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长河复生记>第366章 蟒缎

六月二十三日,一日急行军后满洲大军驻营于距张家口五十里地方。

阿济格派人送来的明确的信息:张家口的明国官员已经命令明国商人进入边门市场,随时可以开市。

按照明国定下的规矩,此次互市的对象名义上仍是察哈尔,但是满洲人可以参加。蒙古人、满洲人只可以用金、银、牛羊、皮货、马尾等物与明国交换布匹器具,不可以交换粮食、铁器。

阿巴海追问:“明国有没有答应讲和?”

阿济格的使者答复:“明国的说没有他们皇帝的命令,他们不敢擅自做主。”?宁完我哭干了眼泪,沙哑着嗓子进谏:“主子,这是南国的缓兵计啊。南国根本就没有诚心要和我们满洲讲和。主子,主子,千万不能上当啊!”

代善怒喝一声:“给我滚!”

代善对阿巴海言道:“明国虽然耍了心眼儿,但毕竟两家已经开始和解,大汗,不能放过这个机会。”?阿巴海出人意料地遣人叫来范文程,想听听范游击的意见。

范文程建议:先同明朝互市,再作势攻打明朝。

范文程解释道:“一旦开始互市,张家口的明国官员就像失去了贞洁的姑娘。我们以强力逼迫更进一步,明国官员只能就范。”

阿巴海哈哈大笑。

范文程同时进言:“此时必须严整军纪,显示我八旗并非土匪强盗,而是仁义之师王者风范。”

六月二十四日,满洲大军行至张家口边外喀喇巴儿噶孙地方,距明边仅二十里。遣每旗大臣一员,尽携诸贝勒大臣银器往明张家口贸易。

……

張家口,又名張垣。

明代宣德四年,明军在此築堡。嘉靖八年,在堡牆上開通一个暗门,因守門軍官姓張,被人稱為「張家口」。

明代隆慶五年俺答通貢以來,張家口成為市口。張家口迅速崛起,吸引了來自各方的富商巨賈和大批的破產農民。

张家口堡墙的外面,修建有一座类似翁城的市场,每月逢十五开市三天。

开市之日,游牧人接受检查后由边外进入,明朝商人则由堡内进入。平常明朝人想在张家口的市场里拥有一席之地,那是做梦。

在张家口的市场里做生意,第一要有大把的银子。市场里都是和蒙古王爷交易的大买卖,每逢开市,财物数目大的像洪水一样,寻常人根本负担不起。第二要有关系。市场里的买卖都是稳赚不赔,没有过硬的门路,连市场的门都进不去。张家口市场里翻来覆去总共就二十几家商户,家家有官府的背景,这就不是小老百姓的游戏。

但是,崇祯五年七月下旬这场突如其来的互市,商户都没有准备。

比如薛家。薛家在山西和扬州都有产业。老百姓形容薛家有钱,称:“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说起薛家的发家,同当年薛家的二太爷有关。二太爷在隆庆年间得中进士,官至兵部主事;朝廷实行“开中法”,准许商人向边军输粮换取盐引,薛家的三太爷就专心盐粮生意;三太爷赚了钱,就交给大太爷在天成、阳和等地购买田地。

薛家不分家、不析产,人口兴旺,专心做官、做生意和种地。现在薛家的贡生就有十位之多,家人在各地任职,家产遍布山西和江南。当听说这次是同建奴互市,处于家族安全的考虑,薛家一口回绝。

负责监视张家口市场的王坤王公公不得已将这次入市的门槛一降再降。许多小商人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入市机会。

范永斗就是这些小商人中的一员。

范家祖籍陕西,先迁到山西介休城,再迁到介休城外的张原村。一连五辈,辈辈贫农。

范永斗的父亲小时候家里穷,偷吃了家里的几颗枣,被范永斗的爷爷痛打一顿。范永斗的父亲气得偷了一辆独轮车远走独石口。范永斗的父亲从小生意做起,日渐充裕,十二年后回到张原村,用赚的钱一口气买下六十亩枣园。

范永斗弟兄三个,永魁、永星、永斗,范永斗是老小。范永斗的父亲带着大哥永魁重返独石口,又用了十年时间,攒了足足数千两银子。

范永斗继承了父亲和大哥的生意。以这区区数千两银子作为本钱,打拼于长城的各市场外围。

范永斗深知自家没有背景,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鸡晚。跑得比狗勤,拼得是信誉,专接大商人们漏下的小生意。

但是这几年同察哈尔的互市时断时续,范永斗也就是勘勘维持一个不赔不赚。

得知张家口有这么一次入市的机会,范永斗毫不犹豫地从独石口跑来押上了自己的全部身家。

满洲是个什么部落范永斗不知道,但他知道在草原上布匹和绸缎就是钱,草原上有钱的王爷最喜欢的就是江南的高级蟒缎。范永斗以每匹蟒缎四两五钱的价格,把自己的几千两银子全部换成了最高级的杭州蟒缎。

在市场里晒了半天的日头,突然有人喧哗:“来了,来了!”

范永斗一个机灵打起精神,市场的边门鱼贯而入十几名达子。

范永斗热情地招呼:“达达,吃了吗?”

元明时期蒙古族称呼父亲为“达”、“达达”,因为蒙古人游牧以家族为单位,所以也有“首领”,“大人”的意思。山西、陕西北部的汉人渐渐地接受了这一个叫法。

以范永斗的经验,见到口外的皆称“达”,见到口内的皆称“爷”,和气生财错不了。

达子伸手抚摸着范


状态提示:第366章 蟒缎--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