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雷霆战将>第九百五十九章 严密部署转移(一)

雷剑看大家都着急的催促他,他面部表情严肃的说道:“同志们,我先给大家分析一下我们在阜平城所处的环境,刚才已经点明大家集中隐蔽在坑道里,说的严重一些,只要不主动出击马上转移,无非就是在等死。

再说地面日军部队的布防,两天前,日军第四独立混成旅片山旅团大部,已经退出县城,正已疯狂之势,向我抗日根据地的初家庄、板头村、刘家河、清水桥一带扫荡,此时城里驻防着松本的三六四联队,兵力应该在一千多,就在昨天,两个大队的鬼子再次离开阜城,增援在板头村一带遭到八路军晋察冀独一团打击的第五九七联队。

现在阜平城的兵力应该不足三百,主要是池田中队为主,这个中队的鬼子,对发现的两个坑道口实施大量灌水,企图将隐藏在坑道里的我们,灌得在坑道里无处藏身,不是仓皇的冲出坑道口与敌进行血战直至被消灭,就是在坑道里被灌进坑道的水淹死,但是敌人最希望的是我们缴枪投降,这就是我们目前最险恶的现状。”

雷剑看大家瞪着吃惊的眼神,看他停下不往下说了,又转换成疑惑的眼神,皱紧眉头凝视着他雷剑。

王梓铭心里更加疑惑,他是阜平城抗日政府的敌工部长,自从进入坑道隐蔽,只在头两天与上级联系过一次,以后就断了联系,可雷剑得到的这些情报,到底是从哪获得的?难道这娃子真是个‘未卜先知’的人物?

其他人的疑惑更大,就连王晓亮、春桃和冯光都感到吃惊,他们的雷团长从进入坑道,意识一直处于模糊,就是后来恢复意识清醒过来,根本就没有与外界接触,他又从哪得来这么详尽的情报?

尤其是老孙,他瞪着一双大眼,目不转睛的看着雷剑,眉头看似舒展,可内心波澜汹涌,他虽然不知道雷剑对地面日军的行踪和兵力布防,说的准不准确,可雷剑就连城里现在还剩下多少兵力,指挥官是谁,他都说的如此明白,老孙此时才认同听来的传说,雷剑是一个很神秘的农家娃子,神秘的叫人不可理解。

他为了证实雷剑所说这些的真实性,不免难为雷剑的问道:“雷团长,你说你们独一团在板头村打击进犯抗日根据地的五九七联队,那依你说板头村离阜平城有多远,在什么方向?”

雷剑听老孙如此问,马上意识到这个身份神秘的老孙,对他所说的存有怀疑,想通过说出板头村的距离和方向,让生活在当地的王梓铭来证实雷剑所说的是否属实。

王梓铭听老孙如此问雷剑,他马上感兴趣的看着雷剑,想听听雷剑到底能不能说清楚,在他的认识中,雷剑从胶东一路与敌血战,在走马驿战场身受重伤,一直处于昏迷状态,进入战地医院两次被援华专家宣布死亡,可这神秘的娃子竟能两次复活,在专家断定就是活过来,也会因失血过多大脑长时间缺氧,意识已无可能恢复。

可谁知道进入坑道隐蔽,这个雷剑竟神奇般的恢复意识,身体在非常残酷的环境下,恢复的如此快,在坑道里出现几次危险,不顾伤势严重身体虚弱,硬是冲在最危险的地方,亲临指挥解救危难。

在这一段时间任何人对外界基本上处于封闭状态,根本就不知道阜平城的任何情况,可这个神秘的雷剑,竟能说出地面日军的兵力、大部队运动方向,就连在板头村此时正在进行的战役,都能说出敌我双方的番号,这是不是太叫人不可思议?

他看着雷剑针对老孙提出的问题,不知雷剑如何解答,可当他看到雷剑笑呵呵的样子,王梓铭不仅替雷剑担心,怕他说不出来丧失大家对他的信任和刚集聚起来的坚强意志。

雷剑只停顿了几秒,笑看着老孙说道:“老孙提出的问题,也正是我下步要部署的计划之一,我先告诉大家,板头村位于阜平城东北方向,距县城六十多公里,独一团已经在板头村与敌五九七联队作战,其主要任务是阻击继续向清水桥方向进犯的日军联队。”

老孙不知雷剑说的对不对,为了证实此话真假,转眼看向王梓铭。

王梓铭点头说道:“雷团长说的没错,板头村位于阜平城东北方向,不过我只知道距县城一百多里,我没去过,到底有多远我还真不好说。”

雷剑怕大家刨根问底,赶紧自圆其说:“大家不要疑惑,更不要没有科学的瞎猜,我在行军路上,就注重搜集到达集结地附近的地理地貌,以及周边村庄河流的情报,还不断的补充修改我画的草图,这点我的警卫排长冯光可以证明,再说王副团长和春桃也知道我有这个嗜好,喜欢这样做。”

老孙是一个思维缜密的人,雷剑的解说非常无力,就说他提前搜集到阜平城附近的村庄、河流和明显的标的物,可这个神秘的雷剑还说出在板头村独一团正在与日军五九七联队作战,这个情报雷剑又是从哪弄来的?这个谜底老孙很难解开,可又不能继续追问,一是时间不允许他节外生枝,二是纠缠起来雷剑决不会当着大家的面说清楚。

雷剑能说的这么清楚,不是他先知先觉,更不是他能掐会算,而是在穿越前看到的资料,在头脑中的再现,只是大家不知道他是个穿越者,听雷剑有时在无意中说出这些资料,不免对雷剑感到神秘的叫人不可理解。

只从这次雷剑失去意识,他自己都感觉变化很大,在没有失去意识时头脑中出现以前的事,总是觉得有些模糊,可


状态提示:第九百五十九章 严密部署转移(一)--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