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庄赐贤大师往那边一站,纵然是穿着粗布衣裳,也难掩他用几十年养成的特殊气质。> 自从他有了茶道传承系统以来,不管他做什么事,都能顺顺利利地进行,不管是制作出来的茶叶,还是他亲手冲泡的茶汤,都能得到大家的一致赞赏和喜欢,这些无形之中都给他极大的自信,所以他的心里微微生出了小看天下人的心思。
如今,当他看到庄赐贤就那么一站,就能有那种气场,这给他的触动极大。凭良心说,他是自认不如的,至少以他目前的状态,他是做不到这个样子的。要知道,人家庄赐贤可是号称国宝级茶人以下的最强者,光是他亲手制作出来的精品级以上的茶叶就比苏仲康见过的茶叶还要多了,这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但是,苏仲康并不气馁,这反倒是激起了他要迎头赶上的决心。他有信心,自己要达到庄赐贤大师这种境界,是早晚的事,而且这一天会很快到来的。
庄赐贤大师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很快,但是他每出手一次的时机,都把握得恰到好处。> 在这六道工序中,前三道工序是属于前期准备工作,所耗费的时间是最多的,虽然也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但是由于它们花费的时间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并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展示。
比如说,在做青这个环节,就由碰青、摇青和静置3个过程往返交替数次来进行的。在整个做青过程,制茶师傅要密切关注茶叶回青、发酵吐香、红边状况,并结合当天温湿度气候,看茶做青。这是一个积聚相当丰富经验的综合判断,许多制茶能手,是以铁棒磨针之工夫,非一日之功才能胜任此道工序的。
而且,这道环节还真不能偷懒的,因为做青是香气形成关键的工序,关系至成茶香气的鲜爽高低,滋味的浓郁淡薄。
苏仲康师傅所展示的是后三道工序,从杀青开始,他的动作似缓实急,每一次出手均能将效果达到最大的程度。
每一位制茶学徒在学习手工工艺时,都是从杀青开始的。尽管他们经常被铁锅烫得有苦说不出,但是只要想有所成就,这一道是必须之路。
以苏仲康来说,他也算是在杀青这一道工序中有较大的实战经验的,而且他的手艺还算是不错的。毕竟他现在也算是制茶大师了,虽然大约只能每做两份茶青,才能收获一份的精品级茶叶,但是光这一手,就能赢过百分之八十左右的制茶师傅了。
在还没看到庄赐贤大师亲自动手前,苏仲康会以为他在杀青这一工序上已经算是领悟了所有的招式变化,就算再怎么难以炒制的茶叶,他也能完成七七八八。
但是,当他看到庄赐贤大师的手法后,他才发现自己该学的还很多呢,特别是大师他看似平凡的招式中,蕴含着一些很特殊的变化,而这些微不可查的变化,竟让茶青产生了天翻复地的效果。
大师的每一次炒制,其间隔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是总能让人听到相同间隔的响声。而且更让苏仲康意料不到的是,大师从刚开始的扬炒开始翻动,待其青臭味挥发得差不多时,又转化为闷炒,以此来防止水分蒸发太多。等到炒至叶色渐变浅绿,略呈黄色,叶面完全失去光泽;无青臭气味,气味变成微花香的时候,这步杀青的工序也终于完成了。
如果有外行人在此观看的话,肯定会觉得很无趣。但是,只要是行业中人看到的话,每个人都是看得津津有味的,不说目不转睛这种夸张的话,但是至少都是舍不得将视线挪开的。
尤其是一些师承较弱或者无师承的制茶师傅,他们在亲手制作时都没有专业人士在一旁指点,所以只要有这种可以免费让人参与的茶会,他们大多是会过来凑凑热闹的。
只要他们认真看了茶会开始的一些节目,类似像庄赐贤亲手炒制凤凰单丛茶这种类型的,那么他们就算是赚到了。
所以,在这个茶会的比赛场地上,除了一些与会人员之外,最多的就是这种旁听生。他们都被安排在较差的区域,视线都不怎么清楚的。
苏仲康,算是茶会的评审人员,所以他占据着视野最佳的位置。而在他旁边的位置上,是另外六个精神矍铄的老师傅。他们有的干干瘦瘦的,有的肥肥胖胖的,但是无一例外的是都拥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他们也跟苏仲康一样,都是全程紧盯着庄赐贤大师,一刻也不放松。似庄赐贤这种级别的制茶大师的手法,他们都是可以从中攫取到一些有用的东西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但是在现场,竟没一人喊累。随着大师的慢慢推进,一股似有似无的茶香味就此弥漫开了。
苏仲康离得最近,所以他能在第一时间就提前感受到这一股茶香味。这一股茶香味,比他下午在红楼中喝到的要浓郁得多,而且闻起来也更清雅。
光是闻到这股茶香味,苏仲康就能肯定庄赐贤大师的这一炉茶叶是铁定精品级别的。因为,它闻起来太清爽了,而且连一丝烟火气都感受不到的。
苏仲康抬头看了一眼旁边的几位制茶大师,看到他们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所以就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