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网络游戏>我真是大球星>第一百七十三章 内线的传球大战

莫宁的伤病让他已经很难在跳球中获得胜利,篮球被布拉德拨到了毕比手中。

国王队的进攻对球员的配合要求的非常的严格,虽然有不错的快攻机会,但毕比还是把球运回了自己的半场,等待队友的完成了落位,才开始向前推进。

在国王队中,控卫毕比与得分卫克里斯蒂的位置感不是很明显。

毕比更多的时候像是分卫,无球穿插跑空档接球投,分卫克里斯蒂却传球能力出众,防守作用大于进攻作用,助攻意识在国王时期完全爆发,是个真正意义上的pg / / sf的摇摆人。而且国王的战术体系,也不提倡球固定在一个人的手里,这种打法的精髓是“人动,球动,协调一致。”

人动就是指无球移动、空切和反跑,球动指不断地传球,分享球。

对这场比赛,张伯伦下了很大的功夫,知道国王战术配合的第一步就是寻找内线,为了不让韦伯顺利的接球,张伯伦一直紧跟着韦伯的移动而移动。

韦伯的速度是很快,同样的,速度也是张伯伦身上唯——个超过联盟水平线的身体属性。

为什么韦伯可以跟邓肯互暴,却过不了加内特这一关?

速度就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张伯伦的纠缠,让韦伯得不到很好的接球机会 ....... 那是不可能的,不过在张伯伦的防守下,韦伯确实是相当不舒服。

张伯伦最惧怕的对手,是那种拿球就干的类型,恰恰韦伯不是,普林斯顿的战术要求也正好是对位置的严谨要求 .....

一直观察着场上形势的毕比,过了中线之后,把球交给克里斯蒂,自己抽身反跑。

克里斯蒂带球到罚球线和罚球弧的接合部,斯托贾科维奇与毕比穿插掩护,移动到三分线弧顶。为增加传球速度,克里斯蒂单手传球,雷一阿伦的追防被毕比挡了一下,斯托贾科维奇接球切入内线。

超音速的防守还是太稚嫩了,国王的战术还没有完成,就把他们布置的防线扯了个稀烂,张伯伦无奈外撤,斯托贾科维奇身体急停传球韦伯,张伯伦再想回追,却被布拉德挡住。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了,莫宁刚接受到大脑传输的补防信号,身体还没来得急有所动作,韦伯就投篮得手。

这就是战术的妙用,先将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然后将困难的事情变的简单!

什么样的将军带什么样的兵,韦伯不喜欢防守,国王队的其他球员,除了克里斯蒂这个另类,没有一个防守态度是合格的。超音速防不了国王错综复杂的配合,但却在新赛季所有已过去的比赛里,第一次如此完美的发挥了麦克米兰要求的“快”字精髓。

张伯伦边线快速发球,里德诺接球紧追在退防的国王身后推进。一次普通的反切,刘易斯摆脱斯托贾科维奇,与里德诺错身而过的瞬间,得到后者的背后传球,面对回身补防的毕比,刘易斯假投真传,把篮球调入内线。

与以往不同,韦伯在这场比赛里,防守的热情要高涨许多,超音速的快速倒球,没有让认真起来的他失去防守的位置,张伯伦刚刚接到传球,韦伯就贴在了他的背后。

身高、力量、速度、臂展、弹跳,韦伯拥有一切成为一个内线防守大闸的先决条件。张伯伦连续晃动无果后,强硬的转身一步踏前。为卡住位置,韦伯把重心移到下盘,双脚稳扎在地板上。

后撤步起跳。

张伯伦调动韦伯的重心,脚步灵活的回撤猛然跃起,同时右手持球高举。张伯伦的投篮姿势都已经做出来了,韦伯直觉的判断他要跳投,连忙一个旱地拔葱,高举着自己的手臂,原地跳起来封阻。

在普林斯顿体系中,有这样一句话:“所有的漂亮助攻都是来自于中锋。”

为什么媒体会说进攻手段还比较单一的张伯伦与韦伯相似?

完全的笼罩在韦伯从空中挥洒下来的阴影里的张伯伦,从容的在空中调整好了动作,投篮的右手反向轻甩。在这里,是刚刚摆脱克里斯蒂的雷一阿伦。

就在韦伯的左侧不远处,反切进入三秒区的雷一阿伦接球快速出手,刷的一声轻响,篮球穿网而过。

仿佛是为了找回赛前丢失的面子,韦伯在下一次进攻的时候,选择的与张伯伦几乎一模一样的动作作为回应。韦伯在内线要球,背打张伯伦向篮下推进两步,突然的转身,后撤步起跳。面对张伯伦不可能对他造成威胁的仓促封阻,持球的右手轻甩,把篮球甩给毕比,后者投篮命中。

传球、传球、传球、不停的传球,在又一回合的进攻中,韦伯明显的挑衅,让张伯伦依然选择了传球。

就这样,nba联盟里传球最好的两个大个子,把这场引人注目的比赛,针锋相对的,把比赛带入到了一个让大多数控卫惭愧的传球数据的比拼当中。

使出了浑身解数的两个人,屡屡用华丽的助攻,引领着场上的比分交错的上升,到第一节比赛结束,双方的比分是让球迷大呼过瘾的传球表演秀,毕比最后时刻压哨中投得手,让主队得到了两分的领先优势。

这时候对抗的两个主角,各自的数据是:韦伯:8分7次助攻4个篮板,张伯伦7分7次助攻3个篮板。

但如果只是这样,这场比赛不会成为04 - 05赛季,球迷点击最高的比赛视频之一,转折点出现在第二节比赛的第4分钟,轮换阵容下场不久。超音速的替补们,败在了国王队让所有球队都头疼的板凳匪徒的手里。


状态提示:第一百七十三章 内线的传球大战--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