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州现在虽然城防完备。但是苦于兵缺将乏,现在守城兵力不足百人更别谈什么将领坐镇。现在曹州城可谓有城无防,有防无兵。
听了胡迪的怨言,赵枢也是汗颜。朝廷中书省根本不知道地方州府是什么情况就乱下指令。而且曹州靠近京畿,汴京禁军就有十万之众,朝廷却不发禁军来协防。
胡迪的无奈,赵枢也是汗颜。目前大宋根本就不具备后世征兵的那些条件,赵枢即使说出来也是纸上谈兵,毫无用处。
反倒是这个西军将门子弟出身的凌枫,赵枢看着他,看他有没有什么办法,凌枫会意,此刻也当仁不让,于是问道:“胡大人,目前你曹州若是强行征调厢兵,能征调多少人?”
胡迪无奈的摇了摇头,叹道:“若是强行征调厢兵,至多也是二三百人。”
“什么!?二三百人,那加上城中原有官军也是四百人不到!?”赵枢惊叹道,他以为就算再不济至少也能够征调出个两三千人。
毕竟在他后世的世界观里,仅仅南京市一旦发生战争,就能征调出两个半预备役步兵师,将近三万人的兵力。
额。。。当然,宋朝和后世不能相比,光人口数量就相差太多。
凌枫并没有流露出过多惊讶的表情,对于赵枢的吃惊,解释道:“殿下身处宫中,可能不甚了解,厢兵与禁军不同,厢兵来源主要是三个方向,其一是招募禁军时,不符合禁军标准者则充为厢兵。其二,禁军老弱者,汰之,则为厢兵。其三,各地官府流放犯人至流放地充为厢兵。然,曹州地处京畿,禁军主力尽在京师,又非犯人流放之地,故并没有那么多的厢兵充到曹州。”
赵枢有所顿悟的点了点头,大宋厢兵的这种征募制度自然也就注定了大宋厢兵没有多少战斗力,如此也就得不到朝廷的重视,没有重视也不会拨下专款来养这些军队。然而,这样就更让赵枢心生疑惑了,对二人说道:“即使这样,那曹州百姓也不乏身强体健者,大可将其招募,而后加以训练,不就不愁没兵了吗?”
当赵枢将这个疑惑说出来的时候,惹得二人哭笑不得,胡迪跟赵枢不熟,不敢笑他,倒是凌枫解释道:“朝廷在诸路都设置有转运使,转运使司责治下各州郡,将各州郡每年征收多余之钱粮收往京师。也就是说,曹州官府官库中没有多余的钱粮征召人马。再者,没有朝廷公文各州郡长官是不得擅自征募人马的。”
赵枢这下才明白,原来这才是胡迪最为头疼的事情。朝廷将曹州兵力尽数抽调,又不让征兵,还要加强城防。这是纯心给人找茬啊。
于此,凌枫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倒是赵枢,想起了后世的史料,也许可以借鉴,于是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道:“先皇帝神宗年间,不是有南夷农智高叛乱,邕州知州苏缄手下兵力不足率全城百姓抗敌的先例吗?”
“这也算是一个办法,如果方腊来犯,我方若有援军以此办法或许能渡过难关,可现在朝廷是要本州做出一个准备,若无常备之兵,那岂不是要惹得龙颜震怒吗?”胡迪摇了摇头,说道。
这下更令赵枢无语,既然朝廷把曹州的兵马都给抽走了,胡迪具表上奏,陈明实情便可,为何非得这样。
而且在自己关于后世对宋朝的记忆中,方腊贼寇虽然声势浩大,但最多也就打到长江北岸。什么时候到过北宋的京畿地区。
但仔细一想也能想通,这势必是朝中一些人给宋徽宗出的馊主意。
而且那人肯定知道地方州府的实情,但这样做究竟是为什么呢?赵枢不得而知。但至少,胡迪陈情上奏肯定是没有用了。
凌枫是一个刻板的军人,对这种制度上的事本来就头疼,也别指望他能想出什么办法来了。
在胡迪的衙门中一呆就是两个时辰,三个人始终都没想出任何办法。
可惜的是宋朝没有银行,不能像后世那样贷款去征募军队。即便是有钱庄这类的金融机构,那也是在杭州、汴京这类的大城市出现。曹州一个下州商业不繁荣,这种事想都不要想。
不过,就在这时赵枢想起了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皇权低落时的状态,追究到底,是因为那时有权有势的人家都私立军队,结镇自守,朝廷和各地官府无力控制,致使皇权的权威性大大降低。
“胡大人,你这可有多少大户人家?家财万贯的那种。”正当众人一筹莫展之际,赵枢突然想到了什么,问道。
不知道赵枢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胡迪直言说道:“回大人,全城共有五家大户!”
听到胡迪的回答,赵枢也不算太满意,当下说道:“五家。。。好吧,也勉强够了。”
不知道赵枢现在是什么意图,凌枫和胡迪把耳朵竖起来看着赵枢。赵枢却在这里卖了个关子,阴森一笑,对胡迪说道:“那就有劳胡大人传唤这五家主人,前来知州衙门。”
不知道赵枢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但胡迪还是照做去了。留下凌枫和赵枢二人在州府衙门中百无聊赖的转来转去。
两人走着赵枢又莫名其妙的想起了明月的身世,明月越是隐瞒,赵枢的好奇心就越强。
赵枢是穿越而来的,对宫中宫女选拔及身世来历可能不太清楚,但是凌枫是负责皇宫安全的御前亲军麾下的一个虞候,他肯定能够知道,于是赵枢问道:“凌将军,你可知道明月的身世来历?”
被赵枢这一问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