是巩固统治与治理国家的依靠。

这四派势力中,武家亲族与朝中酷吏多有勾结,功勋故臣与新近权臣之间也所有结交。彼此之间互有争夺。来俊臣与诸武子弟,对狄仁杰这批新掌朝中大权地人很不满,按一贯对付政敌的做法,总想搞掉他们,却不知形势已变。

就在长寿二年(公元693年)正月,新年刚过来俊臣就率先发难了,罗织罪名将狄仁杰卷入谋逆案,告他勾结同党欲反周复唐。并将朝臣任知古、裴行本、裴宣礼、卢献、魏元忠、李嗣真一并牵连进去。

《唐律》中有一条“一问即承反者例得减死”,按现在地话来说就是“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主动认罪可以罪减一等。等到来俊臣审问时,狄仁杰不等用刑就很干脆的说道:“反是实。”

他认罪,来俊臣问他如何勾连朝臣谋反,狄仁杰反问道:“来君说我反,我不反也是反,何苦麻烦?至于如何反。还要辛苦你等上疏了。”

其他人一见狄仁杰这么说,也纷纷认罪,只有魏元忠开口辩论。来俊臣一见这个局面,既问不出什么又无法动刑,只有将他们收押。单审魏元忠一人,严刑拷打不必多提。

天气渐热,狄仁杰在狱中托探监的判官王德寿将自己的棉衣送回去,要家人撤去棉絮换成夹衣送来。并且密写伸冤血书夹在棉絮之中。狄仁杰之子狄光远得到血书,入朝上告,血书落到了武皇手中。

武皇命通事舍人周琳查问,来俊臣将自撰的


状态提示:205回、小神君扬言芜州,狄梁公外放彭泽--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