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独-发,请-勿-转-载

满腹疑虑地跟着俞世来到曾经的长孙府,黎绍仰头看着那一块写着“天策上将府”的牌匾,只觉得眼前的景象熟悉又陌生。

察觉到有人走到身旁站定,黎绍轻笑一声,道:“我还是喜欢长孙将军亲笔写下的‘长孙府’三个字。”

“可我不喜欢。”长孙伯毅自嘲地笑笑,抬脚登上府门前的石阶。

他已让“长孙”一姓蒙尘,何必再丢人现眼?

“我一直都很后悔,”黎绍突然开口,声音不小,走在前面的长孙伯毅刚好能听到,跟在后面的俞世也能听到,“如果当初将婚期提前两个月,长孙府是不是可以免去劫难?如果当初在收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就出宫来寻你,这十年我是不是就能与你生死不离?”

长孙伯毅的脚步倏地停住,却没有转头看上黎绍一眼。

“这个世界上,没有如果。”

看着长孙伯毅僵直的背影,黎绍又问道:“伯毅,你恨我吗?”

沉默半晌,长孙伯毅也没有回答黎绍的这个问题,只是重新迈开了脚步。

长孙伯毅没有回答说恨,这叫黎绍颇感意外。

无奈地笑笑,黎绍这才迈开脚步跟上长孙伯毅,嘴却闲不住似的说道:“你不该在这个时候离开皇宫,肯为黎征卖命的人其实不少。”

如果黎征继续当皇帝,有不少人依旧能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可若让长孙伯毅掌权,他们的好日子怕就要到头了。

长孙伯毅傲然道:“搬到这里就是为了给他们凑近我的机会。”

“那为什么带我来?”黎绍不解。

长孙伯毅这才扭头看了黎绍一眼,道:“陛下准我亲手处置黎氏重犯,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因此黎氏死去的每一个人都是死在他手上的。再者黎绍太过精明,不把人放在眼前他不放心。

“陛下啊……”黎绍撇撇嘴,不再说话。

伯毅跟那个小皇帝的关系似乎不错,他都要嫉妒了。

亲眼看着黎绍走进他安排好的小屋子,又亲自安排好守卫,长孙伯毅立刻急匆匆地回宫去了。

他出来这一趟就只是为了安置黎绍。

回到宫里的宣政殿,长孙伯毅的一只脚才刚跨过门槛,就听到刘策慌慌张张的声音。

“长孙将军,他们说黎征逃了,怎么办?”

眉心一蹙,长孙伯毅抬起另一只脚,泰然地跨过门槛。

“怎么回事?”长孙伯毅问解钧道。

解钧冲长孙伯毅一拱手,微笑着说道:“派出去追查的五十名士兵在追到秦州时遭遇一支五百人的军队,唯有一名受命回来报信的活了下来。从那名士兵带回来的情报来看,黎征是打算往兰州去,准备投靠井钺军。”

“井钺军的主帅是谁?”长孙伯毅衣摆一撩,在座位上坐下。

解钧答道:“是黎征的妻舅……太尉的三孙子。”

“太尉?辛太尉?”长孙伯毅挑眉,“我记得辛太尉并不喜欢黎征。”

世宗的几个儿子里面,辛太尉最喜欢的就是他的得意门生黎绍,当年世宗立太子时,也是辛太尉带头提议立贤不立长,谁叫黎征在那个时候就已经露出了暴虐无道的苗头。既然如此,辛太尉又怎么会把孙女嫁给自己最不看好的黎征?

解钧不答,转头看向站在他身边的袁泽。

袁泽是四年前进入尚书省任职的尚书省员外郎,是长孙伯毅他们冒险送进朝堂的唯一眼线,倒不是想让他传递消息,也没想让他在混乱的局势下建功立业,长孙伯毅和解钧就只是想要他掌握朝堂和京中局势,以免他们入京后对京中情况一无所知。

当然袁泽这人也是有些能耐,这些年还真给他们传递了不少有用的信息。

袁泽叹一口气,道:“长孙将军出事之后没多久,辛太尉就愤然辞官,归隐山林,且不问朝政,之后黎征登基,辛家自然就乱了章法。”

长孙伯毅垂眼,沉吟片刻后道:“暂且不必理会黎征,只在兰州与长安之间设立几处哨岗,密切关注井钺军的动向,做好防卫部署,等他自投罗网即可。另外派人去找找辛太尉……”

袁泽蹙眉道:“可若此时不乘胜追击,我们岂不是要失去了杀死黎征的最佳时机?”

“已经错过了,”解钧无奈地摇摇头,“没能在入京当日杀了黎征就已经错过了最佳时机,如今我们虽入主京城,可尚没有掌控京中大局,长孙将军轻易不能离开。而且我们的人马也已经疲惫不堪,不适合再出征西北去跟实力正盛的井钺军对战。暂且也只能如此了。”

这话说完,解钧就走出宣政殿,立刻将这两件事情吩咐了下去,都嘱托好了,便又回到殿内。

长孙伯毅眯起眼睛,手指在椅子的扶手上敲打着,问袁泽道:“朝中有多少人可用?”

他们不缺武将,却急需文官,只靠他跟解钧两个人是没办法撑起整个朝堂的。

袁泽细细想了想才答道:“这些年身居要职的大多都是黎氏宗亲,余下的极少数也是靠讨好黎氏宗亲才得到肥缺的,这些人品行不端,因此不管是不是有真材实料,都不可再用……倒是有一个人颇有些特殊。”

“谁?”长孙伯毅和解钧同时看向袁泽。

“尚书省左丞,雍宁。”

一听到这个名字,长孙伯毅立刻就蹙起了眉,而解钧也颇有些忌讳似的看了长孙伯毅一眼。

察觉到长孙伯毅和解钧的神色有异,袁泽狐疑


状态提示:59.第 59 章--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