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长河复生记>第182章 逃跑计划
子阿敏,其它三个自己的儿子分别排行二、五、八,打麻将的人一定不会对这个顺序感到陌生。

努尔哈赤晚年又推出了八旗议政的制度,作为自己的身后安排。

努尔哈赤规定继任汗在八子中议选“能纳谏者”为之,而且八王有权废除汗王。朝会时,继任汗王先向众叔兄叩首,然后登上汗座,请诸王并肩齐坐,同受官将大臣朝拜。

诸事由八王共议。八王拥有奖惩、任免各级官员将帅的权力,有各类大案之终审权,有八旗间争执之裁处权,更换各旗旗主的权利。

努尔哈赤构想的八旗旗主议政,其实是一家人和和睦睦,小儿子尊敬大儿子,大儿子爱护小儿子,互帮互助,圆满和谐,万古流芳。

所以,如果努尔哈赤率军,当他得知朵儿红被作为人质,绝对不会贸然大举进攻,破坏掉自己心里的那份完美感觉。

——————

参考资料(与情节无关,不感兴趣的读者可跳过)

中国最早的君主立宪

努尔哈赤的八旗议政制度,我更愿意成为“虚君共和”。

首先,高大上的共和一词和民主并没有关系,

共和一词的起源是周召共和又作共和行政,是指西周国人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由大臣周公和召公共同执政的一段时期。约为前841年至前828年的十四年期间。从周召共和开始,中国历史有了明确的纪年。

共和行政是周公和召公的共和,和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

满清的八旗共和同样和老百姓没有一毛钱关系,是人家自己家里人之间的共和。

即便如此,笔者也要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思路。

八旗共和不仅强调了八旗瓜分利益并互相妥协,更限制了君主的权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君主从无限权力中拉下来。

可以简单的说,努尔哈赤的思路就是“虚君共和”。

从这个角度上讲,努尔哈赤是一个当之无愧的大思想家。

更难能可贵的事,努尔哈赤的“虚君共和”不仅停留在思想上,还付诸实施。

《满文老档》记录的努尔哈赤的汗喻,可以视为“虚君共和”制度的“宪法”。

呜呼哉,历史同国人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四百年前,我们曾离“君主立宪”如此之近。

《满文老档》载,天命七年(1622),三月初三日,八子进见父汗问曰:“天赐基业,何以底定,何以永承天休?”

汗曰:

“夫继父为国君者,毋令力强者为君。倘以力强者为国君,恐尚力恣纵而获罪於天。一人虽有知识,能及众人之谋耶?故命尔等八子为八王,八王同议,必然无失。

尔八王中择其能受谏者即嗣父为国君。若不纳谏,所行非善,尔八王即更择其能受谏而好善者立之。更立时,若不乐从商议,艴然作色而拒之,岂容似此恶人而任其所为耶?如此,则强行换之也!

尔八王治理国政,一人心有所得,直陈所见,其馀七人则赞成之。如己无能,又不赞成他人之能而缄默坐视,则当易之,择其子弟为王。更易时,若不乐从商议,艴然作色拒之,亦岂容似此恶人而任其所为耶?如此,亦强行易之也!

若因事他出,宜告众商议,未经商议,不可私往。尔八王面君时,勿一、二人相聚,须众人皆聚之,共议国政,商办国事。

如有祭祀等事,皆告於众而往。

八王商议,设诸申大臣八人,汉大臣八人,蒙古大臣八人。八大臣下,设诸申审事八人,汉审事八人,蒙古审事八人。众审事审理后,报於大臣,大臣拟定后,奏於八王知,由八王审断定罪。八王斥奸佞而举忠直。八王之前设诸申巴克什八人,汉巴克什八人,蒙古巴克什八人。

国君於每月初五日、二十日,御殿二次。除夕谒堂子拜神主后,先由国君亲自叩拜众叔、诸兄,然后坐汗位,汗与受汗叩拜之众叔、兄,皆并坐於一列,受国人叩拜。

各以务记汗父训诲,勿存暴乱之心,他人谗言,切勿得隐瞒,即行讦发等语。

立书为誓,系之於颈。即居乡间,不得私议谁善谁恶,设有一或二贝勒议论汗父之善恶者,勿当面质对,退而会议,经众人议断善恶是实,乃无怨尤。若憑一、二人听断,则怨尤生矣!

八旗诸贝勒凡本人获罪,而不准他人入告者,乃为邪恶之人也!

一人获罪而告之,另一人获罪则不告,可乎欤?

征战之时,八旗诸贝勒,不论尔旗下人或他旗下人有事故,非经众人审理不得单独入告。若单独入告,则必相争矣。经众人审理而后入告,则无怨尤也。

贝勒等欲放鹰行围以取乐,不与众人商议,勿得前往。

凡见行为悖逆之人,勿得放过,即行责之。

一人谴责之言如是,则众人共责之。

尔若以独自受责而心怀仇怨。则尔乃沮坏众人生计之恶人也!

凡诸兄弟,互有怨尤,可以明言,若匿怨不言,而诉於众者,乃为居心邪恶、专行哄骗之人也!日后,尔将为众人所斥。

若逾父汗所定八份所得以外,另行贪隐一物,隐一次,即免除一次所得之份,隐两次,即免除两次所得之份,隐三次,则永免其所得之份。

若不记父汗训诲之言,不纳众兄弟之谏,竟行背逆之事,则初犯者罚之,再犯者夺其诸申。若夺诸申而不抱怨,修身度日则已,若执拗不服,不致杀尔,将囚禁之。<


状态提示:第182章 逃跑计划--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