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她千百度:(他)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此处,“灯火阑珊”勿作“良夜将逝”解,“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这首诗虽然没有刚才的直白,但也晦涩无比,并非轻易能懂的。”儒服老者想着,开口道。“同样可以以隐喻、借代而解!在这死阵之中,眼看是一片繁华,他却到处寻觅!”
“当然,寻觅的不是意中人了,而且出口。在他蓦然回首之间,圣院显象,出口于是显露出来!”
“而我个人还有另外的见解,我觉得::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因为那是严独酌啊,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这首词,何尝又不是在吟咏自己呢?”
“所以严君弘作这诗不光为了找出口,也是能够发牢骚!”大佬这般理解道。
“莫须是。”儒服老者只好答道。“此词一出,上元节再无佳作啊!”
“什么莫须是,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到底是不是?”大佬不高兴了。
“这个~~只有当事人最为清楚了。”儒服老者无奈道。“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
“也对!”大佬不为难他。“那下一首吧!”
“这《游山西村》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儒服老者解释道。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丰收欢悦的气象,描写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
“颔联可是点睛之笔,原本以这一联足以召开通道,于迷阵中破阵!这句描绘了山环水绕,草木自渐浓郁,蜿蜒的山径也越来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无路可走之际,突然看见绿柳飘飘,花团锦簇,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本联富深刻的哲理于自然景物的描绘中,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而在那时,正如严君弘在迷境中殷切盼望那般,出路可现。”
“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尾联写出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夜游,随时拄着拐杖来拜访,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这里表面上看是严独酌对于田园风光的不舍,想必他正是年少气盛之时,却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然而并非如此,这田园何尝不是圣院呢,他在此地收到了热情招待,一时心怀感激,情深意切,这是难有的归属感!圣院于他而言,是难以离弃的圣地啊……”
“……”
余慧若是在这里必然又是目瞪口呆,不管搞什么诗作都被你扯上“怀才不遇”然后又扯上“圣院”的大旗,说的这里是个好地方,有归属感,圣院惜才,圣院是你家……
嗯,那我应该爱我家!
余慧是无语了。
做名人好累,自己的种种行径都被千百遍猜测。
唉~~
抄诗的后遗症……
“嗯,那这严君弘还真不是浪得虚名啊!”大佬点了点头。“虽然跟我比起来还差的有点远。”
“咳咳~~”儒服老者闻言有些尴尬。
“你怎么了?”
“咳~~没什么。”
“没事就好,那再给我讲一下这首。”
大佬说完,儒服老者看到几排金光闪闪的字浮在了空中。
“这……”
“这是前些日子那个叫凤婉鸢手上的诗稿,这确实是别人写给她的东西,你现在给我看看比之严君弘的诗怎样?”大佬漫不经心道。
“哦,好~~”
儒服老者也听说过那次事件,不少南院院士都被罚了。
他也听说了那首诗号称冠绝天下!
只是自大佬圣裁之后,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禁区,识相的闭口不谈。
哪怕背后小声议论你都不可能避过大佬的耳目,还想不想混圣院了?
此后所有人都心照不宣,那件事情仿佛没发生过。
然而大家都清楚的是当事人那几位院士还在受罚,每每想起,难以忘怀。
儒服老者如今再度看到这诗篇,一时有些欣喜。
认真品读数次之后,眼中闪现诧异的神色,越来越浓烈了!
“此词当是七夕之最啊!”儒服老者凝重起来。
“什么意思,吟七夕的诗词作是这个最厉害是吧?”大佬问道。
“嗯,可以这么说。”儒服老者道。
“刚才你又说严君弘那首是吟上元节中最厉害的?”大佬问。
“确实如此。”儒服老者点头。
“那这两首谁更厉害……”大佬问。
“呃~~”
除了第一次来这里替大佬解诗,后面就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形,儒服老者一时答不上来。
就仿佛有人问他,西施和昭君谁更漂亮?
“算了,你先给我解释一下这诗吧!”大佬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