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屠夫凶猛>第四百零七章太平洋战争提前爆发

: 日倭已经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总兵力已经扩充到了二百多万。> 既然日倭暂时不会对大陆有想法,那么,这二百多万军队横扫东南亚绰绰有余。

日倭再一次获得了美国的年度贷款,并以战略资源短缺为由,提前让供货方把资源运抵日倭本土。这种要求不过分,面对大客户的要求,美国人源源不断地把物资运抵日倭本土。

这段时间是美国资本最幸福的时光,对日贸易已经持续若干年了,如今欧洲大陆的市场需求正在增长,相信很快就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到那时,美国资本会数钱数到手抽筋,能不兴奋吗?

站在美国资本的立场上,这场战争打得越大越好,持续的越久越好,这样的话,美国资本必然会财源滚滚,经久不息。

这个愿望是美好的,但是,能持续多久恐怕谁也说不清,美国人的一厢情愿,是建立在正常思维下的结果,从来没有想过会出现竹篮打水一场空的结局。

这个世界有一个变数,美国人当然看不到这个变数就是多了封天这样一个人,确切滴说,美国人掌控不了明天,天知道会发生什么呀?

太平洋只会有一个霸主,日倭人想要称霸太平洋,美国人注定是他们的头号敌人,消灭太平洋范围内的美**事力量,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战略布局已经完成,作战计划已经完善,军队集结完毕,决战的时刻到了!

一九四零年,日倭要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力量下手了,这比史上要早得多。

与史不同的是,日倭人手握重兵,不再仅限于袭击珍珠港,而是要彻底占领檀香山。>

与史相同,担任入侵菲律宾的日军指挥官是本间雅晴中将,他曾是一位业余剧作家。

日倭主力部队是陆军第14军,下辖2个师团,1个旅团。支援作战的部队是海军第3舰队和第11航空舰队及陆军第5飞行集团,共拥有各种类型的作战舰只43艘、飞机500余架。

2月8日,对菲律宾战役正式打响了。

日军飞机突然出现在菲律宾家门口,连续对马尼拉附近美军的克拉克空军基地进行了狂轰滥炸,将机场上整齐的18架b17飞机以及55架p40式飞机炸得支离破碎。

短短的数分钟,100余架美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击毁了。

连续三天的空袭,日军基本上摧毁了麦克阿瑟的空军,美军亚洲舰队不得不仓皇南下逃往爪哇海。

与此同时,日军于2月10日、11日、12日分别在阿帕里、维甘和黎牙实比登陆,占领前进机场,向马尼拉方向挺进。

缺乏训练的美菲联军匆忙抵抗,根本挡不住日军的进攻。

麦克阿瑟四星上将惊讶地意识到,无论美国的亚洲舰队,还是缺乏训练的美菲军队,都不能挽救菲律宾。

于是,麦克阿瑟紧急要求马歇尔将军,要海军运来更多的军队和飞机。

当这个要求没有得到回答时,麦克阿瑟连续发出警告:“除非援军到达,否则整个西太平洋将会陷落。胆怯苟安是不能战胜像日倭这样气焰嚣张的敌人的。”

但是,马歇尔将军回答说,海军认为这不可能。

最终,麦克阿瑟领到的只有已运到澳大利亚布里斯班的飞机。

麦克阿瑟一无空军二无海军,只好放弃拒敌于海边的如意算盘,重新捡起他的前任制定的“桔色行动计划”。这个计划规定,在敌人登陆行动阻挡不住时,美菲军队可撤到马尼拉视界之内的巴丹半岛。

2月24日,日军第16军1万余人兵分三路朝马尼拉挺进。

与此相反,美军车辆从四面八方涌向巴丹。

从马尼拉出城的三号公路上挤满了卡车、拖着155毫米炮的牵引车、装载着海军军用枪炮的卡车以及大小轿车、牛车等。

而抢在日倭军队到来之前惊慌逃难的老百姓,则成群地涌向巴丹,有的步行,有的乘坐汽车或马车。

2月26日,麦克阿瑟宣布,马尼拉为不设防城市。

1940年3月2日,本间中将的部队以两路纵队进入马尼拉,以日倭军队的胜利庆祝元旦。

巴丹半岛是一个只有25英里长、20英里宽的小半岛。麦克阿瑟将8万美菲军集中在这里,准备同日军展开持久战。

3月10日,本间中将指挥军队开始进攻巴丹。

日倭军队原以为,巴丹半岛最多只有2.5万名美菲军,炮声一响,他们一定会拔脚就跑。

可是,战斗打响之后,美菲军不但没有“拔脚就跑”,反而向被惊雷般的炮火轰散了的日军勐扑过担任主攻的第65旅团歼灭了三分之二,本间中将不得不下令停止对巴丹的进攻。

日本大本营对日军在菲律宾的攻势受阻颇感意外,不得不把国内惟一的总预备队第4师团派遣到菲律宾增援。

5月初,在菲律宾作战的日军有1万人左右染上了疟疾、痢疾,只有3000人可以参加战斗。麦克阿瑟并不知道这一情况,他为自己部队有五分之四的人员因患疟疾失去了战斗力而焦虑。

这时,美国政府为免麦克阿瑟将军当日军俘虏,便命令他把军队交给温赖特中将指挥,让他到澳大利亚去担任新成立的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军总司令。

5月底,日本援军到达菲律宾。6月3日上午10点钟,日军开始对巴丹半岛发起总攻。在日军强烈的攻击下,饿得发慌的美菲军乱作一团,纷纷弃阵而逃,有的走小路,有的翻山越岭,有的


状态提示:第四百零七章太平洋战争提前爆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