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对习大大和李总理对东北三省的扶持政策很多人发出不和谐的声音,笔者跟各位探讨一下。
可以说,98年我国创造了“下岗”这一新名词,成就了那些权贵和富商以及“二代”们,他们分享了无数普通百姓创造的财富,对他们来说,这是一场财富的盛宴。
可对那些普通劳动者来说是不想回顾的梦魇,在国家后续保障制度没有跟上的情况下,这次下岗狂潮,大部分人的生活是悲惨的。(一些下岗者失去收入来源,到菜场逡巡徘徊,收摊时偷拾菜叶。当时看报纸,有报道说一对夫妇被人发现死在屋里很久了,法医鉴定他们生前一直在偷饲料吃。)
更有甚者,对这些人来说,不光是经济冲击,还有社会地位的巨大冲击,他们曾经是国家的主人,一下子变成国家的负担。那时候,动用了一切宣传机器,对下岗工人进行污名化。如果大家还记得黄宏的那个相声,应该记得那句台词,“我不下岗谁下岗”,其实等于戳工人的脊梁骨,你们曾经是国家的蛀虫,现在是你们改过自新的时候了。
笔者本人是东北人,东北作为老工业基地,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崛起贡献了极大的力量,为改革开放沿海地区出钱、出力、出人才。弱弱的问一句,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回报在哪里?
先说利税全部上缴:全国的国有企业不都这样吗,为啥东北就不行了?不要忘记东北国有企业占比太大,接近80,而其他省国企占比30都算多了,浙江甚至低于10,利税全部上缴意味着东北超过80的财富被掠夺走(剩下的20的企业实际的税利水平能达到5就不错了,这种企业规模小、基本都处于无利或者微利状态,各位看看自己本地的国企除了大企业外还有哪个是盈利的、存活的动力无非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而已)。
利税全部上缴,导致的结果地方上除了工资外拿不到任何好处,明明是东北企业赚的钱却被支援了全国。
收上来的钱都被用在哪了看看以下详细资料对比就知道了,东北得不到发展,没有新建企业,原有设备的更新改造也普遍慢于全国,东北被不停的抽血导致的今天的窘状,想想看。
东北,为中国做了什么?
本文全部内容截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网》《人民网》《中国改革》等机构.李克强总理指出,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至关重要。他说:“新中国工业体系建设之初,东北支援全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尤其是东北的工人阶级,当年“先生产、后生活”,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会上,他以辽宁从“一五计划”到改革开放前对全国的特殊贡献数据说明东北地区的历史作用。“这是工人阶级勒紧裤腰带对国家的贡献。而我们对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支持,帮助他们克服一些特殊困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还‘历史旧账’。”
“这种欠账不解决,还让城市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实在对不起这些老工人,也对不起他们的后代。”
李克强总理动情地说,“我们要负责任、讲良心。”---《人民网》
一、东北调出的物资
1.黑龙江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
黑龙江省仅“一五”计划期间,向国家上缴的利润就等于国家给其工业投资的3倍多,有利地支持了国家的经济建设。
另据黑龙江省1981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当年全省调出产品119.3亿元,调入产品91.3亿元,调出、调入相抵,净调出28亿元的产品。
这一状况基本上反映了黑龙江省在建国后对国家的贡献。仅1953~1987年的30余年间,全省共调出煤炭3.06亿吨、木材2.69亿立方米、原油7.25亿吨、粮食6475万吨、发电设备2398万千瓦以及大量的冶金设备、矿山设备、机床、货车、钢材、铝材、轴承、仪表、工具等重工业产品,糖、纸、乳、麻等轻纺工业品和羊毛、油料、烤烟等农副产品。
1953~1987年间,全省净上缴中央财政467.3亿元。
2.吉林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
吉林省在1951年省财政即实现了收支平衡,它也因此成为建国后最早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略有结余的省份。
1950~1952年,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为7.54亿元,三年共上缴国家5.69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75.5,为国家实现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做出了贡献。
“一五”时期,吉林省的财政总收入达到27.53亿元,上缴中央财政16.55亿元,上缴额占全省总收入的60.1。此外,吉林省在汽车制造、石油化工、能源工业、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等方面均有长足的发展,不但拥有一批国家的大型重点企业,而且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相关物资、设备。
3.辽宁省上缴利税及调出物资情况。
1953~1988年,辽宁省的工业企业为国家提供的利润和税金,相当于同期国家投资的4倍多。
在调出的原材料中,调出量最大的是生铁、钢材和铜、铝、铅、锌等。1952~1988年,净调出生铁达6113万吨,调出铜、铝、铅、锌等四种有色金属383万吨;净调出钢材达7949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2.9。
石油工业调出的主要是石油制品,仅1981~1988年,石油加工业净调出产品产值即为269.9亿元。在化工产品中,辽宁纯碱的产量最大,调出量也大,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