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窦一通来找陈尔的时候,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他。
沈一念也在旁边听了。
忍不住发表意见,“那个人的意思就是,每一道菜都必须有严格的要求?包括放多少盐,火候是几度,每一样配菜的份量?”
窦一通连连点头。
沈一念露出困惑的表情,“乍一听,好像还有点道理……”
窦一通问陈尔,“评选米其林星级餐厅,真的需要这么麻烦吗?”
陈尔看了窦一通一眼,“你去过米其林餐厅吃饭吗?”
窦一通摇头。
沈一念很惊讶,“你不是富二代吗?怎么会没去过?”
窦一通解释道,“因为国内目前还没有,我也很少出国,只去过岛国,岛国好像有几家米其林餐厅,但是我不太喜欢日料,所以没吃。”
沈一念点头。
却又不太理解,“我觉得日料挺好吃的啊,我就蛮喜欢吃寿司!”
特别是要加上浓浓的芥末!
窦一通还是摇头,“我觉得日料有个很神奇的地方就是,不同的厨师,做同一种寿司,味道都差不多。我觉得太没意思了。”
窦一通觉得,也许唯一的差别就是,食材上选择的好坏。或者精致程度不同。
但是味道上是差别不大的。
陈尔捡起刚刚那个话题,“米其林餐厅的评选确实很麻烦。”
米其林原来是一家做轮胎的公司。
1900年的时候,米其林的创始人出版了一本美食指南。
帮助旅客在旅途中选择美味的餐厅,被称呼为《米其林指南》。
后面慢慢发展为一本专业的餐厅评价指南。
米其林会为入选的餐厅进行星级评价,最低一星,最高三星。
评选餐厅的内容包括了很多方面。
米其林餐厅会派遣监察员,秘密进入这家餐厅就餐。
然后从餐厅的环境、食物、服务、和酒品的搭配等方面来评价餐厅。
“实际上,米其林餐厅在以前,都习惯了用自家国家的那套用餐习惯来评价一家餐厅的好坏。后来在其他国家受到了排斥,才渐渐选择融合当地的用餐文化和习惯。”
“所以,米其林评选的中餐厅不多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饮食习惯不同,对美食的感受也不一样。”
就像同样一道麻婆豆腐,在南方和北方,做出来的味道绝对是不一样的。
因为饮食习惯不同。
窦一通这时候才恍然大悟,“那位林先生,这么严格要求食物的分工,难道就是为了评选米其林?”
陈尔点头,“也许吧。”
只是,陈尔觉得这个过程应该会比较艰难。
中餐的烹饪方法繁多,根本不能严格控制某道菜的火候是多少,调料放多少,刀要切几刀。
特别是对于炒菜来说,火候的要求更不可能做到像西餐那样精确。
中餐厨师把握火候全凭个人感觉和经验。
就算是同一家餐厅,不同的两个厨师做同一道菜,做法上都会稍有不同。
这些都和米其林的评选要求有出入。
比如西餐里的代表美食,法餐。
法餐喜欢用酒来搭配菜品。所以法餐中对每一道菜品的食材搭配都有严格的要求。
某某菜搭配某某酒,必须严格按照要求来,不会轻易做出改变。
西餐中甚至会要求到,某一种菜的食材必须来自某个产地,重量是多少。
岛国的美食就深受西餐的影响,所以也在食材上有着严格的要求,连产地都不放过。
但是中餐大部分就是没有这样的要求。
所以岛国的美食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比中餐在国际上更受欢迎。
陈尔记得在特区的几家米其林中餐厅,就是融合了西餐的做法。
在食物的处理上和摆盘上很接近西餐。
这种做法,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创新了吧。
沈一念在旁边整理客人名单。
突然十分惊讶地出声,“巧了,今天这位客人也姓林!”
窦一通连忙凑过去看。
只见上面写着,林少枫。
“不是吧!”
“居然是同一个人!”
窦一通脑洞顿时打开了。
他看着陈尔道,“师傅,我真的很怀疑,这个人是不是来找你踢馆的……”
陈尔扫了他一眼,“瞎想什么,他顶多是想来拉我入伙。”
窦一通和沈一念同时叫了一声。
“纳尼?!”
陈尔这次确实没有猜错。
林少枫就是抱着想拉陈尔入伙的心理回到华夏的。
今天就能吃到陈尔做的菜,林少枫表示很开心。
他的助理小周在旁边整理一些适合开餐厅的地址资料。
一边整理资料一边抬头看林少枫。
“林少,我不明白,在米国也一样可以宣传中餐美食,为什么非得回来。”
林少枫愣了愣,然后想起他当初在米国开设餐厅时遇到的一个人。
那个人说中餐油腻辛辣,吃起来非常不健康。
华夏连一家米其林餐厅都没有,根本没有资格说自己的食物好吃。
“当华夏能有自己的米其林餐厅的时候,才能真正算是走到了国际上。”
小周有些气馁,“可是,林少,你在米国也开过餐厅,知道米其林的评选标准是什么,他们根本不能接受我们这一套……”
林少枫挺起背脊,“所以,我在改变,而且我现在有了新的想法。”
他看过陈尔的节目。
手机阅读:http://m.520yq.cc/98256/
发表书评:http://www.520yq.cc/98256/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六章 少放点盐)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李知吾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