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一品明朝>第七十二章 坏规矩

其实每次科考的时候,除了考生本人的因素外,更有考官的因素,尤其是县试,考官的因素也就更重要了。

“堂伯前几日不是说会拜会下考官么?”

曾毅有些好奇的询问,县试的考官就是县官,由儒学署教官监视。

而县官其实就是县令,曾府在县里也算是有名的大户家族了,更何况京城还有位做官的,平日里,县令偶尔还会来府上坐一坐的。

当然,曾毅的堂伯去县里拜会,肯定不会是求县令泄露考题什么的。

毕竟若是连县试都要泄露考题才能通过,那之后的考试也别参加了。

堂伯去县令那拜会,其实就是投了曾毅和曾贵两人的字帖,让县令指点一番,说是指点一番,可只要认下了字迹,等县试的时候,认出了字迹就能多少有些照拂的。

当然,前提是其试卷尚且能过的去。

这样一来,既有了照拂,又不会落下什么把柄,这才是真正的上策。

其实,大多数大户人家都是如此的。

当然,最终能有多少效果,这可就不好说了,其实,还是最主要看其本人了,若是真的学识一塌糊涂,试卷上写的根本条理不清,就是县令有心照拂,也是不可能的。

曾贵点了点头,脸上带着一丝无奈之色:“已经去过了。”

在曾贵看来,他其实是不愿意父亲去拜会县令的,若是区区县试都要考官照拂几分,那之后的科考怎么办?

难不成还要一个个的送礼不成?

科考,有几个考官敢受贿的,这可是天大的案子。

所以,在曾贵看来,县令那里也是不用去的,去了没多大作用,指不定被旁人知道了,还会背后说瞎话,因此若是在闹出什么事来,那可就不值当了。

可这只不过是曾贵的想法,在他老爹看来,可就不这么想了。

曾贵也不可能阻止的了他老爹,所以,这事他也只能看着如此了。

“非智者之举。”

曾毅叹了口气,这话说出来有些不敬长辈,可他还是忍不住说了出来。

真是没那必要啊,就算通过了县试又能如何?之后的府试、院试呢?

曾贵苦笑,他何尝不是和曾毅一个想法,可这事他也阻止不了啊。

“堂伯回来说什么没?”

曾毅苦笑着询问,他可是大概了解堂伯脾气的,其实,说白了就是因为家中有人在京城为官,平日里被人恭维惯了,人也有几分傲气。

做事更是喜欢直来直去,喜欢有话直说。

若真只是去简单拜会下县令,话没说透,但是意思都明白,这也还算罢了,可若真是冒失,把话说透了,那以后可就是祸根了。

曾贵自然知道他这个堂弟在担心什么,毕竟,他更了解自己父亲。

摇了摇头,曾贵道:“我爹还没老糊涂呢,什么事该说,什么事不该说,他心里清楚着呢。”

“和旁人家一样,就是拿了咱们的字帖过去,让县令指点一番罢了。”

曾贵无奈的道:“其实也没什么,各县有名的大户人家只要有子弟参加科考了,基本都是如此。”

“让县令指点下字帖,其实就是混个熟络。”

“而且,县试就算是过了,可府试、院试不过,也是没用。”

“所以,这个到是没人追究那么多,只要不过分就成。”

曾贵说的这个吗,其实也算是县令最基本的一点权力了,当然,这个不过分,是相同文章下,可以选择一个他看过字帖的人的排名靠前一些。

但那些个调理不通或者是差距太大的,肯定还是该如何就如何的,不然被查出来了,那可是天大的罪了。

毕竟,若是有多数考生对排名成绩不满甚至怀疑,是可以要求查阅比对试卷的。

所以,县令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小的权力,也只会在相差不大的情况下使用,旁的时候,也是不可能用的。

毕竟,县令肯定是要顾着他自身的。

往深了说,其实这些大户人家提前拜会县令,起到的心理作用远大于实际作用,而且还会留下闲话,并非是什么明智之举。

但这已经成了习俗,若是一家不去,反倒是心里担心会否得罪了县令。

到时候万一认出了自家子弟的笔迹,稍微那么偏一下,可就糟了,当然,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县令也没那闲工夫特意去记下那么多的笔迹,也还是求个心安。

这其实算是个坏的习俗了。

“这种风气不能长存。”

曾毅满是无奈的脸上带着一丝的冷意:“科考原本该是神圣的,哪怕是最底层的县试也是如此。”

“虽说这般行为起到的作用不大,可到底也算是玷污了科考的公平二字。”

只是,话是这么说的,曾毅也知道,他心里不满这种行为,也就是不满罢了,他什么都不是,不可能管得了这种事情。

曾贵笑着,道:“等你什么时候成了内阁大学士,或者是吏部首官了,在说这事吧。”

曾贵这话并非玩笑,能管住这事的,其实很简单,只需要表达出个意思就成,毕竟事关科举,谁也不能直接下文称不让县令如何如何。

那反过来理解,岂不是意味以前的县试总是有人作弊?这不是要让天下读书人闹起来么?

所以,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行文,而能有这种威慑力的,也只有负责天下官员考核升迁调动的吏部和高高在上的内阁诸位大学士了。

“等着吧,总会有这


状态提示:第七十二章 坏规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