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整肃队伍,退离汉中。”事不可为,为免更大的损失,必须退兵。借助天暗,汉军的计策得以顺利实行。秦军同样可以借助天色,甩开汉军的追袭。鼓声响起,城下的秦军得令,当即舍弃云梯,向大纛所在聚集而去。城头的秦军无法撤退,干脆摒弃生死,继续同汉军鏖战,希望能拖延时间,为同袍夺得一条生路。陷入坑内的秦军动弹不得,有无法视物,慌乱之下,有人开始彼此踩踏。汉军很快出现,几人合力撒开渔网,捞鱼一样,将坑里的秦兵陆续捞了上来。其好处在于,既能避免不必要的死伤,又将限制秦军的行动,连绳子都无需再用。只是渔网的数量有限,到最后,还是得汉军赤膊上阵。因烟气尚未消散,汉军脸上都蒙着布,仅露出两只眼睛,乍一看颇有几分滑稽。但有桓石秀这样的上司,下边的将领自然不会在“小节”上计较。腰间捆上绳子,手里拿着木棍,半悬在坑里,一棍一个,将陷入慌乱的秦兵敲昏,尽数捆起来。“取药为他们洗洗眼。华大夫说过,拖久了不好。”期间,有秦兵不肯就缚,拼死一搏。长刀乱挥,几番出现险情,汉军难免受伤,好在未出人命。“是条汉子!”用撕开的布条捆住伤处,汉军什长并未动怒,而是翘起大拇指,对闭眼仍能找准方向的秦军敬佩不已。秦兵目不能视,加上汉兵说的是方言而非官话,一时间竟没能明白。弯腰帮什长解绳子的汉兵很是无语。胳膊流血还能说出这句话,当真是心大。不过,什长是桓氏部曲出身,追随桓刺使多年,有这样“与众不同”的反应,当真算不上奇怪。秦玓鸣金退兵,桓石秀将城中事交给桓石民,亲自带兵出城追击。殿后的秦军都被武车冲散。更要命的是,汉军不择手段,在战场上竟然用渔网!网内还带着钩刺,钩刺上明显涂有麻药,秦军实在是防不胜防。武车飞出的箭矢都涂了一层药,被擦伤之后,伤口火辣辣地疼,不消数息就半身麻木,连刀都拿不起来。论单打独斗,多数的秦军的战斗力胜于汉军。然而,桓刺使的目的在于取胜,不是彰显个人勇武。有捷径能走,有巧劲能使,干嘛非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不是涨他人志气,而是遍数汉中郡上下,无论马战还是步战,无一人是秦玓的对手。明知道打不过,派出去不是送死还能是什么?换种情况,桓石秀或许会做出不同的选择。但在现下,关系两国国运,关系建康和长安之间的博弈,他宁可背负狡诈之名,也要将这三万大军彻底拿下!“使君,秦军向北跑了,还追不追?”一名斥候下马,举着火把观察马蹄痕迹,又俯身于地,耳朵紧贴在地面,判断秦军大概跑出多远。“追。”桓石秀猛地一拉缰绳,“只要没出汉境,必要将其擒获!”“遵令!”士兵披星戴月,策马扬鞭,死死咬住秦军不放。黑夜行军很不方便,秦玓不得不派出大量斥候探路。“大都督,再行百里即可出汉中地界。”得斥候回报,秦玓下令全军加速。不承想,刚刚驰出十余里,突遇一股骑兵自侧翼杀来。来人穿着汉军的皮甲,从马术和战法来看,却是实打实的胡骑。“莫要慌乱,列阵迎敌!”来者不是旁人,正是袭营得手的羌羯骑兵。这支骑兵冲击秦军侧翼,两个来回,并不恋战,而是破开一个缺口,抓起剩余的陶罐,凌空掷向秦军。随着几声脆响,火油飞溅,□□四散,染上不少秦军和战马。火石擦亮,一道火墙瞬息燃起。“莫要被火沾上!”见识过火药和火油威力的骑兵连声高喊,提醒同袍后退。“大都督,此物危险,需得避开!”眼见两匹战马被火燎伤,嘶鸣着倒地翻滚,火非但没有熄灭,反而越烧越旺,秦军无不倒吸一口凉气。真刀真枪的拼杀,他们不会畏惧,更不会后退半步。但是,眼前一幕无法用常理解释,怎不让人头皮发麻?有火墙阻隔,秦军不得不改变方向,舍弃往始平郡的计划,绕路奔向上洛。奔驰半夜,勉强甩开汉军,众将兵又渴又饿。斥候寻到一条小溪,秦玓下令严备,众将兵轮番下马饮水。不敢停留太久,大军继续前行。刚刚奔出数里,忽有将兵大叫腹痛,起初只有几个,很快是几十个、几百个。最终,连秦玓张廉都不能幸免,腹中如刀绞一般,疼得满头冷汗。距离大军不远,有十余青壮小心观望。确定秦兵多数中招,青壮低语几声,半数留下,半数飞身上马,飞报追袭的汉军。原来,为防战况有变,秦兵逃脱,除在襄阳城设下陷阱,桓石秀还有多手准备,在水源里下-药就是其中之一。如沔水这样的大河,自然不会有什么效果。换成沿途小溪水井,就合该秦军倒霉。为免百姓中招,凡是“加料”的水源处,都有青壮和村民看守。顺便每日加药,确保效果不打折扣。下在小溪里的药乃是华先调配,不会致命,却会让人腹痛虚脱,失去气力。等桓石秀带兵赶到,万余秦兵全部倒在地上,包括秦玓和张廉在内。襄阳城一战,三万秦兵尽数被擒,不漏一人。桓石秀一战成名,声名震动南北,不亚于当年率兵北伐的桓大司马。消息送到建康,满城欢腾。桓容看过战报,脸上并未有太多的喜色。同郗愔、谢安和郗超等重臣商议之后,在朝会之上宣布,御驾亲征,誓破长安。于此同时,桓冲率领的水军沿汝水北上,直攻襄阳。谢玄和郗融率领的大军仍在徐州同秦玦鏖战,短时间内难分胜负。秦国青州刺使终于不再摇摆,举兵反秦,和并州刺使一样,
状态提示:320.第三百二十章--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