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特工组>第一百四十章 给鬼子制造麻烦

之后是第二次明朝对鬼子的高丽战争,那个时候鬼子的火器火枪仿制了当时的荷兰和西班牙人,而华夏国的部队则大量装备火炮。这场战争也使得两个国家从此走向了一个火器没落的道路。因为这场战争,华夏国使用众多的火炮,导致鬼子的部队死伤惨重,最后再次被赶下大海。

因此使得当时的明朝将军们和大臣们认为火枪的威力根本不足以应付战争,而注重了火炮与冷兵器。

而鬼子更因为火枪在战争中的失败直接将火器从自己的武装力量上给清楚了,这导致华夏文明地区直接将火枪淘汰了出来,导致数百年没有丝毫的进步。直至鬼子再一次被老米的黑甲巨舰冲破了国门,这个时候才幡然醒悟,再次向欧美学习。

因此击败了当时腐败的清政府,然而经历了如此多的战斗,可是鬼子的陆军几乎都落后于欧美主要国家一个时代。如果鬼子所面临的华夏国此时的工业基础能够和意达利这样的二流国家相当,那么依靠着庞大的人口和资源优势,完全可以将鬼子完虐。

因为一战及一战前的战争几乎就是拼人数,这也是老毛子在一战和一战之前那么恐怖的原因。看着鬼子一颗颗炮弹落在两层铁丝网的上方,指挥官阻止了第一层防御工事内的士兵进行射击。

现在鬼子距离他们足有三四百米远,机枪的火力虽然凶猛的,但是第一层防御工事的重型机枪并不算太多,主要的还是轻机枪,以及冲锋枪。

而且张成并没有打算让自己的士兵趴在墙头上用冲锋枪和鬼子拼杀,他的想法是利用那近百个碉堡,和一百多挺轻机枪火力对鬼子进行杀伤。

这完完全全是准备用子弹消耗鬼子的生命,如果被其他部队看到一定会大骂张成败家子。在其他部队很难拥有这么强大的火力,即便是第一层水泥防线上的轻重机枪,就足够堪比一个中央军的军级部队机枪火力的总和。

而张成此时更是想要用这些火力点对鬼子进行密集型的射击。很多士兵很担忧他们的铁丝网会在鬼子的炮击中被炸的支离破碎,毕竟数十门迫击炮不停的轰击在铁丝网的上方掀起一片片巨大的烟尘。

看上去火光冲天如同世界末日一样,但是张成却知道即便鬼子拉来重炮,没有几天几夜的轰击也难以将这些铁丝网全部轰平。因为铁丝网完全是不受力的,而火炮真正的杀伤力在冲击波,而不是炮弹自身的撞击,但是冲击波却根本无法给铁丝网带来致命的冲击。

果然鬼子的连续炮击越来越弱,似乎他们也发现了自己这样做就是徒劳无功。鬼子没有这种铁丝网防御的战斗经验,因此现在一筹莫展。铁丝网的用处他们是知道的,这种铁丝网是横卧在他们前面的一个难以逾越的沟壑,想要冲过去鬼子兵就必须停下来翻越铁丝网或者剪断他。然而这必定会浪费他们的时间,而只要稍作停留他们相信立即就会遭到鬼子的猛烈打击。

其实张成知道对付铁丝网最简单的方法,但是他不知道鬼子会不会想出来,其实那种方法很简单,但是有时候却根本想不到。

不过铁丝网毕竟是一个限制鬼子进攻的错失而已,为的就是增加鬼子进攻的难度,给于他们杀伤鬼子更多的时间。而他同样知道,以鬼子的尿性一定不会老老实实的在那里冥思苦想想出对策,鬼子的部队上至军官下到伙夫,都是有勇无谋的蠢货。

他们满脑子的天皇,根本不回去考虑一些战术战法,鬼子习惯了横冲直撞用不怕死的模样吓唬别人,一旦别人被他吓到,那么鬼子就能够趁势将敌人击溃。所以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是绞尽脑汁思考如何破除这种困难,而是立即准备使用自己的蛮力。这不在鬼子的炮兵徒劳无功的时候,鬼子的攻击部队就已经趁着炮击的烟雾慢慢的冲了过来。张成看着鬼子部队的行动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等的就是鬼子做出这样的选择,之前鬼子的炮兵在铁丝网一百多米开外,鬼子的步兵更是远远的站在铁丝网两三百米的位置。

那时的鬼子距离的水泥工事足足四五百米,这对于轻机枪的射程来说实在是太远了,这么远的距离,子弹打到哪里的时候威力和准头都已经很差了。虽然机枪的子弹威力很大,但是人眼的视力范围毕竟是有限的,这么的远的距离,即便子弹打得到人的眼睛也难以观察的仔细,因此张成只能够等鬼子接近铁丝网。铁丝网距离第一层的防御工事最远处不过两百米的距离,这能够让银屏山他们的武器发挥出巨大的威力。鬼子的部队工兵也掺杂在攻击部队之中,这些鬼子的工兵手上都拿着巨大的钳子,很显然鬼子也知道第一次的攻击主要就是将铁丝网给毁坏了。只有这样他们的部队才能够压上去,而与此同时张成也发现鬼子已经在他们三四百米意外的地方挖掘战壕,显然是准备通过战壕对他们工事内的部队进行火力压制。

鬼子猫着腰快速前进却不屑一顾,在这样的战场上,鬼子的部队根本难以达到作战目的。很快鬼子上千人的部队慢慢摸到铁丝网三四十米处,“半载!”鬼子的冲锋部队也知道他们自己一旦接近铁丝网,一定会遭受到打击。

毕竟华夏国部队布置这样的铁丝网就是为了让他们在这个地方停留,而后进行射杀。所以一个个的脸上都充满了疯狂,他们都知道不是冲过去,就是被打死在这里。哗啦啦……鬼子的部队一窝蜂的


状态提示:第一百四十章 给鬼子制造麻烦--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