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日军工系统>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让人惦记了

此时王龙正在准备应付将要到来的危机,去不知道,让人惦记上了。

身处武汉的蒋委员长此时正在发脾气,战场上的频频失利,让我们的将委员长倍感压力。

国际上、国内、还有我党(共产党),给的压力越来越大,最大的还是我党。

一直以来,将委员长实行的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可是迫于民众和国际的压力,才和我党和作的,但是在我们的将委员长的眼里,还是要防备我党的,还要时不时的做一些小动作。

只不过作为一国名义上的领袖,蒋委员长要承受的压力更大一些,毕竟谁也不想当亡国之君。

但越是如此局面却越是坏的惊人,自开战以来坏消息是一个接一个,不是这个地方被日军攻占了就是那个地方被日军轰炸了。麾下的部队也不给力,不是这个师全军覆没就是那个军被日军打得溃不成军,就是那个军有人投降了,反正就是没有一个好消息。

作为中国现在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蒋委员长要考虑的可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问题,他要考虑的可是国家抗日能不能战胜的战略性问题。

但就现在情况看,抗战要胜恐怕不容易。广大沿海地区基本上全部沦陷,就连首都南京也丢了,国内国外对他都是一片声讨,就连一向对他十分看好的美国人现在对他的表现也很不满意。现在日军正在大举进犯广州,意图控制整个沿海地区,好顺利经过内陆。

然前线的战局并非像老蒋想象的那样乐观,再加上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消息传出来以后,这使得蒋委员长的心情顿时恶劣到了顶点。为了尽快扭转战局,老蒋在武汉召集军政大员开会,但就在此时接到了军统戴笠传回的关于王龙所部的电报。

“校长,我刚刚接到密报,王龙所部于7月10日夜出动15000余人,对盘踞在山西省大同、天镇县的日军发起了攻击,并打下大同、天镇,在把大同里面的各种物资全部清缴以后,撤离的大同,于7月12日左右到达天镇周围的山中,正在休整,此次王龙所部具体击毙鬼子多少不知道,但是从我们得到的情报看来,应该不少于3000人。但自身也是伤亡惨重,全军伤亡7成以上,不得不进入休整。”(戴笠的电报)

“哈哈,好啊,看这小鬼子还敢嚣张不。”将委员长大声笑道。

旁边的何应钦忙悄声提醒“委座,那王龙战功再大,可他也是gcd领导的部队啊!您是一片好心,可人家八路军并不不认国府的军衔和勋章。”

正在兴头上的蒋委员长楞了一愣,脸色登时阴了下来,骂了句娘希匹,就不再说了。

但想到这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日的舆论越来越不利,来自西方各国的压力越来越大。而此时他的中央军却不给他长脸,正面战场形势恶化。如果没有一场值得宣扬的大捷来压制国内外的舆论的话,他这个委员长真的快要万夫所指了。

于是缓缓说道:“无论是gcd还是gmd,都是中国人,身上流的都是中华民族的血液!无论是中央军还八路军都受党国的领导,都是属于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序列。有功不赏,岂不让将士寒心?在我想来,我们是完全可以表彰王龙和他的部队,我们要在全国树立一个典型,在全军形成杀敌立功的风尚。”

何应钦小声问道:“委座,那我们就给王龙奖励一些大洋如何?而且,您看,王龙所部也没有把这次的战功报上来。”

蒋委员长看了何应钦一眼,双眼满是寒光的说道:“没报,没关系,我们照样给他奖赏,而且要大赏,不大赏不足以聚民心,更不足以提士气,还可以……!”

何应钦点头,看来姜还是老的辣啊!

“还有,一会召开记者会,我要让全国人都知道,在我们中国的战场上,还有这么一个英雄!”将委员长慢慢的说道。

“是,稍后我就去办!”何应钦点了点头说道。

“命令:近闻贵军王龙所部再创佳绩,歼敌数千,缴获无数,深堪嘉慰。军委会、军政部,国防部特令,王龙所部晋升为甲种师,王龙为少将师长,番号为国名革命军第88师,下辖两个甲种旅。”

而在旁边所以的gmd大员听了将委员长的话,都倒吸额一口凉气!这什么奖赏啊,这级是一道催命符,这是要借刀杀人啊!

而且还可以表现我们的将委员长的大度,让国民都知道,他将委员长是不拘一格的,只要你能打仗,就有奖赏。

这真是一箭双雕啊!。

如果让世人知道,那么鬼子就是不想打王龙所部,也不行了,也要迫于压力,攻打王龙。

而此时的八路军总部接到了将委员长的嘉奖令。

看完军政部嘉奖命令,总部首长都沉默了,谁也不说话。他们原本也没打算将委员长会如此大张旗鼓的嘉奖八路军,这已经成了惯例。打了败仗肯定会有电报斥责,打了胜仗从来都不会过问,即便是问也只是不痛不痒的口头嘉奖一下了事儿,实际的奖励从来都没有。

今天真的是太阳从西面出来了,竟然主动给八路军增加编制,简直太让人惊讶了。

但是总部首长一分析却愣住了,这尼玛根本就不是什么嘉奖令,简直就是催命符。先不说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当正规军的甲种师的少将师长,这会让人怎么想,这可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说实话这个诱饵还真的是诱人啊,总部首长虽然明知道这饵里有钩,


状态提示:第三卷 第四十四章 让人惦记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