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神话明朝>第37章 一官半职

一次赌约,两种收获。除了星棋,还有宝图。

朱允炆合上宝图,化成卷轴,递给卫龙,笑吟吟地说:“眼光着实不错,分析很有道理,几乎与国师不谋而合!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啊!”

“哦?国师也曾推演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然要提前推演了!”

“愿闻其详!”

“大体上,与你的分析相似,只是小队的十二名成员,尚未落实,有待商榷。”

“有问题吗?”

朱雨铃接过话头,说道:“到目前为止,其他人选均无问题,只是欠缺一位关键的向导!如果没有合适的向导,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势必处于四面楚歌的险境,势将遇上不可预知的危险,势将造成极大的阻滞,不利于大本营的局面开展!”

——说是向导,其实是带路党,确实很重要!

卫龙心中暗笑,随口一问:“向导?需要什么样的向导?有没有具体的人选?”

“已经有一名预定的人选!他姓郑,名森,字明俨。据说,自幼才思敏捷,聪明过人。后来,改名郑成功,被南明的隆武帝赐姓朱,人称‘国姓爷’!可惜的是,东厂的档头与锦衣卫的番子找遍了闽建行省,也找不到踪迹。”

顿时,卫龙哑口无言。

由于忆字天赋,卫龙记得原时空无数的知识和资料,包括郑成功的出生年月、家庭成员、生平事迹,却一个字也不敢泄露。

突然,卫龙眼珠一转,故作疑惑地问:“找不到郑森?这怎么可能?会不会不在明国境内?”

“不在明国,能在哪里?”

——在倭国!

卫龙记得很清楚,郑成功是混血儿,出生于倭国的长崎县,直到七岁才返回明朝、拜师学艺。

卫龙继续装傻:“我只是猜测而矣,并没有确切的想法,甚至连郑成功的名字也是第一次听说。想想看,以锦衣卫与东厂的能耐,简直无孔不入,为什么找不到有名有姓的大活人?”

这一句,矛头隐隐指向王振,责其尸位素餐,不尽职守。

王振闻言很不爽,脸色一虎,冷冷地问:“为什么?”

“一,郑森隐姓埋名躲起来,谁也找不到;二,郑森根本就不在明国,想找都不可能!”

想起手下汇报的一则消息,王振的双眼骤然一亮,说道:“陛下,榜首所言极是!该死的郑森很可能不在明国境内,以老奴之见,应该尽快派出市舶司的船队,联合民间海商,去倭国寻找!”

朱元璋一愣,问道:“倭国?为什么是倭国?”

“根据档头与番子得来的消息,郑森的前世父亲,名叫郑芝龙,曾在倭国经商,并且娶妻生子。如今,锦衣卫与东厂联合办差,却始终查不到踪迹,其中必然有原因!”

朱元璋若有所思,说出猜测:“你是说,今世的郑成功,像前世一样,出生于倭国,却由于未知的缘故,未曾回国报效,仍然寄身于倭国小蕃?”

“正是!”

“为什么之前没有向朕呈报,以至于浪费了许多年月?你,如此懈怠,办差不力,该当何罪!”

扑通!

王振吓的匍匐跪倒,忙不迭磕头求饶:“万岁爷恕罪,万岁爷饶命!老奴殚精竭虑,一心办差,只是一时没细想,以至于漏掉了番子送来的一张条子……”

“番子何时送条子?”

“上个月下旬。”

“番子的消息,源自何人?是否可靠?”

“江浙名儒钱谦益。在前世,郑森拜入其门下,他很了解郑森的过往。郑芝龙的相关消息,就是根据他的回忆而得来。”

“何时查到钱谦益?”

“也是上个月的下旬。”

“天道无常啊!朕以举国之力,寻找一个大活人,却是如此艰难!”朱元璋阖上眼睛,喟然长叹。

紧接着,朱元璋一锤定音:“传朕旨意,着鸿胪寺、市舶司、行人司、四夷馆出使倭国,限期三个月,务必寻到郑森,以国士待之!同时,先礼后兵,倘若郑森不思报效,图谋不軌,胆敢反抗,绑也要绑回来!”

一代帝王,露出獠牙。

很显然,联合四个部门出使倭国小蕃,意味着事情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在其中,鸿胪寺掌管朝会、祭祀、宴飨、经筵,还有外吏朝觐、诸蕃入贡的礼节与接待。同时,肩负修士的管理重担。可以说,位高权重。主官朱允炆,身居寺卿之位,贵为九卿之一,深受朱元璋的器重。

市舶司既是海关机构,也是贸易机构,主官司事,位阶三品,由大名鼎鼎的郑和担任;行人司是外交机构,主官司正,位阶七品;四夷馆是翻译机构,主官通事,位阶只有九品。

“遵旨!”朱允炆恭谨领旨,退出密室,办差去了。

密室中,端坐如山的刘伯温,终于开口:“敢问榜首,为何清国之行,需要郑森作为向导?”

这是一道考题。

只可惜,卫龙不敢卖弄,只好推托:“我一无所知!”

刘伯温伸出食指,轻轻点在自己的眉心处,揭开隐秘:“不管是修士,还是平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脑中自然带有一个隐形不可见的汉字,乃是龙神赐予的出身,代表自身的国别与忠诚。在明国,就是明字。”

卫龙若有所思,问道:“国师的意思是说,生于明国,忠于明国?”

“然也!”

卫龙恍然大悟,喃喃自语:“难怪那么多修士组成精锐小队,奔赴前线杀敌,


状态提示:第37章 一官半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