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席卷天下>第814章:仇恨转嫁

刘彦这一支队伍重新出发之前下了一场小雪,当地人说前一年的降雪要晚一些,今年的首场降雪则是与以往气候正常的时候同时间。

从全国各地汇集过来的信息表明一点,气候的确是在恢复正常,连带中原的气候也是慢慢恢复往常,今年的秋季有开始下雨,各地的干旱得到缓解。

有开始在下雨对于整个汉国都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刘彦就开始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出现错误。

其实刘彦的记忆没有发生错误,是他们在草原放了那把火改变了气候,使降雨提前了那么几个月。

在原版的历史上,慕容燕国南下中原恰好是碰上了旱灾,那时候他们以为是冉闵死而生怨,进行了很正式的祭奠,并且追封冉闵为武掉天王,很巧合的是各地气候逐渐变得正常,大自然的气候转变也就被牵扯到神神道道的那方面。

东北的首场降雪并不大,至少是不会影响赶路,只是刘彦等人可没了驰道坐,乘坐的是车辇。

在这么一片地方,举目四望就是一片蛮荒,除了森林便是各种植物丛,能让刘彦看到有文明气息的就是被修建起来的道路。

东北的伐木业十分兴盛,道路上时时刻刻都有车队运送木材。小或者零碎的木材其实是没有运输的必要,能被运走的基本是巨木,尤其是需要十来人合抱的巨木,它们大部分是会被运到马石津那边,经由船运走海路再进长江水道,然后走陆路运往长安。

新长安的初期建设是进入尾声,可并不代表完全修建完毕,巨木可以提供作为新宫阙的材料,某些区域需要修建行宫也能用上。

汉国现在是有四个行政中心,新长安当然是首都,临淄、邺城、建康则作为陪都一般的存在。除开新长安的宫城是新建设之外,临淄的宫城也是在刘彦手里建造起来,邺城和建康就属于是接收的类型了。

因为扩张过于迅速,许多新的开拓地是暂时没有正式的官方名字,称呼一部分是延续当地人的叫法,另外一些就是汉人根据当地的地形有个称呼,也许以后会成为被官方承认的地名,不过那是进行地图绘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了。

刘彦是在二十天后抵达牡丹江边上的平原,会需要二十天是中间又有雪掺杂雨。

牡丹江现在并不叫牡丹江,当地的野人是称呼为忽儿海河,刘彦依稀是记得有听过忽儿海河这个名字,只是难以进行确定,也没有搞明白是不是野人的叫法被延续下去,才会在某个地方听到或是见过相关记载。

“这个地方比西北的平原还开阔啊!”庾翼也就只能拿西北平原来对比,只是一个看去满地黄沙,这边看去是一片雪白:“开垦的时候是直接放火烧掉丛林?”

“并不是。”吕泰是主持开发的人员之一,对开发过程倒是了解:“我们先将有用的树木进行砍伐,探索了其余可利用资源,最后才放的火。”

以前这里是什么模样已经看不出来了,取代的就是一片被设上田埂的田野,某些地段的树木是移植栽种,也有着分布的农庄,反正一切都不是原来的蛮荒景象。

刘彦比较关注的是:“此地田亩多少顷?”

“五万顷。”吕泰对相关数据记得很清楚,他指向了北边和东边,说道:“此地仅是产粮地之一,北部和东部相加起来,已经开发三十八万顷。”

超过二百五十万人,用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开垦出三十八万顷农田,得说的是效率真的不怎么样。不过现在也就能达到这个程度,毕竟面对的是蛮荒的环境,一切基本又是靠人力,可不是机械化开垦模式。能够达到这个开垦速度,主要还是依靠纵火……

刘彦向东南边看去,那边就能看到绵长的山区,要是他没有记错,那里应该是长白山山脉?

这一边的位置是在现代牡丹江市的东北方向,也就是泛黑龙江地区?刘彦让拿来山川舆图,一看就能更准确地辨认方位。

从他们所在的位置,再往东北数百里现代是俄罗斯从满清手里抢过去的土地,往北同样是数百里也是俄罗斯的地盘。

“这里再往北……”刘彦指着地图:“有一条大河?”

“禀陛下,是有一条大河。”吕泰并没有亲自去过,知道的信息皆是来自探索队的情报:“河对岸更冷,一年有四五个月是冰雪覆盖,当地的土质难以耕作。”

刘彦明白了,冻土要是能耕作才叫奇怪,但是不能耕作不代表没有价值,那里的地下资源丰富到令任何人垂涎。

要认真的讲,无法耕作的土地对汉人其实没有什么吸引力,要不是刘彦的意志强加,他们在国家东北方向别说是进军大河(黑龙江以北),就是连辽东都会是万分嫌弃。

视察完一部分农田,刘彦被引领着来到一处农庄,第一眼看到的是外围的篱笆墙,甚至是存在多道的栏栅围墙,周边也是满步箭楼。里面留出了校场一般的空地,几个方位各自一排又一排木质房舍建得非常整齐。

校场之上现在跪着满地的奴隶,先行到来的禁卫军和本地戍卫军正在监督,他们看到王旗出现,不知道是由谁先引领,齐声呐喊“天子万年,大汉无疆”的口号。

“既是农庄也是监狱,小一点的有千人,最大的有五万余人。”吕泰介绍了以下农庄的大体分布,后面接着说:“越南边的农庄人相对少,主要是集中在正处开发的区域。”

刘彦在看那些跪地喊口号


状态提示:第814章:仇恨转嫁--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