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早米诺夫斯基粒子的价值还没有得到验证的时候,无论是联邦还是吉翁,主流的造舰思想延续的是西历时代搭载精准制导武器的思路,但自从米诺夫斯基粒子对通信器材的干扰效果得到证实之后,人们很快就明白了旧思路已经行不通了。

因为人是会学习的生物。

然而在这个战术理论鼎故革新的时代,吉翁和联邦出于同一个理由进行军事改革,却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地球联邦宇宙军还是吉翁军,都是在这个军事革命的年代开始崛起的。

联邦方面认识到精准制导武器已经不可靠了,于是他们开始探索新的战术,不过和只能把ms一条路走到黑的吉翁方面不同,联邦同时探索了两条道路。

第一条道路,便是今天占据联邦军战术思潮主流的大舰巨炮主义。

这一派的支持者认为,米诺夫斯基粒子在战术层面的运用,将战场从电学情报打回了光学情报的时代,过去一度被认为已经落伍的重型战舰将再一次主宰战场。

敌我双方的战舰将在光学设备的可及范围之内展开炮击战,这一派的理论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武器实用化以后迅速成为了主流,联邦军现役的主力舰艇麦哲伦级战列舰、萨拉米斯级快速巡洋舰都是这一思潮的产物,在联邦军70年代军备增强计划中,这两型战舰被当做造舰计划的主力大量生产,服役数量达到了所有其它殖民地战舰数量的总和的数倍。

第二条道路,则是西历时代航母战术的延续,宇宙舰载机平台以及新型的宇宙战机。

尽管在西历时代航母战术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但在宇宙世纪,这一道路却异常的曲折,困难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失去了大威力精准制导武器的舰载机对战舰的威胁大大的降低,另一个则是在只能使用光学通讯的情况下,大量舰载机的战斗管理问题,前者让舰载机的实用性下降,而后者则被确认难度过高,在多次空间着陆试验失败,甚至发生了撞机事故、迷航失联事故之后,联邦军慢慢的失去了对这一路线的热情,尽管他们还没有完全放弃,但在占据了完全优势的大舰巨炮党徒面前,也基本上没有还手之力。

当然,联邦舰载机党徒也没有完全失败,只是相比较数量庞大的主力战舰群,联邦军尽管只有较少量,但还是为了侦查以及剿匪、甚至是面子问题等目的装备了一批舰载机部队,以哥伦布级运输舰改装的护航航母搭配ff-4托里亚斯战斗机、ff-s3剑鱼战斗机,也有一定的战斗力。

而吉翁方面就简单多了,自从基连掌权以来,吉翁的军事部门就一门心思的放在ms上。

实际上吉翁方面的ms战术和联邦的舰载机战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都是以保存宝贵的战舰,而用消耗品的舰载机/ms淹没敌人的典型,但是和联邦舰载机党徒的失败不同的是,吉翁s这一设计的成功。

相比较只能直线或者曲线飞行的舰载机,s的人形手脚运动进行姿态制御的技术)进行全方位的移动,而且在宇宙空间中不需要考虑空气动力学的问题,s能够搭载足够大的热核引擎,反而比舰载机还要高。

同时相比较无法装备大威力武器和厚重装甲的舰载机,体型相对大的多的口径自动兵器以及近战用的热能武器,对战舰的威胁远不是舰载机能够相比的。

正因为ms的开发成功,所以吉翁方面才有底气对抗联邦军,因为不管联邦军的战舰再怎么下饺子一样快速生产,成本和工时总是要远远超过s换一条战舰,也是吉翁大赚特赚的好买卖。

联邦不做,是因为他们的舰载机换战舰的性价比低的令人发指,而吉翁这么做,这是因为ms换战舰的性价比已经能够让他们喜出望外了。

果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啊,李尔又一次因为名人名言而感动。

解释完了吉翁和联邦双方的战术思想,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为什么李尔如此不看好姆塞级的战斗力,却又不愿意明说?

因为姆塞级本来就不是为了炮战射击的,尽管它也装备了不逊色于联邦军萨拉米斯级数量的米加粒子炮,但在实际的战斗中交换比肯定是萨拉米斯占优势。

因为姆塞级和萨拉米斯级不同并不是单纯的战舰,但却也不是单纯的航母,它是战舰和航母的有机混合体,要类比的话,就是ijn航空战舰或者前苏联的载机巡洋舰的思路。

自身有一定的战斗力,但也能够充当舰载机平台。

正因为如此,所以姆塞级才采用了那种奇妙的分体设计,为了给搭载ms的格纳库腾出空间,它的两个主要热核引擎呈倒v字分布在舰体的两侧,这使得它的正横截面比萨拉米斯级大了一倍以上。

宇宙世纪的炮战和西历时代战列舰不同,西历时代的战列舰使用的是曲线射击的实弹武器,而宇宙世纪的战舰使用的是与炮管方向平行的米加粒子射流,所以虽然同样是通过光学瞄准战斗,但是战列舰的攻击面积是炮弹降落时产生的倾角面向的截面,而宇宙战舰的攻击面积却是米加粒子射流正对的截面。

理解了这一点之后就能明白,为什么联邦军的战术中不再使用后部炮塔,而是将所有的炮塔放置在正面,因为战舰的正面横截面比侧面横截面小得多,所以没有使用侧舷射击的余地。

截面越大,被弹率越高。

这和士兵们冲锋的时候要弓着身子是


状态提示:006.战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