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皇帝在背后的指点,陈友明自然没有任何顾忌,在接下来的谈判中,他便表现得很在意他的儿子,对方提什么要求,只要稍微一威胁,他就立刻同意。

当然了,实际上,陈精忠原本就是陈家的宝贝,而且他之前的忧虑,也都写满了他的脑门。对方就是想再多,也没有想到真实的这种情况。

这事的进展,自然也没有一丝遗漏地陆续传到崇祯皇帝这边。

“陛下,末将已经查明,金钱帮帮主姓钱,乃是苏州府下常熟县人氏。”刘兴祚向崇祯皇帝禀告道。

崇祯皇帝一听,就知道他不会无缘无故地提及这事,便立刻问道:“可有什么不对?”

刘兴祚马上回答道:“末将怀疑幕后主谋,乃是常熟在野官绅钱谦益……”

一听这个名字,崇祯皇帝便立刻想起来了。这个名字,不管是后世,还是这一世,都非常的有名。在原本的历史上,钱谦益这个名字和“水太凉”几乎是等同的。而其原因,就是钱谦益原本一直是大明官场和在野官员之道德楷模。可明亡之时,原本准备和其夫人,原本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一起跳湖殉国。结果,柳如是都跳了,而他却找了个借口,说水太凉而不敢跳,并最终带头投降了满清。

在这个位面上,这些事情并没有发生,当然,也不会发生了,因为,满清都已经被崇祯皇帝灭掉了。此时的大明,强大无比,没有任何敌人能灭亡大明。

不过一如原本的历史,钱谦益的名气非常大。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能当上东林党领袖的,才名自然也不用说了,其势力也非常大。在崇祯初年时,为争夺入阁的权力,他觉得温体仁和周延儒排名靠前,就发动他的势力阻扰周延儒和温体仁入阁。

这种争权夺利的党争,就算在后世也是非常有名的。无非是攻击竞争对手。就算没有实锤,也能让皇帝心有顾忌,从而达成目的。

结果,钱谦益没有想到,他主持浙江科考时的舞弊,被实锤举报,导致春风得意的他被摆官回乡。这还是崇祯皇帝穿越之前的事情了,要不然,就不会只是摆官这么简单了。

不过钱谦益到了地方上后,影响力还是非常大的。复社是东林党的延续,钱谦益这位大佬就一直站在后面。在原本的历史上,据历史记载,说温体仁指示钱谦益的老乡张汉儒状告钱谦益贪肆不法,结果各地巡抚纷纷上书为其鸣冤。其中就包括了后世有名的张国维、路振飞等人。从这事上就能看出,钱谦益的影响力有多大了。

不过钱谦益最终得以逃过一劫的,是他重金贿赂了宫里的大太监曹化淳。那个时候,曹化淳是东厂提督,由他提审这事,把张汉儒给杖毙了,还得到其口供,说是温体仁指示诬告。事情最终的结果,温体仁因此下台,钱谦益虽然免去牢狱之灾,却再次被削籍归乡。

从后世的角度看,这事情上有不少疑点。首先,以温体仁的做事方式,他不会无的放矢而只是简单地诬告。这种手段太过粗鄙,是很不安全的做法,毕竟温体仁可做不到权倾朝野。他以前告倒钱谦益,就是掌握了科举舞弊的实锤。

第二,钱谦益重金贿赂曹化淳。而后张汉儒被东厂杖毙,如果得到了口供,有必要杖毙他灭口么?

第三,这事的最终结果,温体仁去职,但钱谦益也受到了处置,如果真是诬告的话,在诸路封疆大吏为其鸣冤的情况下,还有曹化淳这个大太监站在他这边,他又怎么可能会被处罚?

第四,钱谦益就是常熟的大地主,富霸一方。他这种,就有点类似嘉靖年间的首辅徐阶。也是一世清明,以奸相严嵩的对手,好人徐阶而闻名。可实际上,几乎整个家乡的田产,都是他徐阶的。这中间,不知道有多少不法之事,只是因为他的名声,他的官位才一直没有事情。

不过,徐阶也是倒霉,遇到了大明朝最大的直臣海瑞,都敢上书骂皇帝的人,又岂会怕他一个首辅,坚持调查最终让徐阶暴露了原形。

崇祯皇帝听到钱谦益这个名字,便想得有点远了,不过刘兴祚的禀告,又让他回过神来静听:“……这个金钱帮的帮主,就是钱谦益的族人。虽然金钱帮名声不显,可据末将这几日的调查,其所做之事,却也不少,只是很少被人告发。”

“另外,据那人禀告,他跟踪神秘之人,乃是湖州一名豪商的管事。那豪商叫钱德贵,也是钱谦益的族人,按关系,要称钱谦益为堂叔。”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得精神一振,立刻问道:“可有查出,是钱谦益指示?”

如果是钱谦益指示的话,虽然他在江南士林,在官场中的潜在势力很大,但他不介意好好收拾钱谦益一顿。

刘兴祚听了,稍微犹豫了一会后,如实禀告道:“目前暂未有迹象证明是钱谦益指示。”

崇祯皇帝一听,想了一下,便对刘兴祚说道:“好,那就等等看,朕倒要看看,这钱谦益是否会跳出来。”

待在这里,似乎有点大隐隐于世的感觉,偶尔这么换换环境,好像感觉也是不错的。

刘兴祚听到这话,似乎是想说什么,不过他看到崇祯皇帝兴致很高的样子,最终便没说什么,领旨退下,继续安排事情去了。

湖丝已经开始上市,买卖已经开始。钱德贵压根没有发现,自己已经被监视。他心急南浔镇的巨大利益,便加紧压迫陈友明,让他


状态提示:1169 钱家--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