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中,组成规则矩形阵列的舰队包围着黑洞,在那一片只能看到后面星海的冷寂空间中,一颗“隐身”的黑洞安静的存在着。
在这一段时间中,一部分舰队已经在太阳系建立起了初级的前哨基地,宣告诺亚对于太阳系的再度占领。而在这一段宣告主权的时间中,始终没有来自外界的干扰,这让少女高悬的心也逐渐安定了下来。
在经过一定流程的测算后,诺亚已经可以确定,这一颗黑洞不存在自旋,同时也不带电荷,它是一颗史瓦西黑洞。
宇宙中通常存在的黑洞一般是拥有自旋的克尔—纽曼黑洞,因为大多数有能力形成黑洞的超级恒星都具有一定的自转角动量,当它们坍缩成黑洞时仍然会保留部分角动量,而由于无阻力的存在,这一部分角动量将不会被消耗,它将让黑洞有着永远的自旋。
而史瓦西黑洞是黑洞中的特例,它没有自旋也不带电荷,这意味着它的黑洞视界和无限红移面将不会分离,在吸取物质时也没有自旋磁场来和吸积中的带电粒子发生作用,它将不会形成旋转黑洞最为壮丽的景观——黑洞喷流,使它成为宇宙中最难被观测到的黑洞类型。
远距离下观测史瓦西黑洞的唯一手段,只有在史瓦西黑洞大量吸取质量时,一部分还未被吸入黑洞视界内的物质在引力作用下高速相撞发热释放出x射线逃逸,这一部分在视界边缘逃逸出的x射线将在光谱的x射线波段上为黑洞带来一圈柔和的光晕,使观测者有可能可以观测到黑洞视界的边缘。
而黑洞视界之内,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黑洞,都不会有物质逃逸出来,那是真正的连光都无法逃脱的黑暗深渊,在这一个范围内,引力作用已经超越了基本粒子间的强互力作用,物质会被无限压缩,原子核被压碎,中子也会被压碎,连夸克级物质都无法幸存,物质会被压缩到一个难以想象的密度,在这样的体积近乎无限小,密度近乎无限大的情况下,质量导致的时空扭曲就使得即使光也无法向外射出,这就是“黑洞”。
在诺亚眼前的,是一颗已经吞掉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史瓦西黑洞,而由于没有继续吞噬质量,这一颗黑洞不会有x射线逃逸,使得除了那恐怖的引力和曲率坍缩的时空海面外,这一颗黑洞就像是不存在一样,引力透镜带来的光线扭曲完美的使没有进入视界内的光线绕过了黑洞,使得诺亚可以看到黑洞背后的星海,但诺亚看不到黑洞。
即使如此,少女也已经详细测算出这颗黑洞的质量,同时计算出了它的黑洞视界范围。
在诺亚的计算中,这一颗黑洞的质量约为1.,这让诺亚感到很奇怪,要知道太阳系的总质量大概为1.,这一颗吞噬了整个太阳系质量的黑洞,却多出来了1.0*10^25kg的质量,这是约等于两颗地球的质量。
少女不知道多出来的这一部分质量来自何处,这让少女不由得产生猜测,是否黑洞打击的原理,就是朝打击星系投放被一颗小型的已经被压缩到史瓦西半径的“人工黑洞”,然后让这颗黑洞自主获取质量,不断壮大,最终吞掉整个星系。
这种想法让少女倒吸一口凉气,毕竟“人工黑洞”并不是完全没可能实现,按史瓦西半径计算,要是地球被压缩到9毫米,地球就会变成一个黑洞……但要将一颗星体压缩到那种程度,前提是能够为星体提供黑洞视界级的中心引力……
诺亚想不出,怎么才能产生这种引力,这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逻辑前提上的问题,因为没有任何物质不会在这样引力下被破坏基本粒子结构,而引力的作用永远是相互的,那也就意味着,想要产生黑洞视界级的引力,首先得拥有可以抗衡黑洞视界级引力的物质,由这样的物质建造引力发生器,才有可能实现人工黑洞的制作。
但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黑洞视界内不存在基本粒子结构,因为基本粒子都会在那种引力下被压碎,而在制造人工黑洞的过程中,黑洞视界级引力的反作用,到底应该作用到什么东西上面?
因为反正不管作用在了什么上面,都会被这一股强引力摧毁到基本粒子结构都不存在的微观层面。
所以,靠无限压缩物质制造“人工黑洞”的技术,至少在诺亚目前的认知中无法实现,它已经在现有理论下违背了逻辑前提,若是让诺亚来制造一颗人工黑洞,少女唯一的想法就是找到一颗有足够的质量坍缩为黑洞的超级恒星,摧毁它的热核反应平衡,诱导它不断坍缩成一颗“天然”黑洞。
但是,先不说诺亚目前也没有那种能力,就算有,那样形成的黑洞和天然黑洞其实也没有太大差别,是不可能作为打击手段的。
所以,黑洞打击的原理,在诺亚的认知中是不应该存在的。
不过在已经发生的结果面前,怎样去否定它都是无意义的,若是“人工黑洞”的假设真的成立,按照两颗地球的质量被压缩到史瓦西半径计算,这将会形成大概体积为0.75立方厘米的物质,这样的体积还不到一个人的一截小指头。
但就是这么一截小指头,碾碎了一个星系和一个文明。
感叹之后,诺亚开始了对黑洞第一次正式的考察工作,大量的超光速飞船从4.2光年外的半人马星系赶来,它们从已经在光粒打击下化作残骸星云的比邻星中获取了大量未来得及参与聚变反应的恒星物质,满载着质量的这一部分舰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