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打造宋帝国>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下首富:金融帝国!

随后,他从手中拿出了数枚细小的铜钱对着在场的众人说道:“我今日召集众位到此,也是想告诉诸位:在不久以后我将会授权陶丘钱庄发行一种新的货币,就是这一种!我将这样的铜钱称之为五铢钱,我希望各位能够配合我发行这一货币!”

众人纷纷接过了戴言手中的那种五铢钱过来观看,发现这种钱类似于秦国和魏国西部铸造的铜钱,外圆内方,铸造精美,一看就是钱币中的精品。而这种钱重量只有五铢,相比起秦国和魏国半两的重量来说,实在是太轻了!它的重量如此之轻,基本上杜绝了大家剪裁钱币的可能了!

要知道,此时的天下钱币的数量种类繁多,简直数都数不过来,光是货币的区域,就分成了好几块。

像齐国和燕国,大致都是使用刀币的;而韩赵魏三国所处的三晋地区,则大致是使用布币的;西方的秦国,在经过商鞅变法以后,使用的是环钱,即和戴言将要铸造的五铢钱类似,只是重量要远远超过五铢钱;而南方的楚国,则大致使用铜贝。

而此时的天下,对于货币发行权,并没有做出强制性的规定。任何人,只要有铜,就可以自己发行货币。然而在如今的时代,铜作为各国的战略物资,几乎全部掌握在诸侯手里,其实也相当于货币发行权掌握在政府手中了。

货币发行权不明确的问题,在如今的天下还没有什么问题,他要一直到了汉代才终于出大毛病!因为当时的吴王刘濞掌握了江南的铜山,他发行的四铢钱通行天下,最后有了造反的实力。从此统一的国家大多认识到了这一问题,不得不将发行货币的权力收归国有了。

然而如果陶丘发行货币,对于戴言来说是绝对没有问题的!如今陶丘作为天下的商业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资金和物资进入。而他在通过交易所和钱庄,外加这一次的洗劫,手中已然掌握了相当大数量的铜,他完全可以将手中的铜铸造成一个个的五铢钱,在陶丘发行!

而他所发行的五铢钱,乃是采用了墨家最新研发的新科技:母钱翻砂法制作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大部分铜钱和铜器都是采用浇筑法制造的情况下,母钱翻砂法绝对是真正的黑科技了!

浇筑法就是先用泥石或者铜先铸造出钱币的模具,再用模具来浇筑钱币,因而被称为浇筑法。用浇筑法制造铜币,无论是用泥范和石范来浇筑,亦或是用铜范来浇筑,在戴言的眼中这都是纯手工时代的铸币方法。用这样的方法铸造铜币,铸币的大部分时间其实都花在了铸造模具上面。而如今天下各国所使用的铸币方法,其实大都是这几样。

像齐国和三晋诸国乃至燕国都是使用泥范或者石范来铸造的。当然这其中齐国由于手工业发达,其铸钱业也相对其他各国发达;齐人可以在一块钱范上铸造出数枚刀币,倒也是一个不小的创新了。

而西方的秦国以及南方的楚国,在铸钱方面倒是比其他诸国先进,他们直接选用了铜范来铸造。铜范相对于泥范和石范,最大的优点就是经久耐用,一块铜范可以铸造多枚钱币,同时也节省了长期铸造钱范的时间。后来西汉在秦国铜范铸钱法的基础上对此加以改进,又发明了用铜范做模,再翻制泥范的叠铸法。叠铸法一开始只翻铸泥范,后来又翻铸陶范,从汉朝一直用到隋唐时代。

而母钱翻砂法则是隋唐以后发明,完全不同于浇筑法的铸钱方法!

它是先用雕刻的手法来制造出母钱,也就是铅模。这种雕刻的母钱既可以用铜块来雕刻,也可以用比较软的锡来雕刻。这一步骤是纯手工制作的,因此在这一步可以完整的控制钱币的重量以及外形美观。

再制作了母钱以后,就可以用母钱来配合沙土制作出特点的钱范,而在钱范制作完成以后,就可以将铜液来进行浇筑了。母钱翻砂法制作的钱币不需要像浇筑法那样需要阴干和烘焙,只需要自然冷却,再对钱币进行些许的清理、修整、打磨,钱币就铸造好了。

而且相比起浇筑法一次性只能铸造一枚或数枚钱币不同,母钱翻砂法可以一次性制作数十枚钱币。而如果铜料充足,不间断的进行铸造,一天制造十万枚钱币都是轻而易举的事!这和如今天下各国一年货币产量都不过百万枚的规模比起来,不是黑科技又是什么?

在宋朝的时候,凭借着母钱翻砂法,无论是对宋朝有威胁的辽、西夏、金,亦或是宋朝周边的高丽、日本、大理等都将宋朝铜钱当做了硬通货!因为这种铜钱制作精美,价值相比周边各国所铸造的铜钱虽然面值相同,然而价值却高很多,最后逐渐达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宋朝铜币将周边各国的货币通通自行驱逐出去了!在那个时候,宋朝的货币是整个东亚当之无愧的硬通货,通行各国毫无障碍!

在戴言看来,凭着这种产量以及铸造出的精美铜币,只要它的价值充足,产量足够,想来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逐渐将各国的货币从市场上驱逐出去,绝不是一件难办的事了!

在场的众位商人再见过了这种新式五铢钱的精美,又听说了戴言所描述的大致产量以后,都不由得有些心惊。大家都从这种钱币中看到了这位陶丘君的野心!

然而虽然知道戴言的野心很大,然而帮助陶丘钱庄发行这样的钱币,本身对于他们也都是有利的,因此在场的商人都同意了配合陶丘钱庄


状态提示:第一百九十一章 天下首富:金融帝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