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打造宋帝国>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东子弟

唐鞅站在广陵城头,看着江对岸的那一大片茫茫的土地,有些搞不懂,为何自家主公对这片土地如此热切。

在唐鞅看来,如今的广陵,离宋国国都彭城近千里,已经是距离宋国够远的地方了。至于广陵对面的江南,哪怕其中部分领土经过吴越两国数百年的开发,有了些文明的气息,然而整个江南之地,在宋国人看来,依然是一片蛮荒之地。

这样的蛮荒之地,论起价值来,如何能与富庶的淮水之地相比?哪怕宋国不去攻取韩魏两国看上的陈蔡之地,仅仅去攻取淮南之地,也总好过要这么一片蛮荒之地吧?

事实上,戴言对于江南如此执着,并非是毫无缘由的。攻取江南,遭遇到的阻力相比淮水会比较小,是一个原因。而更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此地的潜力远远强于淮水之地。

江南之地水网密布,多为平原,少有高山。一旦开发出来,就可以成为宋国重要的产粮区。而在如今宋国的经济已经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江南之地更为戴言所看重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资源——人才。

宋国之民,忠厚好义,有先王之风,能够形成纪律严明的军队。然而在戴言看来,宋人经过了上千年文明的洗礼后,却毕竟是少了那种尚武善战的锐气!

江南之地,为旧吴越之地。此地之民,可并不像后世五代以后,是深受儒学熏陶而变得文质彬彬的人民;现在江南之民,被人称为江东子弟,其尚武善战在整个天下都能排在前列!

戴言可不会忘记,后世灭亡那个强盛的秦王朝,其中最为重要的项羽所率领的江东子弟兵是来自于哪里!而在汉末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的时代,从丹阳招募了丹阳兵的陶谦、刘繇、孙策,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军阀!以至于在后来的孙吴政权中,丹阳太守竟然能成为最重要的封疆大吏,其必须由孙氏最嫡系的将领来担任!

而那个出精兵的丹阳郡,其实不过就是江南西部的一大片土地了。这些被招募的精兵,实际上就是已经被灭国的吴人后裔罢了。

吴人作为一个起源于长江下游的民族,其俗断发纹身,不仅与中原人不同,就是与同样居于长江中上游的楚人和居于南方的越人,都不相同。

吴人重义,好勇而善战。与不服周,也不吸纳中原文化,并自成一派的楚国不同,吴国自认为是周文王长子泰伯之后,对周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它也始终尽心吸收来自中原的先进文化。

越国虽然在习俗与文化上,与吴国颇为相似,然而其国本质上依然为一个蛮夷之国。其并不认同于中原的文化,也对中原的的道德礼仪丝毫不感兴趣。所以越王勾践在灭亡吴国时,能够使出中原列国所无法想象的卑劣手段,并在灭吴成功后立即绞杀功臣,兔死狗烹!

要知道,姜太公作为周朝开国的异性功臣,却能够拥有国公之位,并能够封土建国,成为齐国开国之主!而跟着晋文公流亡各国的臣子,在晋国称霸后,也都享有了该有的富贵,名传后世!如此苛待忠臣的做法,在战国时代以前,可是极少遇到的事!

而且在越国灭吴以后,就再对中原提不起兴趣了,所以其国才会在越来越闭塞的环境下,常年陷入内乱,进而陷入衰弱,最终为楚所灭。

对于戴言来说,吴人重义轻生死,好勇而善战,又愿意吸纳中原的先进文化,这就是一群天然的精兵啊!这样宝贵的人才不去抢夺,江南如此宝地不将其拿下,反而去和韩魏等国争夺淮水之地,这不是舍本逐末吗?

而且戴言对于江南之地和吴人的觊觎,可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他还是宋国大行人,初次和楚国一起,征讨越国时,就有如此想法了。

当他执掌陶丘时,不远千里前往吴越之地,邀请吴眛这样的吴国贵族后裔来到陶丘,帮助训练水师,其实也存了将来能够拉拢吴人的心思。

在如今的宋国国内,不仅有吴眛这样的吴人精英活跃在军中,陶丘的铁厂和船厂中,也有着众多来自吴地的工匠。在如今征讨江南的时候,戴言也没有放过这些人,都将他们带到了这片地方!

戴言需要他们回到吴地,回到自己的家乡,向自己的乡亲们宣传宋国的文明与强大,让吴人能够接受宋国。而若是这些人能够在吴地征调起一批人,掀起波澜,这对宋国可就是大大的好事了!

宋军能够如此迅速的攻取淮阴、广陵,就是因为宋国有东海之地在附近,有东海的义士帮助宋军,让宋军对楚军能够形成本土作战的优势!而若是宋军在攻取江南之地时,也有吴人的帮助,那么宋国全取江南,就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了!

唐鞅虽然不能完全理解戴言的战略意图,然而作为跟随戴言最久的人,他对戴言有着绝对的忠诚,自然是不会怀疑戴言给他下达的命令。因此宋军完全占领广陵不过三天,宋军就依靠着东海贵族们所提供的海船,将吴眛以及部分吴国工匠从海上偷运到了吴地。

南武城,乃是位于吴地核心吴城东面,靠近海边的一座城邑。越国灭吴以后,此地的统治者就变为越人,如今楚国灭越,此地又换成了楚人统治。留在此城以及其周边的吴人,因为身份的原因,无论在越国治下或是楚国治下,都没有什么出头的机会。

好在越人和楚人都知道吴人好勇斗狠,也不敢对他们逼压太甚,唯有这样,他们也总算在这贫瘠的城池边生存了下来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四章 江东子弟--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