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隋行4G>第637章 心意不是‘雁巢’中人?

送走太子杨勇,杨广心中不免犯起了一阵疑惑:瞧大哥方才的模样,颇怀有几分心事,以至于在答复自己时屡屡语焉不详,甚至不知所云,往往在说着一件事时莫名其妙地就转到了另一件事上。再者,即便大哥欲主动向自己移交查案权限,似乎也大可不必屈尊亲临兰芷宫,只须差人来传请自己到他歇息的锦绣宫去呀。

尽管对杨勇今天的反常举动感到不解,可杨广仍对杨勇能主动来将清查关自在一案的办案权正式移交给自己,并且从杨勇向他的介绍中,杨广对“雁巢”组织内的情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那位出身后梁宗室,身怀绝技的大护法萧如水更是印象深刻。甚至杨广怀疑,数天前潜入兰芷宫窃取萧厄金针的就是萧如水本人。

依后梁宗室的辈份估算,萧如水应当是萧厄上一辈的人,如果真的是他入宫窃取了萧厄的金针,会不会真的如父皇杨坚判断的那样,他要用这副金针前去江陵意图不轨呢?

杨广带着这样的疑问,出宫回到晋王府,即命人去请一直跟随太子杨勇清查关自在一案的禁军大都督屈突通来王府问话。

张衡得到杨广返回晋王府的消息,也从京兆衙门匆匆赶回,来向杨广汇报近几天来奉命派人监视心意和“梅氏坟典行”的情况。

“王爷,那套汉本《诗经》下官已从‘梅氏坟典行’买回来,命人放在王爷寝殿内了。”张衡见了杨广,一开口就提到了出资买书的事。

“嗯,你的官俸有限,回头我会命人将钱还给你的。”杨广抬眼望了张衡一眼,随口说道。

“下官不敢,难得王爷有如此雅兴,这套汉本《诗经》权当是下官的一番心意,哪儿好向王爷提及书款的事呢?下官想对王爷说的是,汉代写本既十分罕见,王爷何不将这书带回宫去,时常看看呢?”张衡赔笑说道。

“建平,莫非你又从这书发现了些什么?有话就直说。”杨广见张衡心急火燎地赶回王府,不向自己禀报查案的进展情况,反倒劝自己看起《诗经》来了,不由得冲口问道。

“王爷明鉴。下官派人已将‘梅氏坟典行’及梅氏兄弟位于长安西城亲贤里的住宅严密监视了起来。梅大先生据说十几天前就外出寻购前代遗书,至今未归,他兄弟二人的家中现只有梅二先生带着一男一女两名老仆居住,另‘梅氏坟典行’里也没有店伙计,只有梅二先生一人在店里打理生意。最近几天梅二都是每天辰时到西市看守店铺,戌末时分关张回家,从未见他去过别的地方。”张衡没有急于回答杨广的问话,而是向他汇报起了差使。

“心意这几天有动静吗?”

“据李浑将军报称,心意自从女扮男装,跑到西市游逛了大半日,这几天倒颇有些反常。她虽没有再次出寺去,却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要了尘迁去和司马珞同进了一间净室之中,并且显然叮嘱了尘,与司马珞同吃同睡,保持形影不离,生怕司马珞会一个人溜走了似的。”张衡见杨广听得聚精会神,微微一笑,这才向杨广解释道,“不瞒王爷,下官这几天又将那日梅二在店外所朗读之诗句反复琢磨了多回,越发觉得其中另有深意。”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燕燕于飞,颉之颃之……”杨广轻声吟诵着《诗经郑风子衿》和〈邶风燕燕〉两首诗篇,用问询的目光盯着张衡。

“王爷有没有从中听出梅二和心意二人之间有些微妙的关系出来?特别是这首《邶风燕燕》,其中透露出的决不像是下属对上司所托之事的答复,而更像是寄托了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张衡进一步提示杨广道。

“建平,我记得数天前在西市外的酒楼上,你还劝我将监视的重点放在远在信州的张仲坚身上,说心意和梅二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表明他们与南陈细作,怎么到如今,你还在反复琢磨梅二吟诵的这两首诗了呢?”杨广心中一动,却不忙点破张衡接下来要说的话,而是问起了他为何前后所持态度发生了转变。

“记得数天前下官曾问过王爷一句话:若是梅二发现有人暗中监视他,龟缩不动,将如何应对?这几天来正是由于梅二确如下官料想的那样,有意对下官派人监视他视若无睹,表现得过于镇定从容,反倒使得下官觉得,王爷先前的判断是对的。然则,从梅二那日在店外对心意吟诵的这两首诗中,下官以为,他们之间的关系决非原先假想的那样,同为‘雁巢’中人。”

杨广暗吃了一惊,忙问张衡道:“那你以为,他们俩人中谁是‘雁巢’中人呢?”

“从心意那日的举动,梅二吟诵的诗篇,以及近几天心意的反常举动,下官推测,梅二是‘雁巢’中人的可能性比较大。”抬眼见杨广沉吟不语,张衡又向他解释道,“王爷曾对下官说过,从歧州招司马珞和了尘一并返回长安,就是为了打草惊蛇,借以观察心意对此会做何反应,以便尽快查清心意的底细。而据目下心意的种种举动推断,她很可能是托付梅二等人将其女儿了尘与司马珞一起送到江左南陈地界,梅二用吟诵《邶风燕燕》作答,已接受了心意的请托,而心意因担心梅二一伙撂下女儿了尘不管,所以才会命了尘迁去与司马珞同吃同睡。”

杨广听得眼前一亮,旋即问张衡道:“那么梅二如今已经被严密监视起来了,他们还怎能将司马珞和了尘送往江左呢?你既说心意不是‘雁巢’中人


状态提示:第637章 心意不是‘雁巢’中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