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春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小福,咱们走吧。”
小福对她这不以为意的态度很是不忿,“我娘说了,姑娘家的名声最重要了,她这样说你,你也不生气吗?姑娘,我们跟她说清楚,免得她以后胡说八道。”
她冲着林三春噼里啪啦的道:“姑娘的妹妹,我们姑娘可不用别人给她衣裳和伺候的人,都是她自个挣来的,她以后还能够挣更多,还有是我跟我哥哥陪着她过来寒山寺的,你不用扭着头到处看有没有男人了,
我们来寒山寺也不是你说的追着那个什么朔哥哥来的,是平凉侯爷去虞山请我们姑娘过来的,他身份高,我们哪里敢不来,他刚才要问我们姑娘话,我们也只能乖乖回话,你......”
小福还没有说完,林二春捂住她的嘴巴,将人拉走了。
不过,该说的也都说了,至于说林三春非要起疑心,那也不关她的事,东方承朔的确派人请过她,这也不是假话。
她已经将和东方承朔的关系说得如此明白了,林三春如果还不相信,那也纯粹是她自找苦吃。
林三春毫无意外的起疑了,她太重视林二春了,也太害怕那老头神秘兮兮的说的“殊途同归”,尤其是林二春现在已经不是年前那个痴蠢的胖子,在她一不留神的情况下,林二春就又跟上一世重合了。
她差点就忍不住又朝林二春吼,忍不住想要让人将她处理掉,让她永远的消失,只是在刚露出狰狞之色的时候,就被那婢女一声:“林姑娘,您的仪态和教养呢?”给止住了。
林三春连顾氏都不放在眼中,哪里还会在乎顾氏派来的这个婢女?
可,她却不能不在乎曾嬷嬷对她的看法,她刚才已经失态过一次了,好不容易才描补了一番,还不知道曾嬷嬷信不信她,万一曾嬷嬷回去跟太后说了什么,失去了太后这个靠山,对她一点好处也没有。
她深呼吸了几口气,平复下来,小心的解释:“曾嬷嬷,我二姐她跟我向来关系不好,以前朔哥哥在我家的时候,没少被她纠缠......”
曾嬷嬷耷拉着眼皮听着,等林三春说完了,才回了句:“老奴知道了,姑娘安心,不会因为令姐而误会姑娘的。”
就这一句话,也让林三春心中一松,曾嬷嬷还是信她的,太后也还是喜欢她的。
林三春没有看见,曾嬷嬷的眼底闪过一丝鄙夷。
这位林姑娘还真真是可笑得很,她的姐姐如果真的这么差,她作为一母同胞的妹妹,又能好到哪里去呢?
这大户人家娶妻,当家主母恨不得将女方家中的姐妹、堂姐妹、表姐妹的品行都给打听一个遍,尤其是姑娘们之间关系相处得近的,或是远的,这两个极端的,更在重点观察范围内。
有句俗话说得好么,看一个人的人品,就得看她的朋友或是敌人。林姑娘这么贬低血亲姐姐,就足见她的人品。
当然,其实并不需要林二春来从侧面验证林三春的人品,以曾嬷嬷人老成精、阅人无数,在太后第一次召见林三春的时候,从一些小细节就能够看出来了。
若不是看出她是这么个姑娘,又跟太后有相似的背景和经历,一样是出身农门,一样是救了东方家的男人,一样是因为有才名而被人津津乐道......太后也不会给林三春和东方承朔赐婚,让她顺顺当当的嫁进平凉侯府去。
秦太后所为的也不过是出一口恶气。
别看秦太后现在是大夏朝最尊贵的女人,但是直到武德帝夺得天下之前,她都只是一个侍妾,被正头娘子压制了大半辈子,就连武德帝之所以能够以庶子身份成就这番基业,也只是因为在府中被打压得过不下去了,几乎是逃出去的。
那正头娘子也是个气性大的,知道秦太后得势之后必定会记仇,所以赶在武德帝称帝的前一日自尽了,临死也没忘记气秦太后:“就是你当了太后又如何,只要我活着,你就得跪我,就得对我执妾礼,你永远也别指望能够爬到我头上去!”
秦太后眼看要翻身的时候,对手突然死了,她这一口气出不来又咽不下去,总要找机会发泄出来,那正头娘子的嫡子已经死了,但留下东方承朔这个孙子,虽然他够争气,武德帝也十分喜欢他,甚至传言武德帝跟大顾氏还有些暧昧,就连东方承朔的身份也有些扑簌迷离。
不过,因为那正头娘子对东方承朔的疼爱,加上当年大小顾氏都嫁入东方家,秦太后极喜欢小顾氏(东方承朗的母亲),对大顾氏也不喜,是以对东方承朔也一直是不喜的,就算是亲孙子,她也不缺这一个,何况武德帝还并不承认呢。
见到林三春,秦太后试探了她几句之后,就知道林三春的所谓才名吹嘘的成分太大,心机手段和本事都欠缺,明明蠢,却还不自知。
这时,秦太后就知道自己出气的机会就来了。当即就给林三春赐婚了,为她撑腰,那正头娘子不是瞧不起她么,那她就送一个出身经历跟自己相仿,还愚蠢的孙媳妇给东方承朔当正妻。
现在又一次验证了林三春的气度和心机,曾嬷嬷对林三春很是失望,却为秦太后交给自己的任务能够完成而感到满意。
这其中可笑的渊源林三春是不知道的,她还天真的以为太后是真的喜欢她、怜惜她。
倒是那婢女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