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摆平了疯了一样的暖手捂,胡澈抱着累瘫的兔子和林淡抱怨:“明明是你削掉的毛,它干嘛冲着我来?难道我就比较好欺负?”没道理啊,他明明天天都打赢蠢兔子。
“你嘲笑它了,我又没有。”林淡走进厨房,指着门槛虚划一道线,“你抱着暖手捂站在外面,别进来,省得兔毛乱飞。”就因为他说了实话,他家先生就说要吃小馄饨。
小馄饨做起来略微有些麻烦,尤其北凉的材料并没有京城那么丰富,林淡几乎没怎么做过。
好在白正清也不至于真的生气,最多是找个借口吃好吃的罢了。一顿小馄饨过后,“恩怨”一笔购销。唯一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吃过小馄饨的人都拿出来时不时惦念一下。
郑大厨在京城的时候,就看着林淡做小馄饨不止一次,也曾经被林悉心指导过。他倒是带着学徒做过几次,只是明明用料步骤看着都一样,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味道总是差一点。只是他这个差一点,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足够好吃了。要是味觉不够敏锐的人,其实也尝不出什么区别来。
郑大厨也正好要研究小馄饨,中午往前衙送点心的时候,小馄饨就出现得多了一些。
这一顿点心是胡澈和林淡用来照顾前来帮忙的学子们的。北凉各方面的条件都和京城不能相提并论,人家不远千里来帮他们,他们只能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尽可能照料一点。县丞和捕快衙役什么的,只是顺带。
现在县衙里的人手越来越多,钱主簿闲来无事把每天的点心钱稍微估算了一下,得出的结论让他吓了一跳,背地里找了县丞和典史嘀咕:“这一个月要吃掉几十两银子呢。”
黄典史如今每天巡逻街道最起码两次,对物价十分明白,皱着眉头疑惑:“都是几文钱的东西,能有那么贵?”
钱主簿就算给他看:“我这还是只算的材料钱。郑大厨那样的手艺,要是放在城里能卖多少钱?”
黄典史顿时就不说话了。敢情就算不加上人工,这胡县令家一年就要拿出几百上千两银子来?这还只是点心!
他们手下各自有产业,可是北凉那么一个小地方,一年能赚上几百两已经算是多了。
黄典史就有些想不通:“人家当官都是为了发财,你说他们家图的什么啊?”当散财童子么?
县丞砸吧了一下嘴,觉得也不是个滋味:“医馆和学堂也不赚钱吧?”以前曾大夫经常给人免费看诊施药,现在确实是收钱。可是看诊的费用并不贵,也就是几文钱。一般的药材也不贵,就算一时付不起,也可以帮工抵债。
可是帮忙打扫浆洗衣服被褥,做一些缝补之类的也能算是“工”?医馆能有多大地方,能有那么多活?再说医馆光是学徒就有十个,全都是半大小子,难道还做不来这点活计,非得外面请人?更别说医馆还让这几个学徒读书识字,还教医理药理。换了别家,学手艺的没让学徒贴钱已经算是仁善了!
三个人大约又算了一下医馆的账,半天念叨了一句:“傻了吧这是?”
胡澈还天天带头教老百姓打拳呢!那拳法虽然简单,但是绝对不粗糙。换了别处,那一定得认真拜了师才能学的。
可要说胡澈他们一家是善人吧?那小子年纪轻轻的,心眼又多又坏,手上也狠。明明是个文官,偏偏人家更喜欢跟人讲拳头,简直不知所谓!最糟心的是他们还打不过他,不得不听他的!
三个地头蛇揣着满腹的五味杂陈回到家,一个晚上都翻来覆去地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到衙门点卯的时候,纷纷都顶着一双黑眼圈,看着城里的行人往来如织,突然感慨了一句:“我还没见过北凉有过这么热闹的时候。”
确实如此。以前的北凉哪里有那么多往来的客商和各色的行人,甚至连书生打扮的学子也为数不少。当然这其中大部分讲好听了叫附庸风雅,讲直白一点那就是假冒的。
读书人在哪里都受人推崇尊敬,在北凉这边虽然很多人都觉得读书人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没啥用,但是心里面哪个不向往呢?这不赶巧了有客商带了一批书生方巾什么的过来,简直就卖疯了。
看看那些如今住在县学里的学子们,哪一个不是举人功名?别说是北地,就是在南方,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小县城里能有那么多年轻有为的学子的?
那些客商也是。开头的时候只有从京城来的,可是这才不到一个月,其它州城的客商也相继到来。他们就弄不明白了,北凉能有那么多生意可做?
北凉当然没有那么多生意。但是北凉背靠着保城关,商人们过来能够卖出不少东西也不假。而且有人组织了一条北地商道,北凉县不过只是其中的一站罢了。商人们在北凉并不久待,视生意好坏停留上数天之后,就会继续相携前往下一个城镇。
这么一趟下来,用时大概两三个月,身上带着的货物差不多都能够卖完。他们还能够从每个城镇采买一些北地的特色货物,重新贩卖到大商腹地的各个地区。
“这么一个兜转下来,只要不是特别倒霉的,资财翻上一翻不是问题。换了别的地方,哪里来那么好的生意?他们抢着进商队都来不及。”组织这一个商道的蔡聪惬意地眯着眼睛,喝着浓香的牛肉汤。他外表还没打理,风尘仆仆地像个最普通的行脚商人。
林淡一想也明白了:“这么一队人一起行动,譬如护卫帮厨等人都可以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