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苏芩的事说来话长,而傅遥也没打算与芸熙娓娓道来。
有些事,还是长话短说比较好。
“芩儿得温王殿下垂青,如今已经嫁入温王府为妾。而温王奉皇上之命,一直在户部历练,近水楼台的,从户籍上把芩儿的年纪改大一岁,是件很轻而易举的事。眼下,芩儿已经怀有身孕,九月就要当娘亲了。”
芸熙闻言,不禁问:“嫁给温王殿下,苏姑娘是心甘情愿的吗?”
何止是心甘情愿,简直是费尽心机。
“是她自己情愿的。”傅遥答。
芸熙点头,“这就好,只要能与心悦之人相依相守,纵使是侍妾也无妨。”
听了芸熙的话,傅遥的心情不免有些复杂。
傅遥赞赏芸熙,并未因为苏芩嫁的是温王,就盲目的称赞这是一桩好姻缘。
而另一边,傅遥则替苏芩悲哀。
对于温王,苏芩究竟有几分真心,想必苏芩心里比谁都清楚。
至于苏芩过的究竟快不快活,踏不踏实,如人饮水,也只有苏芩自己知道。
尽管上回去温王府,见苏芩一切都好,可不知怎的,傅遥只要一想起苏芩这个人,心头就会莫名的揪痛。
就好像她心疼唐意一样。
……
傅遥与芸熙一边欣赏窗外的街景,一边闲聊。
这一聊就聊到了中午。
两人索性就在月华楼中用了午膳。
饭后,两人稍歇了一会儿,便乘马车去了城东。
一个下午,傅遥带着芸熙,几乎将整个城东都逛遍了。
眼见日头已经西落,傅遥谨记宁安公主的交代,叫她俩日落前一定回来。
于是,两人便踏着夕阳的余晖,回到了国公府。
一回府傅遥就听说,今日宫里来人传话,说是三日之后,宫里就会派教习礼仪的姑姑来府上,教习傅遥宫中的规矩。
不只傅遥要学,来日陪傅遥嫁进宫中的陪嫁丫鬟也要跟着学。
要学宫规这件事,傅遥一早就知道,所以并不觉得突然。
只是关于陪嫁丫鬟的事,在此之前傅遥还真没考虑过,眼下是该借着这个机会定一定了。
晚膳后,傅远和宁安公主特意将杜睿夫妻,还有许婆婆都召集过来,就是为商议给傅遥挑选陪嫁丫鬟这件事。
傅遥出嫁,楚莘必定会跟去东宫服侍。
而除了楚莘以外,傅遥身边最信任最倚重的人便是紫珠了。
紫珠虽然年纪小,不谙世事,但贵在忠心老实。
因此,紫珠毫无疑问也被选在傅遥的陪嫁丫鬟之列。
楚莘和紫珠各有各的长处,也都很年轻。
但年轻这一点,却不仅仅是两人的好处,也是两人的不足。
楚莘和紫珠年纪轻,机灵是够了,但要在宫中行走,光机灵不够,还得有些阅历才行。
许婆婆便是这个意思。
许婆婆说,最好能给傅遥再找两个老成些,对宫里人情世故熟悉些的陪嫁丫鬟,跟在傅遥身边帮衬才好。
奈何府上并没有这样的人。
听了许婆婆的话,宁安公主寻思了半晌,才说:“我这儿倒是有个人选。”
许婆婆闻言,少不了要追问一番。
“我说的这个人,起先是凤仪宫的粗使宫女,后因头梳的好,便被提拔成了我母后的近侍,颇得我母后看重,就连我父皇也曾亲口称赞她生了一双巧手。此人姓安,眼下三十出头,性子温婉踏实,人品也不错。在我母后仙逝以后,她并未去攀附巴结旁的宫嫔,而是自请伺候太妃去了。去年我刚从北渊回来时,她还自请前来照料了我一阵子。在太妃身边历练了这些年,安姑姑为人是越发稳重圆滑了。若有她在阿遥身边伺候,我便能放心了。”
听了宁安公主的话,冉芳也连连点头,“安姑姑为人很好,宫人们私下里说闲话,从来就没有说安姑姑不是的。”
“公主看中的人,一准儿没错。”许婆婆也应道。
宁安公主笑笑,望向傅远和傅遥,“夫君和妹妹意下如何?”
傅远立刻应道:“我信你看人的眼光。”
傅遥也没有二话,“全听嫂子安排。”
“既然大家都赞成,那我回头就与沉弟提提这件事。若沉弟也觉得好,那就叫沉弟命人将安姑姑调到东宫当差。”
“如此安排甚好。”傅远目光清和的望着宁安公主说。
而只要是从宁安公主嘴里说出来的话,傅远就没有说不好的。
“不过安姑姑虽合用,却不能算是阿遥的陪嫁。按照大夏传统,太子妃可带六个陪嫁丫鬟入宫。所以,除了楚莘和紫珠以外,还得再从府上给阿遥挑四个人出来。”宁安公主说。
听了宁安公主的话,傅遥也是为难。
这并非因为府上无人可选,而是因为在傅遥看来,她身边的这些丫鬟都不够出挑。
没有哪个人叫她一想起来,就能立刻拍板决定,就要带此人入宫。
其实,这也不能怪府上的丫鬟当差不尽心。
傅遥觉得,若要怪就怪她自己,平日里无论大事小情,都喜欢亲力亲为。
有楚莘和紫珠在身边帮衬,就已经绰绰有余,至于其他丫鬟,压根就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
傅遥这边自然也就没机会发现这些人的好处了。
于是,傅遥便与宁安公主说:“挑人的事,妹妹最不在行,还是嫂子和婆婆替我做主吧。妹妹对这四个人没有什么多余的要求,只求她们心甘情愿。”
虽然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