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风雷幽明水云闲>第二百五十章 知性而为

回去的路上,杜玉清一直猜测着这两位夫人的身份,师父因为修行,脱离了红尘,只论佛缘而对世俗身份并不在意,因而刚才并没有介绍她们背后的官衔,但杜玉清在她们身上感到一种熟悉的官场内眷的味道,而且凭着她们雍容和从容不迫的气质可以感知她们身份的不凡。观察她们对师父的亲热程度好像不仅是认识多年的至交,甚至还有一种家人一般的亲昵,这一点在秦夫人身上尤其表现明显。不过,推测归推测,杜玉清并没有多想,目前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秦夫人说的好,行百里者半九十,自己以后的路还长着呢。

目前来看,素饼只要能保证这样的质量以后的售卖是不成问题的,基本上能保证以后慈幼学堂的开支。“三味”茶也打出了一点影响,但现在到明年春天还有相当的时间,不能就这么干等着,人都是善忘的,要时不时提醒他们想起这个名字才行。但如何提醒呢?要不,再去父亲和罗庄主那里诓一点茶回来?

为了做好这普照“三味”的禅茶,杜玉清尝过市面上各种龙井茶,走访了许多个茶庄,最后还是在父亲那里尝到了最好的茶,但它并不是虎跑泉周围茶山那种进贡的御品,而是出自父亲来杭州后结交的一个新朋友,一个罗姓的茶庄庄主之手。这位罗庄主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头,一生痴迷于制茶,在他的介绍下杜玉清慢慢地对龙井茶有了深入的了解。实际上龙井分为两类,一种是杭州龙井,还有一种是浙江龙井,虽然都叫龙井,但这品质首先就因为地域差异形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这位罗庄主从材料的选取、到采茶、到加工的时辰都有一套完整的讲究,比如采茶时间必须在晴朗的早晨进行,还一定要选取鲜嫩的茶芽,要及时加工等等,否则稍微不在意便会造成色香味差异的不同。杜玉清在罗庄主身上看到追求极致所能达成的意境和情趣。

看罗庄主制茶,杜玉清体会到天人合一“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它是一种感受自然、顺应自然的的思维及反应。这是一种能力,表现出来的首先是对事物的“性”质的了解,然后针对其“性”采取相应的“制”法,最大程度发挥出事物优势的一种能力。在日用中常有这样运用但百姓日用而不知,比如,老百姓习惯了老母鸡拿来烧汤,因为鸡属“火”性,尤其是老母鸡的“火”性大,所以用来烧汤这种烹饪方式是最合适的,它是用水之“阴”性来中和“火”性,这就能最好地发挥出母鸡的滋补作用,味道也最好。而鸭子都在水里活动属“阴”性,用火来烤着吃最是相得益彰,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还要根据天南地北地域的生长环境的变化进行感知和调整。

罗庄主是那种能够浸润于事物内在而了解其本质的人,他能一眼看出清晨采摘的茶和晌午采摘的茶的不同,所以在他手下干活偷懒是不行的。对于制茶,他不仅是反复体会也是反复琢磨,比如他一直感觉传统的蒸法杀青法把绿茶的生气都扼杀殆尽,却一直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有一次看到他妻子炒菜一下领悟到其中奥妙,尝试出炒制杀青法,这成为了他们茶庄制出好茶的秘密工艺,这样泡出的茶不仅有种特别的滋味和香气,还有一种温和的生机与能量。

庄子曰道无所不在。诚不欺我。

如今普照庵的茶场已经收回来,杜玉清已经聘请罗庄主作为茶场的指导,下一步就是要在他的指点下选择茶树、除草、施肥,为明年的春天采摘打下基础。杜玉清感觉她自从跨入的商业的门槛后越走越深再也无法回头。怪不得父亲当时提醒她说要慎重抉择,因为一旦确立了道路就很难调转方向,只能择善固执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杜玉清感到了其中责任的沉重。

回到家门口,下马车的时候,杜玉清感觉背后有人在盯着她看,回头一瞧,却什么也没发现。是自己的错觉?还是真的别人监视了?奇怪了,自己最近为什么总有一种要发生什么大事的不安感,是不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好存在着疏漏?可是疏漏在哪里呢?

看见杜玉清她们进了大门,季敏才从隐藏的墙角走了出来,她刚才一直在门口逡巡,一看到有马车停下,就慌忙躲在墙角张望,她希望来的是五哥,或是什么她觉得可以上前搭讪的人。结果下来的人就是她在普照庵看见的那位穿着穿藕色褙衣的小姐,原来她就是同知家的小姐,她背后跟着那个胖丫鬟朝车夫笑着吩咐了一句话,这个车夫也是眼熟的,这下她终于想起这位丫鬟是谁了,原来她就是在歙县葛家村和自己比武的那位小姐身边的丫鬟!难道这位同知小姐就是那位带帷帽的小姐?看身材倒是差不多的。这样的念头在季敏的脑子里随意地闪过,瞬间让她魔怔了,是了是了,这样事情的前后就说得通了,三叔当时就是为带帷帽的小姐挡了自己一刀,所以三叔他们一家才会到杭州投奔同知,说什么五哥被同知看上,分明是同知家报恩把他们网罗来。要不,凭着三叔和五哥老实巴交的人哪里去结交这么大的官,原来是这个机缘还是自己给牵线搭桥的。早知道自己应该和人家好好结交一下。

想到这里,季敏脸色突然一白,这样自己就不能去投奔三叔他们了,不然这同知家要是报复起自己来,自己一定会死的很难看。怎么办,我该怎么办?世界这么大,为什么就没有我一个容身栖息之所呢?


状态提示:第二百五十章 知性而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