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打造宋帝国>第三百四十六章 易都之战(下)(第二更!)

在戴言以陶丘起家,而夺取了整个宋国以后。因为能够调动起更多的资源,他在军事上的投入,就更大了。因此,这些年下来,整个宋国的军事工业,就是以一种极为迅猛的状态前进着!

如今与燕军直接作战的宋军刀盾兵,其手中所用的武器,都是清一色的钢制武器!而这些士兵们的身上,更是人人都披着牛皮甲!

而他们的对手,身上穿着破衣烂衫,手中拿着的大多是劣质的青铜武器,在双方武器对撞时,大多数时候,燕军士兵手中的刀剑都会被宋军士兵给直接砍断!

哪怕是燕军士兵勇气可嘉,个人武艺极为精湛,然而碰上了如此巨大的悬殊,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了!燕军连宋军第一层的大阵都无法突破,就这么留下大量的尸体退却了!

看到了宋军的战斗力,正在与燕军苦战的中山国相司马喜羡慕不已!他并不觉得宋军的战斗力来自于宋军那严密的大阵,而是认为宋军能有如此战力,不过是因为宋军的武器比燕军优越!在他想来,若是中山国大军能够有宋军那样锋利的钢制武器,中山国又哪里需要这样以士兵的生命来与燕军对耗呢?

而在另一旁,让中山国和宋国大军为齐军挡枪的匡章,也见识到了宋军的战力!虽然他面上毫无表情,然而他的内心中却是一片惊涛骇浪!

作为一个师从孟子,而又熟读兵法的名将,他的见识当然不像司马喜那样浅薄!他很清楚,宋军战斗力强大,不仅来自于他们那优越的武器,更来自于他们那严密的军阵!

在他看来,要想得到如此训练有素的军阵,并让士兵们像自己的手臂一样指挥,这将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至少,如今齐国由技击士所组成的军阵,在短短时间内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样训练有素的!

看来以后要提醒大王警惕宋国啊!匡章在心中默默的想道。

不过对于遏制宋国,他只有建议权,而没有决定权。在当下,最为重要的事,还是应对燕军,打赢这么一场战争!

就在燕军进攻宋军受挫,而有些灰心丧气的时候,匡章立即就抓住了这一时机,直接命令齐军士兵队燕军发动了反攻!

齐军主要由技击士组成,拥有典型的雇佣兵特性。对于他们来说,打硬仗让他们陷入危险之中,他们是不愿意做的。而若是能够有机会消灭对手,并赚取大量的好处,那么他们是极为愿意的!

而他们的这种特性,也导致了他们的行动速度超级快!无论是兵败逃跑,还是乘胜追击,整个天下都很少有军队能在反应速度和攻击速度上超越他们!

他们的进攻方一发起,就如同雷霆万钧一般,直直的向着燕军大阵压了过去!身在大阵,被士兵重重保护的子之还没怎么反应过来,就突然发现他已经被齐国大军三面包围了!

而齐军方一围上去,也丝毫没有放走燕军的打算,立即就对他们发动了猛烈的进攻!齐军士兵的战斗勇气或许不如燕军,然而他们与燕军一样,都是个人战斗力强大的兵种!他们与燕军方一交战,立即就处于绝对的上风!

子之没有办法,只能让燕军士兵结成大阵来自保。然而齐军的恐怖,就在于他们一旦发起了进攻,那种调整的速度,根本不是燕军能够反应过来的!

勇锐的燕人在这样的时候,也不由得感到了深深的惧意!他们虽然凶悍,但并不是坚不可摧,一旦碰上了逆势,他们也会直接不管不顾逃跑的!

有第一个逃跑的人,就绝对会有第二个。燕军刚开始逃跑的时候,子之还命令督战队斩杀逃跑士兵!然而当士兵们害怕齐军更甚于督战队时,那些督战队就完全起不到任何作用了!而某些凶悍的士兵,甚至敢于直接挥剑反击督战队!

如此,燕军的逃跑,很快就形成了一种风潮!不过短短的时间,整个燕国大军就这样在易城外完全崩溃了!

好在他们背后还有一座城,有着坚固的城墙,可以保护他们免受伐燕联军的进攻!在大军崩溃以后,人人都急着往易城赶去,甚至直接在城门出发生了拥挤!到了后来,所有人都想进城,却所有人都进不来这座城了!

这样的状况,直到子之到来后,才发生了改变!当子之见到城门被堵,直接下令士兵将急着进城的士兵一一斩杀,随后拥挤的人群就开始渐渐的停了下来,并放开了完整的城门,让子之一行人进入!

而当子之进入以后,城门处也有了维持秩序的士兵,大家蜂拥着入城的场景,总算发生了改变。

燕军虽然在易城下战败了,但是背靠着这么一座坚固的城池,大多数逃散的士兵,还是保留了性命。不过易城外的燕军士兵的失败,给燕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阴影!

城门外的联军,看到了燕军进入城内,也并没有贸然追赶。大家再次多等候了二十多天,并让燕人囤积了足够多的粮食,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在等着宋军的攻城武器嘛!

随后,在萧相的命令下,宋军在易城外,将一列列弩炮、床弩分列城下!当齐军和中山国的军队做好了随时准备进攻的时候,宋军对着易城发起了攻击!

弩炮对准易都城墙,将一个个石弹准确的抛掷到易都城墙上。顿时就将易城上的女墙轰得一片破碎,而藏在后面的燕军士兵,很快也没有了藏身之地!

接着,就是远攻床弩开始发挥作用了!对于任何露头的燕军士兵,宋军中的操弩手


状态提示:第三百四十六章 易都之战(下)(第二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