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重生之娱乐BOSS>第195章 低成本高票房带来的票价争议?

《爱情公寓》是部为80后量身打造的情景喜剧,在前世少恭就特别喜爱,如今时机已到,自然要拍出来。幸好伟正就在梦航导演部任职,他跟巨兴贸一样都是梦航培养的导演之一。

虽然这部剧是一部网络剧,投资也不过百万,拍摄地点也是在爱情公寓小区。但自从拿到了这个剧本后,伟正就本能的发觉这是个非常棒的剧本,而且还是**亲自写的,这可不是任何人都有的机会。

在《爱情公寓》演员的安排上,少恭稍稍做了修改。

作为梦航新签艺人,杨若曦直接被少恭安排了林宛瑜这个角色,因为之前的宛瑜在外形上实在配不上超级大美女,作为国际华裔财团“林氏”银行董事长的千金,杨若曦金发碧眼的混血形象无疑更适合这个角色。而且她出身杨氏集运,是个标准的富家小姐。

再有就是曾小贤的上司、暗恋吕小布的丽萨榕,少共邀请了柳妍出演,毕竟她是主持人,虽然目前是光线传媒的艺人,在光线传媒的经纪部门也是非常强大的,一有机会就安排旗下艺人们参演各种商演和影视剧。

于是梦航今年这部网剧也开拍了。

而少恭不导演它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本来就忙的连日月星辰都快忘记,实在无暇分身去导演这部剧了。何况他答应过刑风要给爱情公寓小区打广告,这下正好一举两得。

时间飞快,转眼又是好几个月过去!

爱情公寓虽是最后一部开拍的,但却是在梦航视频网作为十一长假第一个上映的。经过梦航双十计划的发布,已经让不少人对梦航的作品超级期待了。

最为网剧,爱情公寓一经上映就飞快的被那惊人点击推上了首页第一。而其精良的制作和超级搞笑的桥段更是令它一夜之间红遍华夏。受人喜爱程度更被人称为内地情景剧模式的新突破。与《我爱我家》、《武林外传》、《家有儿女》并列为内地四大经典情景喜剧。

经过这部网剧的衬托,杨若曦也正式踏入了娱乐圈,而且一出场就以美得不可方物的形象征服了几乎全部观众,被誉为爱情公寓第一美女,梦航第一美女艺人,内地娱乐圈第一女神。

而十一上映的梦航电影《人在囧途》剧情与1987年美片《一路顺疯》颇为相似,但片中反映的华夏社会情况方面还是值得肯定的。

搞笑二人组一路所遇到的事情,都具有强烈现实意义的典型事例。比如剧中以李成功为代表的富裕阶层婚外情,以牛耿为代表的讨债农民工均具有现实映射。二人社会地位,阶层视角与所具有的社会独特心理容易引起观众心理共鸣。而且作品中的人物很真实,是老百姓生活的事,老百姓一看就会有共鸣。

《人在囧途》的成功之处不止是追求制造笑料,它的剧本故事也下足了功夫,故事讲得干净流畅,没什么大道理,但是细节上够温情。和很多好喜剧一样,冠之以喜剧性质,大喜之外,大悲蕴含其中,剧末结尾散发人性美,受众略感一丝温暖。

本片从头至尾都保持着一种收放自如的基调,流畅的故事外加多有冲突的剧情加深了情节的张力,使观影者始终能随着片子的脚步进行觉得一半小时转瞬即逝,这正是这部片子的成功之处之一。

作为一部低成本电影,《人在囧途》制作成本700万,十一上映后首周票房直接达到了三千万,上映三周票房累计已经过亿,下架前最终总票房更是达到了一亿五千万。

而作为同期电影的《建国大业》,票房更是达到了4亿2700万,但这背后的票房却很有争议,因为华夏党员就有8000万,假设每人10块门票,其它不用说了。

据报道,从9月底上映至今,《建国大业》能有这样的票房成绩莫说是国产商业大片,即某些好莱坞影片也未必能及。然而,《建国大业》高票房的背后却是关于其票价的诸多争议。

作为一部献礼片,有人评论说《建国大业》平均60元的票价实在太贵。某网站更是发起了民意调查,在5万多人参与的投票中,超过90的人要求“给全国人民免费”;6的参与者赞同10元票价;1的参与者赞同20元票价;满意目前影院票价的不足1;无所谓的约占1。

虽然《建国大业》是一部献礼片,但它必竟是一部电影,同其它各种影片一样经过了投资运作并拿到了市场上出售,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作为一种商品,其门票价格应该由市场说了算,而京城市场上大部分影片的票价都在60元左右,虽然《建国大业》在有些影院售价50元,在一些星级影院则是70元到80元不等,它的票价并不算是所有同期电影中票价最高的。而且,以其现在的票房收入来说,即使排除单位组织观看所得的票房,其成绩也还是不错的,这说明是有一大批观众认可这个票价的。

在网上有人说梦航的电影高票房没人在意,可那么为什么大家会对同期的《建国大业》票价如此敏感、愤愤不平呢?有一种说法是,建国大业的投资仅为3000多万元,许多明星在“爱国主义”的感召下都没有拿片筹,如此低的成本却定如此高的票价,《建国大业》凭什么利用大家的爱国之心来谋取利益?

如果按照这种说法的逻辑,低成本就应该低票价,但事实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其价值并不是以成本的大小制作来衡量的,而是以艺术水平的高低为基准。

但这场低成本高票房带来的票价争议


状态提示:第195章 低成本高票房带来的票价争议?--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