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言情总裁>清末枭雄>第三百三十九章 私营教育

作为一个教育部大臣,他的最大政绩自然是来自于教育事业,这两年一直致力于新式学科的和传统经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发展,奈何这两年中华军持续对外战争,严重挤压了教育部的经费,导致他巧妇难做无米之炊。…≦小,..o

这办学校没钱可不行,尤其是还是准备办一所综合大学的时候!

参考帝国大学,其每年的经费都需要数十万之多,其中尽管有一定的学费收入但是依旧远远不够支出,需要教育部补贴相当多经费。

学生入读帝国要缴纳一定的学费,一年学生的学费大约是在九十多圆,这个学费如果放在世界范围来看并不高,折算成英镑的话才二十多英镑,是英国技术性工人大约两个月左右的薪资,而国外的私立大学一般学费都在一百多英镑甚至好几百英镑。

比如中国送到英国的留学生,按照学校的不同基本都是一百多甚至两三百英镑。

不过帝国大学仅有的二十多英镑的学费对于当代的中国民众的收入而言还是非常高昂的,基本上只有中产阶层以上,也就是官员、商人、地方士绅们才有这个条件支撑子弟的学费,而寻常的农民、市民阶层是很难支撑的,往往需要举债读书。

但是学费虽然说不便宜,但实际上学校的开支更大,这学校里头百分七十的老师都是洋人,而洋人跑到中国来当老师,人家就是奔着钱来的,每个月的薪资都是按照英镑计算的。专业课的讲师基本是十英镑的周薪往上走,年薪普遍在五百英镑以上。如果是有才华的人,其周薪基本还得更高。比如特地从美国聘请的一个大学物理学教授,其周薪高达二十英镑,年薪达到了一千英镑出头。

这个收入标准在当代中国的收入水平而言,其实是非常高昂的,但是也没办法,人家大老远跑到中国来,照比的可不是你们中国的薪资水平,人家对比的还是伦敦和纽约的收入水平。如果是普通讲师的话,五百到一千英镑之间的年薪在伦敦其实也就是中产阶级的收入水平。算不上什么富豪收入。

而且这年头不管是国内还是外国,大学教授的薪资都普遍偏高,人家在国内的薪资都这么高了,你要想请人跨越万里跑到中国来任教,这不给高薪资人家怎么会来。

洋人教员的薪资高,国内的老师薪资也不少,这每年人员经费就得占支出的百分四十左右。

然后办学也不只是要人的,还要购置一些仪器、书籍之类的教学用具,光光是为了给图书馆从国外购买各类科技类的书籍。这就是一大笔的开销。

林林总总加起来,导致这年头要半个大学,而且还是综合性,尤其是偏向于理科的大学。其花销是相当大的。

正是因为办学,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花销昂贵,这才导致教育部这三年来只搞了一个帝国大学。没有能力再多办一所大学。

在经费如此紧缺的状况下,教育部也是把注意打到了其他方向上。比如说筹办花销较少的师范学校,又比如说直接像社会募捐。又比如说鼓励富商士绅自办私立学校。

其中成果比较显著的就是师范学校的创办了,从1856年开始,教育部为了解决县小学、府中学的师资紧缺问题,特地创办了多所师范学校,最先创办的是江宁师范学校,然后是苏州师范学校,上海师范学校,再过来则是宁波师范学校,杭州师范学校,今年又是创办了福州师范学校、太平师范学校、扬州师范学校。

目前帝国内一共有八所师范学校,不过虽然数量已经不算少,但是规模有大有小,比如创办最早,同时也是最成功的当属江宁师范学校,开办两年多来,已经招收了两届学生,目前已经培养并毕业学生五百多名,今年的秋季招生打算再扩大规模,预计招生四百人。

而规小的比如说福州师范学校,今年春季刚开始招生,而招生不过五十多人而已。

所以规模有大有小,不能统一而论,不过有一dian倒是相同的,那就是这些师范学校的经费主要来之于地方财政,比如省级财政的支持、办学所在府县的财政支持,中央直接支出的经费是比较少的。

同时期学制也只有短短的一年而已!

因为这些师范学校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培养出‘基本合格’的基层老师,而且师范学生学习往往只学习一科,比如以后要数学的师范生那么在读期间就专攻数学一科,当然了,如果学生足够聪明,再完成本科目学习任务之外,还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学习其他学科的话,学校自然是不会限制的,学生可以随意按照喜欢选择课程旁听。

这些师范学生在经过一年的系统学习后,其中部分会留校任教,而大部分都是会调回府中学、县小学担任老师。

因为现在的师范学校都是属于官办学校,而且里头的学生基本都是属于专项学生,也就是说你得以后当老师了,人家才让你去入读。

这些学生入读之前,就已经是和教育部签订了工作合同,毕业后不管是留校任教还是去其他官办学校,至少需要为教育部工作三年,然后才能自由择业。

当然了,人家也不会说阻挡你的前程,三年工作期间,如果你考入了高等中学或者参加了省试成功去担任公职,又或者干脆是在大商行企业找到工作或者干脆自己创业之类的,人家也不会强留你,只是你得向教育部赔偿违约金即可解除工作合同。


状态提示:第三百三十九章 私营教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