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魏武元勋>第四十一章 决战的序幕

许攸的成竹在胸,曹操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高夜当初给自己呈送军报的时候,就曾把自己的计划交代的清清楚楚,其中就包括了策反袁军重要谋士之一的许攸。只不过按照高夜的乐观估计,离间许攸之计应该会在袁军北撤之前就可以完成,曹军也就会迎来击破正面袁绍的契机。只可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许攸虽然还是投奔了曹营,可却实在是姗姗来迟。

其实如果从契机的角度来讲,对于在官渡对峙的曹操来说,不过是袁军在乌巢的粮草罢了。曹操不知袁军的囤粮之所,高夜做为一个后世人如何能不知道?这乌巢在封丘以北,濮水和济水分流处的北面,毗邻乌巢泽,因此得名。此地地势较高又有濮水在侧,距离官渡更不过百里,若不是没有城池依托,此处可谓是绝佳的囤粮之所。不过在高夜想来,正是因为此地没有城池的依托,这才让曹军众人一直都没想到袁绍居然会囤粮在此,直到许攸归降这才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可即便如此,高夜却从未跟别人说起过乌巢的事情,一来如今的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便乌巢是一个良好的囤粮之所,可是东面的濮阳有吕布的镇守,袁绍还敢不敢把粮草放到那里还未可知。二来即便袁绍真的把粮草放在乌巢,这等军事机密,曹操在手握谍报司的情况下都没有找到,却让一个远在青州的人发现了端倪,难道不会让人觉得奇怪么?若高夜只是曹操手下,如同李典、乐进这样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仔,倒还没什么。可是如今的高夜在曹营,可谓是树大根深,隐隐有曹营第二号人物的架势。如此形势之下,如果高夜推说自己有其他的情报来源,只会让曹操心生猜疑。可若是推说只是推测,若没猜中,徒损军力;若是猜中了,不但会让曹操觉得高夜在智力上碾压了自己以及一众谋臣,恐怕功高震主这四个字也会在曹操的脑海中萦绕不去。

因此高夜一直安心的谋划如何突袭邺城,对于官渡那里的战事,从来都是保持着一个不闻不问的态度。除了每二十日向曹操例行汇报之外,再无其他。现在虽然兵锋已经到达了馆陶,几乎要与曹操汇合,可是袁绍现在却屯兵黎阳,历史已经彻底改变,高夜就是想开金手指,也不知道开关在哪。好在如今许攸归降,他才是曹军真正的金手指!

曹操把着许攸的手臂,走入了大帐。大帐之内更是和许攸同席而坐。这一举动更是让许攸颇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曹操命人上茶,这才笑着问道:“不知子远有何计教我,以破本初这数十万大军啊?”

许攸闻言一笑道:“明公此次出击,军马十万,不知每日消耗粮草几何?”

曹操眉头一皱道:“十万战兵,每日仅吃粮就要千石。我军中战马足有三万匹,每日草料消耗也要两百余石,靡费甚巨啊。”

坐在一旁的许攸闻言,只能是尴尬的咳嗽了两声。他之所以发问,其实并不指望着曹操能够答得上来,只要得到曹操一句靡费甚众也就是了。可谁能想到,这些东西曹操居然是张口就来,这一点袁绍可是远远的比不上。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就统军作战这一方面而言,袁绍差曹操多矣。可也正因如此,许攸心中暗笑,自己这一次来投曹操,当真是一个明智之举。

因此许攸淡淡一笑道:“明公此来,兵马不过十万,粮草辎重每日消耗已是如此之多。本初统领兵马四十万,粮草消耗更是不计其数。今袁军撤回了黎阳,粮草辎重皆屯于义阳聚,袁绍又命淳于琼镇守粮仓,赵睿为副将,韩莒子、吕威璜二人佐之。义阳聚在清河边,离着内黄不远,距黎阳不过五十里,明公发兵,旦夕可至。这义阳聚又位于冀州,周边又有繁阳、内黄等城池,淳于琼虽是名将,可心安之下也不会多做防备。明公有水军,渡过黄河不费吹灰之力。只要择一大将,率精兵诈称是袁将蒋奇领兵到彼护粮,突袭义阳聚,趁间烧其粮草辎重。袁军失了粮草,要不了三日,必自乱矣。”

其实曹操在闻听许攸问自己粮草靡费之时,就猜到许攸此计,必是毁粮乱军,釜底抽薪之计。说起来曹操之前也曾想过,只是一来不知道袁军囤粮之所,二来囤粮重地必然守备森严,仅凭自己手下的兵马想要突袭,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袁军的囤粮之地已经知道,避开袁军的方法许攸也已告知,曹操心中已经有了计较,许攸话音一落,曹操更是一脸大喜的神色,更是连声称赞许攸的妙计,直把许攸听的都有些飘飘然了。曹操随即好言安抚了许攸,更命人即刻收拾出一间营帐,供许攸安歇,侍卫、仆役更是安排的妥帖周到,直让许攸心中大喜。

许攸一去,曹操也是睡意全无,看着地图,谋划该如何用兵。反倒是许攸进了大帐,睡了个昏天黑地。毕竟前日里被袁绍呵退,心灰意冷;昨晚上又匆忙南逃,生怕被抓;到了曹营之中又给曹操献计,陈说利害,等到了大帐之中,早已是困倦不堪。等到了第二日一早,天才擦亮,曹操帐下文臣武将皆被叫到了大帐之中,而许攸还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梦乡里。

许攸昨晚之计,曹操已经讲明,更是直言要亲率兵马,奇袭义阳聚。本来闻听许攸之计还面有喜色的众人,一时间都是眉头紧皱。赵云更是直接言道:“主公切不可如此!许攸来投,真假尚且不知,若是许攸有诈,主公亲往则必是危险重重。就


状态提示:第四十一章 决战的序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