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朝廷的船只技术先进,航快,火炮射程远且准确性高。
而郑氏海盗集团的船只规模大,船只多,火炮也多,熟稔海战的经验性海盗成员更多。
可以说,两边各有优劣,总体而言,没有谁比谁更厉害。
“郑和”号和“于谦”号还有新服役的“徐达”号三艘蒸汽动力船只在大船云集的海面上并不起眼,虽然他们都是铁皮裹身,在两次海战中已经表现出了卓越的成绩。
但对于海战经验丰富的郑芝龙而言,如果在规模不大的海战中,这种航快火炮射程远反应敏捷的船只或许能挥出关键性作用,但现在这种大规模海战中,单凭几艘厉害的舰船是不能决定战局胜负的。
这就如同在6地战争中,涉及到十万以上的大规模作战,单个将领的勇猛很难左右到战局一般。
所以,郑芝龙并没有因此过于忌惮这些蒸汽动力船,他甚至已经为此准备敢死船,即以不怕死的中小型船只组成敢死队在作战上以同归于尽的方式缠住这三艘特别的船只。
但事实上,郑芝龙忽略了一个事实,或许他现在对海战的作战方式还局限在观察风向上却忽略了现在大明朝廷的舰队早就是一个系统式的编成。
即每一个舰队(现在只有三个舰队)以蒸汽动力船为核心编组成战斗单元,其配备的各种功能性船只是综合考虑了进攻、防守、掩护、补给、护卫等各种功能才配备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一个战斗单元能随时应变各种战局变化。
郑芝龙或许认为前两次海战之所以失败只是因为自己出动的船只太少,没有形成对朝廷这边的绝对优势而导致朝廷的蒸汽动力船只得以挥出所有的战力的缘故,而忽略了大明朝廷之所以能赢不仅仅是因为船只和火炮的先进也跟战斗理念和战斗编组更为先进有关。
郑芝龙的二弟郑芝虎此时也正站在“郑和”号上,他现在的身份是一名负责搬运弹药的普通杂役,但唯一不同的是,就是他身上还戴有镣铐。
与郑芝龙不同,郑芝虎在北海舰队上待了一年半载之后对大明朝廷的海军实力算是有了个详细了解,他也不敢再轻蔑的认为朝廷的海军就是那么的无知与盲目,至少通过观察,郑芝虎就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大明舰队在很多方面已经不是自己这个经验丰富的海盗所能想到的,但细细一想明白后,却又不得不惊讶于这些战斗理念的强大。
郑芝虎很想给自己兄长写一封信,劝说郑芝龙不要再与朝廷顽抗到底,他甚至把这个想法给覃博桐也有所表达。
朱由校也同意了他可以跟郑芝龙进行书信来往,当然书信内容必须经过锦衣卫和兵部审核。
可是,郑芝龙并没有被郑芝虎通过书信的方式说服,他甚至开始表达出对自己这个二弟的不满,在他看来,自己这个二弟明显已经开始投向了朝廷,为此,郑芝龙还在回信中严斥郑芝虎不可轻信昏君之言,若再替朱由校游说,他郑芝龙甚至会直接断绝兄弟关系。
郑芝虎不好再劝,但到了此时,当他看见自己兄长郑芝龙同自己当初一样傲然的出动了所有的船只与朝廷决战时,心情也很是复杂。
双方都在抢占上风口,因而也都没有开炮,两方的船队犹如一条巨龙一般在海面上有规律地游动者,在各种旗语和指挥下拼命的转换着方向。
郑芝龙很想打破这个僵局,他的船只都是靠人力掉转方向和改变航,一旦这样长期僵持下去,他的船只将会变得更加迟钝。
为此,郑芝龙命令郑芝豹率先带一队敢死船队朝“郑和”号动进攻,以逼迫“郑和”号掉转方向,然后这时候,自己这边的主力船队将会立即掉转过来,抢占上风口,以密集的炮火打乱明军阵势。
顾三麻子见此不由得将望远镜调的更远了些,并笑道:“郑氏的船开始按耐不住了,急着想要开第一炮。”
“传我命令,郑和号将计就计,迅后撤,于谦号和徐达号在敌舰开始对郑和号炮时立即迅切入其郑氏集团之腰部,然后对准一边狠狠的打,这边郑和号则迅朝东南三十度方向行进,在于谦号和徐达号对较为有利的一边进行炮击时,郑和号立即挡住郑氏集团的另一侧,防止其对我于谦号和徐达号进行两面夹击!”
顾三麻子与郑芝龙的指挥方式不同,郑芝龙是以身边亲信部将为单位安排他们去完成战斗任务,而顾三麻子则直接以核心舰船为单位去布置作战战术,一般提到某个旗舰,便是以这个旗舰为核心的整个战斗单位都得跟着运转,而具体如何运转,则是该旗舰的指挥者直接负责的,顾三麻子不用去管,他只在乎结果。
郑和号是现在今大明朝廷的蒸汽动力船中服役最久的,在这艘舰船上的技术人员和海军战士也最熟稔这种新型动力舰船操控的,因而让他们独自去抵挡郑氏海盗集团一般的力量,顾三麻子是放心的。
而现在,郑和号正加的后撤者,在大量蒸汽动力的带动下,船体后方螺旋桨的运动,使得郑和号很轻松的后撤到了指定位置。
而冒死而来的郑氏敢死船则依旧是直接贴了上来,企图与郑和号同归于尽,同时郑芝豹也带着数十艘大船从上方朝郑和号压了过来。
郑芝豹此时憋着一口气,他很想狠狠的教训一下大明朝廷的海军一次,方能出这口恶气,所以他在朝郑和号压来时,度还是特别快,并没有因为之前败给顾三麻子引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