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打造宋帝国>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首富:投靠与聚会

虽然之前有农家的开派祖师许行前来投奔他,然而杨朱前来投奔于他,还是令得戴言真正的震惊了!

原因很简答:杨朱学派是真正的大派,是显学,其影响力比起农家来不知道超出了多少倍!许行和杨朱的影响力比较起来,就如同后世的某个农业技术学校的校长与哈佛大学的校长来相比,这两者之间差了多少倍的层次?

诸子百家中名家显学的开派祖师是何等人?那一个个都是傲气十足的人物,会心甘情愿的投奔他人?

就拿孔子和墨子来说吧。孔子周游列国,始终得不到重用。难道是孔子没有能力吗?孔子的弟子其中出色的人物何其多,像富甲天下能与诸侯分庭抗礼的子贡就不说了。就是像宰予和冉有这样被孔子大声批评的人物,也无不是在政治和军事上做出了出色贡献的人物。能教出这些优秀弟子的老师难道是个庸才?

孔子肯定不是没有能力的,而是他心中有傲气!诸侯不能实行他的政治理念,那他宁可乘桴浮于海!而他最后周游天下,惶惶如丧家之犬,其实也是他这种傲气之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了。

墨子和孔子也是类似,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周游列国。他的才干相比起孔子来,更加的出色!其打造的守城器械在和鲁班打造的攻城装具对拼中,更胜一筹!这样的人才放到哪一个国家都是极为重视的工程师,然而他一生也没有去投效哪一个诸侯或是贵族。越王为了请他做官,直接开出了500里的封地为代价,就这样,墨子都还是直接拒绝了,因为越王不能够实现他的政治理念,那他宁可成为一个普通的庶民!

而且墨子作为墨家的领袖,对于弟子侍奉诸侯的要求比儒家更严格!孔子的弟子里还有冉有和宰予这样的“叛徒”,而墨子对于弟子的要求就严格多了!他的弟子胜绰跟随项子牛三次入侵鲁国,就被墨子认为违反了墨家的“非攻”理念,于是亲自写信给项子牛请求辞退胜绰!

越是名家显学的开派祖师,就越是重视贯彻其自身的政治理念!

对于与孔子和墨子地位类似的开派祖师杨朱,宁愿一直隐居也不出来为仕,他心中的傲气恐怕丝毫也不比孔墨两人少!

那么他又为何要主动出山来到戴言身边呢?其实这无非就是戴言在陶丘的行政高度契合杨朱的思想罢了。

杨朱学派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主张重生,贵己。也就是它提倡爱护自己的生命,不要随便的为了所谓的忠、孝、义之类去浪费自己的生命。而贵己,则是说人要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得让他人随意的侵害。它就是一个利己主义的学派!

仔细的分析一下戴言的施政,这杨朱学派所提出的学说,贵己、重生等理念都在他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像打击游侠,稳定整个陶丘的秩序,这是在整个城市“重生”。而财产保护法,专利法,这种保护私人财产以及创造的法令在陶丘存在,这不就是“贵己”吗?

细究起来,这杨朱学派其实就是一个代表商人阶层利益的学派!

后来秦国的文信侯吕不韦,在他所编撰的《吕氏春秋》中,就大量引用了杨朱的思想。像吕不韦这种敢于将政治作为生意来投机,视异人为奇货可居的大商人,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学说吗?

而一门学说若要真正长久的发展,最重要的还是需要背靠强大的利益集团!像儒家为何能够统治整个中国两千年之久?除了它比较务实,提倡忠君,适合皇帝统治以外,更重要的其实还是它真的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背靠强大的地主集团,无论是哪一个王朝兴起,皇帝都不得不将它请出来安定天下人心!

而杨朱作为一代开派祖师,自然是能够看清楚这一问题的。他很清楚,他的思想是符合商人阶层利益的,现在的天下还有比如今的陶丘君更能保护商人,更能代表商人利益的吗?

杨朱学派和如今的陶丘君,在思想乃至于利益上都是高度统一的。戴言需要对方提供一种真正无懈可击的思想,作为“正统”的意识形态,以此来稳定整个城邑!而杨朱学派,如今也需要得到整个陶丘商人阶级的支持,方能真正的发展壮大,经久不衰!

双方简直是一拍即合!

随后,戴言就和杨朱开始真正的交流起了学术来。作为来自后世的穿越者,并且同样开创了一门学派的人,他的见识超出这个时代人太多了,给了杨朱极大的启发!

当戴言提到了自由的概念和自由贸易的理论时,杨朱不由得拍掌叫好:“曹公这一说法实在是太精妙了!人生在世,谁不希望能够得到自由呢?而不限制商业的自由贸易,方能真正的使国家繁荣!老朽活了这么久,竟然也都没有真正的想通这一点,这半辈子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啊!”

戴言当然是立即表示自谦。不过他心里可是同样有傲气存在的:自由贸易理论在后世可是开创了整个的工业文明,作为工业文明的思想而存在,数百年积淀所沉淀的思想,当然精妙了!

在和戴言深入交流以后,这位一派开山祖师级的人物当即就表示愿意跟随戴言,并向他效忠!

虽然杨朱学派并不像墨家和农家那样,在手工业和农业上有着高深的技术,然而戴言却丝毫没有轻视他们!在他心中,这门学派甚至比墨、农两家更重要!因为它可是直接决定着未来戴言的施政思想,未来的意识形态啊!

墨家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下首富:投靠与聚会--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