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大仙儿啊,话说这龙井茶和你还挺有缘分?从武夷山到杭州距离可比从云中市到武夷山近多了,沈一宾开了大半天时间就到了西湖附近,找了家狮峰山附近的酒店住下,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哈儿它们来到了胡公庙前,正好听见导游在讲解胡公庙前者十八棵龙井茶树和乾隆皇帝的关系。
这龙井茶是乾隆封的,龟大仙的壳上刻着乾隆的年号,说起来也勉强能算上有些缘分,只是不知道龟大仙当年有没有见过乾隆啊?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四次来到龙井茶区观看茶叶采制,品茶赋诗。在归途中,将龙井茶叶带回给太后,太后喝后肝火顿消,连说这龙井茶胜似灵丹妙药。乾隆立即传旨将胡公庙前的十八颗茶树封为‘御茶’,年年采制,专供太后饮用,自此,龙井蜚声海内外,问茶者络绎不绝。”导游的讲解引起了游客们的纷纷议论。
噗嗤,游客们纷纷为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而称奇,沈一宾却差点没忍住笑了出来,因为他想起了看过的某个段子,有人无聊百度了下,输入“乾隆”和“赞不绝口”两个关键词,一下就搜出了无数小吃。
比如什么无锡小笼包、镇江锅盖面、西施豆腐、罗定肠粉、车轮饼、黄山茶干、瓦罐煨汤种类不下数百种之多,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还往往带有一些传奇的故事。
大概都是些乾隆皇帝下江南,某乡亲拿出家乡的某某小吃,乾隆尝过后赞不绝口,并赋诗一首之类的故事,故事之多简直让人无力吐槽,有人评论道,这乾隆是皇帝么?看着怎么像是要饭的啊?简直是得住啥吃啥?这是饿了多少年?
更有些狠的直接评论:我看这家伙就差吃翔了!后面有人回帖,诶,你别说,说不定这位吃了翔也赞不绝口。
当然,这些故事大多都是后人为了炒作自家小吃胡编乱造的,这龙井茶却是比较可信的,但西湖龙井成名可要比乾隆久远的多,早在唐朝茶圣陆羽就在自己的《茶经》里记载过天竺、灵隐二寺出产上好茶叶的记录。
后来到了北宋,灵隐下天竺香林洞的“香林茶”,上天竺白云峰产的“白云茶”和葛岭宝云山产的“宝云茶”已列为贡品,苏东坡等文豪在龙井狮峰山脚下寿圣寺品茗吟诗,留有“白云峰下两旗新,腻绿长鲜谷雨春”之句赞美龙井茶,并手书“老龙井”等匾额,至今尚存寿圣寺胡公庙、十八棵御茶园中狮峰山脚的悬岩上,沈一宾刚才还看过了。
明代龙井茶声名愈盛,当时的地方志和文人对龙井茶都多有记载,到了清代胡公庙前的十八棵古茶树被封为御茶,经过千年的流传,龙井茶终于奠定了天下第一名茶的地位,而沈一宾眼前这十八棵茶树正是龙井茶中的精品。
别看这里有十八棵茶树,比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多了好几倍,可茶叶的产量却赶不上武夷山大红袍母树,十八棵御前茶树加起来一年也顶多产半斤茶叶,比大红袍更加难得,出产的茶叶都是按克卖的,一般人根本就没有机会购买。
这十八棵茶树被栏杆围住,游客只能在栏杆外面观看,不过这却难不住沈一宾,他悄悄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将玛法里奥放了下来,玛法里奥立刻就钻进了栏杆里面,开始寻找茶树的种子来;茶树多了也有好处,起码不像武夷山大红袍那么容易被发现。
一边听着导游讲述御前十八棵和西湖龙井茶的种种典故,一边紧张地等候玛法里奥的回归,好在玛法里奥不负所望,半个多小时后就偷偷地钻回了哈儿的口袋里,沈一宾也随着游客一起离开了这里。
“我看看有多少?”出来之后,找了个吃饭的地方,要了个包间,点了些西湖醋鱼、宋嫂鱼羹之类的西湖名菜,在等候上菜的时候,沈一宾就忍不住把手伸到哈儿的口袋里摸了起来,“呦呵,这次好像比上次多了不少啊?”
入手就感觉到了一堆茶种,拿出来细细一数,竟然弄到了九颗茶种,比武夷山大红袍多了一倍有余,沈一宾不由得大喜过望。
仔细想想似乎也在情理之中,这儿可是有十八棵古茶树,平均下来每棵树也才半颗而已,算不上很多,就算有工作人员细心收集,也难免会有疏漏。
“玛法里奥辛苦了,来尝尝这个松仁儿。”眼看着有望在自己的院子里种上西湖龙井和武夷山大红袍,沈一宾连忙拿过一个装满坚果的小碟子来犒劳玛法里奥。
“吱吱!吱吱!”玛法里奥很是骄傲,两只爪子捧着松仁嗑了起来,刚吃了一两颗,服务员也开始上菜了。
“来,哈儿,我帮你挑刺。”哈儿和小六它们再怎么聪明也还是动作,像是摘鱼刺这种活儿对它们来说实在是有点难度,就只有让沈一宾代劳了。
把挑完刺的鱼肉放到它们面前的碟子里,哈儿、小六和龟大仙马上吃了起来,龟大仙似乎特别喜欢吃鱼,无论是宋嫂鱼羹还是西湖醋鱼都吃得津津有味,沈一宾琢磨着或许等回去之后,可以专门研究研究鱼虾的做法,争取每天给龟大仙来一道特别的菜肴。
西湖周边美女很多,可惜沈一宾有些担心路上耽误的时间太久了不利于茶树种子的播种,所以只能恋恋不舍得离开了西湖,连白娘子和苏小小都没来得及看一眼,就踏上了返回云中市的旅程。
一上高速路就将车速提升到公路允许的最高速,中间找了个地方休息一晚,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沈一宾就回到了云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