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董卓和曹操还在为局势变化,商讨如何应对处理时,有兵卒来报,营地外有百余兵卒,运大小数十辆车,自称山国使者,前来求见董卓。
听完禀报,董卓并未理会身边曹操等人的疑惑,却是立马大笑命令道:“来人!开营门,随本将迎接山国使者!”
“诺!”
众人虽不解董卓何意,但既然他用主将身份下令,只能应命,心里面,他们也在疑惑董卓为什么要和骠骑将军伏泉早有明令的汉军要占领的西域国家有所牵扯。
山国,乃是西域小国,其都城为墨山城,自山国王以下有辅国侯、左右将、左右都尉、译长各一人。
莫看山国于西域建国,但其实它的实力,甚至可能连大汉的一些富庶县,都有所不如。其国有数百户人家坐落在山中,国民不足万人,全国一共也就有千人左右的战士,这点实力基本上遇到大一点的外敌侵犯,山国能保证都城不失都好了。
所以,山国也是西域诸国里,出了名的墙头草,谁势力大,就向谁俯首称臣。当然,也正是因为此国的识趣,还有其国实力虽弱,位于处于山上,攻打即使胜了也没什么好处,故而成了西域诸国里少数几个经常转化阵营,却依旧平安无事的弱国。
说到底,这一切除了山国自身实力注定以外,同样也有山国统治者出色的政治智慧,懂得如何把握形势,保全自己,不主动也不轻易得罪别国。
就像数年前,刚刚逃出凉州的韩遂,带着兵马连同家眷数万人入西域,在其他西域国家,都没有将韩遂部放在心上时,这山国却是第一个主动派人联系韩遂部,甚至还送了一些厚礼和韩遂部急缺的粮食衣物,为的就是害怕韩遂部有崛起的一天。
毕竟,韩遂初来西域,手底下说到底还有万余有过不少军事经验的兵马,这种实力,对于自家全部兵马也就千把人的山国来说,简直就是庞然大物般的存在,更何况山国这千把人还有不少老弱病残,即使韩遂军初来,但他们也不敢轻易得罪对方。
后来的结果也很是证明了山国这一决定的重要性,韩遂开始在西域站住脚跟后,一方面因为对于山国这弱小实力看不上,另一方面也顾及旧情,即使知道山国会和所以两面三刀和其他敌对的西域国家虚与委蛇,但也根本没有对山国动手。
当然,山国确实在韩遂站稳脚跟后,和其他国家有私下接触,但不过依旧是用的老一套缓和关系的手段,告诉对方自己是迫不得已。
仅仅如此,再无其他动作,而一旦其他国家让他们出兵帮忙,山国一定以国内无兵为由,满口拒绝。
正是因为山国没有实质性帮助敌人,就算明知他们和其他西域国家有勾结,但只要山国在自己得势后,主动俯首称臣,一般也没有国家回去找他们麻烦,这也正是山国这一小国的生存之道。
如同这一次,当从阳关外出师,一路行军数千里,终是到了山国附近的汉军,刚刚寻得扎营地方,就得到了山国辅国侯,带着百余将士,运了装着货物的大车小车近百辆,来犒军的消息。
董卓亲切热情的以大汉国偏师主将的身份,接见了山国来使,两方颇有默契的讲明了他们井水不犯河水的口头协议,这一幕使得在场汉将颇为不解,不少知道山国国情的人,都不明白董卓为什么会对这小国如此礼遇。
口头协议立下,得到汉军主将不侵犯山国的承诺,那山国使者很快便向董卓告知了一个重要消息,他们在鄯善国内的人报知,鄯善国数日之前就调动兵马,又向邻国精绝、且末、小宛等国借兵,合兵三万,扬言要斩杀汉军,按照路程,应该在两日后,便要到山国附近了。
言语之余,山国使者提醒董卓要注重安全,便且离去,留下营帐内听到这消息面面相觑的汉军兵将,很显然,他们此刻才明白董卓礼遇山国的意思,原来是在要他们的消息而已。
之后,董卓示意众人安静,说明了他如此礼遇山国原因,却是因为他昔年担任西域戊己校尉时,便与山国打过交道,知道此国惯于讨好各种势力,因此才有意接待,没想到却是得到了一个重要消息。
当下,董卓下令,全军休整,借着山国送来的数十辆装满酒肉水果的车辆,好好休息一日,然后与西域诸国联军对战。
众将领命而去,在场或第一次出西域,或早已来过西域的诸将领,心中都是兴奋不已。
毕竟,本来作为策应的偏师,他们心里可是失落不已,终究这意味着他们可能没什么功劳,没想到西域诸国送了这么大礼,若是能就此全歼敌人,那他们的功劳,岂不是比主力还高?
当然,麾下将领会兴奋,但是作为主将的董卓却是兴奋不了,虽然提前知道西域诸国联军的兵力和消息,对于汉军很有利,可是这并不代表西域诸国联军会不知道他这支汉军偏师的兵力和消息。
董卓可不信,向来两面三刀的山国,会真的就向自己卖好,而不去和西域诸国联军卖好,恐怕他麾下的汉军,进入山国辖地后,便被山国人查探了干净了吧!
虽然汉军精锐,对付西域诸国骑兵,在董卓看来,以一敌三差不多,这还是那些国家得到马镫、马蹄铁信息的结果,但是西域诸国有三万人马,这不得不使得董卓慎重。
终究,董卓和那些只想立功的中低层将领不同,他作为主将,更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