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四月中旬制定的中华军整编扩充计划,从表面上来看并不算大,完全新建的部队只有近卫师,而扩编的部队也只有两个混成旅而已。≥≥dian≥小≥说,..o
但是实际规模却是不能只看扩充了多少番号的部队,而是要看需要补充多兵员,枪支,火炮!
其中仅仅需要补充的新兵就将近三万人左右,而目前中华军的皇家陆军总兵力也过四万多人而已。
需要补充的步枪高达两万支以上。
而需要补充的火炮更多,第二师、第三师、第四师、第五师原本都是火炮不足的,现在又有加上近卫师和扩编的第七师和第十师,这要补齐的火炮数量非常巨大。
十二磅野战炮、六磅骑兵炮、四磅步兵炮、三十二磅、六十四磅的大口径臼炮,九磅的轻型臼炮等,全部加起来至少也得是好几百门。
如此大量的军械需求,哪怕是军方可以得到内阁财务部的全力支持,拿得出这么多钱来采购,但实际上也是无法短时间内采购到足够的军械的。
要大规模扩充近代化军队,兵员和军费的限制虽然大,但是更大的还是生产能力。
在无法大规模进口的情况下,中华帝国境内的兵工生产能力是直接影响了中华帝国的扩军能力!
为了提高国内自产武器的产量,由军械部主导,宫务厅财务处筹集了十万两资金,用于在南京西城郊兴建一座‘金陵兵工厂’。
该厂由皇室产业下属的林德机器厂提供主要技术支援,而为了扶持该厂。江宁府地方政府大手笔直接以象征性的价格批给了他们一块数千亩之大的官地,又给予长达五年的免税优惠。
而军方更是动用了两个协防师上万人免费给该厂平整土地。修建厂房。
不仅仅如此,这家‘金陵兵工厂’刚挂牌成立。连厂房还没修起来呢,军方就是迫不及待的送钱上门,直接订购了三万支步枪和一百门各口径火炮,然后送上了高达二十万两银子的‘预付款’。
没办法,这也不是军方自己犯贱,钱多到没处花,而是这个金陵兵工厂在军方的期望里,其生产能力是需要比肩林德机器厂的,而当初为了扶持林德机器厂军方花了多少钱?
军方目前为止。累计向林德机器厂已经下了高达十万支步枪,超过五百门的火炮订单,这些订单里的步枪就足够林德机器厂生产十年,而光光是预付款就超过一百万两银子。
而且军方每接受一批军械的时候,还会正常付款,也就是说,那一百万两的预付款实际上就是无息长期贷款,短时间不用还的那种。
现在为了扶持金陵兵工厂的前期建设,这区区二十万两银子的预付款不算什么。等后续军方还会持续下订单,给金陵兵工厂送上充足的预付款,好让他们有钱建设厂房,购置设备。聘请人员,最后生产出军方急需的军械来。
然而尽管有着政府和军方的大力扶持,但是金陵兵工厂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进行前期建设。这也就代表着未来一年内,中华帝国的主要军械供应依旧极大的依赖林德机器厂。
为了让林德机器厂这个帝国里唯一一个大规模武器生产商能够更加专注于高技术武器的生产。由军方的军械部牵头,内阁的工商部配合。分配出去了大量冷兵器、辅助军械的生产任务到其他的小工厂甚至手工作坊中。
而林德机器厂则是集中全部产量用于步枪、火炮的生产!
而上海商贸区政府也是咬了咬牙,给了他们大量税收优惠,使得林德机器厂能够有保留更多的利润进行扩张。
政府和军方大力扶持军工业,甚至不惜倒贴,这里头自然不是皇室产业贪图政府的那些税收优惠,而是因为军方实在是急缺这些武器,如果可以的话,军方恨不得派好几万士兵去免费帮他们生产的。
不过政府和军方的大力支持,也只能是体现在政策上以及资金扶持上,要想扩大生产量还的依靠林德机器厂自身的努力。
为了提高生产规模以满足军方的大批订单,林德机器厂除了加大投入,加快上海城南的新厂区的建设外,也是开始大量招募工人,尽量让机器的开工率提高,做到人休息,机器不休息,甚至不惜在同一个岗位上安排两个甚至三个人,为的就是尽可能的提高产量。
尽管这会造成人力成本的急剧上涨,不过问题不大,因为林德机器厂的生产成本中,大头并不是工人的薪资,而是厂房、设备的前期投入。
林德机器厂的人力成本比起欧洲同行来说要低的多。
在这个时代里,林德机器厂招募一个无技术,纯体力劳动者的普通工人,其薪资为每周五钱左右,如果是开机器之类的初等技术工人,其薪资大约在每周一两上下。
而中高级技术工人的薪资则是波动比较大,少则每周两三两,而一些已经可以代替洋人技师的高级技术工人,按照岗位和技术能力的不同,其薪资可以达到每周十两甚至三十两以上。
当然了,那些中高级技术人员的数量是非常稀少的,并不能普遍的代表这个时代的人力成本。
林德机器厂的主要人力成本,其中绝大部分都还是那些普通工人,而这些人的薪资普遍在每周五钱到一两之间,折合英镑不过三先令四便士到六先令八便士之间。
而同时期英国本土的男性普通工人,其薪资每周大约在十先令之间,熟练工人的薪资则是能够达到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