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的天气会给卫生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更不要说会让人发生中暑等情况了,给整座东方港降温也就成了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为了防暑降温,东方港近日来绝大多数非必要型工厂已经全部停工,而那些必须要保持工作的工厂如食品加工厂、发电站、钢铁厂这些地方,则全力保持抗热降温,除了每天保证他们的盐汽水供应外,还专门通过化学部门弄来了一大批硝石,制造了大量的冰块,给他们提供冰镇饮料,甚至于直接发一块冰给他们降温。
尽管如此,从七月中旬开始各部门开始陆续出现中暑的现象,仅仅是七月二十九日一天,就有六个部门送来了十一名中暑工人,经过抢救后十人恢复了正常,而另外一人却因为体温过高最终抢救无效而死。
想到这里,禹沙不由得叹了一口气,抬头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温度计,三十五摄氏度。话说这样的温度如果丢在旧时空,简直是凉爽宜人了,但是在这样的温度下还要在炼钢厂这样的高热环境下坚持工作,就真的不好说了。“干嘛不干脆放假算了?”禹沙不由得忿忿说了一句,走到墙边打开暖瓶的软木塞,一阵白汽从瓶口冒了出来。暖瓶里装的都是冰块,现阶段也只能通过暖瓶进行保温。
禹沙从里面倒出一块冰,直接丢到嘴里咀嚼起来,同时又盖上了暖瓶的盖子,然后走到了窗边。这个窗口是紧闭着的,不过有一块玻璃被卸掉了,上面装了一块硬纸板,纸板上整齐地排列着好几个漏斗状的东西,风正从漏斗的另一头吹过来,经过漏斗的细嘴这边吹出来。
禹沙把衣服掀起一些,让冷风吹到身上,顿时感觉爽了不少。“真没想到这东西还真有点用!”他不由得赞叹了一声。话说这东西还是穿越时就听说过的“生态空调”,是通过节流膨胀效应进行降温的一种简单仪器,虽然效果不是特别好,大约也就是三到五度的变化。但是其最牛的地方就是不耗电,这个特性在现在的东方港是最有实际意义的存在了,因为整个东方港压根儿就没啥电。
这种空调的制造比较简单,维护几乎为零,成本极低,坏了大不了重新造一个就是了,在许多还没有来得及安装风机的地方,这种“生态空调”就成了避暑首选,大量被安装在宿舍、食堂、工作岗位等地方,倒是颇受归化民欢迎,就连不少元老的住宿间里也安装了这东西。
不过有这种空调效果还是不够,东方港地处赤道内,太阳几乎是始终直射的,被晒到的铁板白天温度能够到达六七十摄氏度,几乎能够直接烤熟鸡蛋。为了避免被太阳直晒导致温度过高,东方港环卫局装备了专用车辆,上面是一座水箱,通过人力泵车把水箱中的水通过帆布软管pēn_shè出去,用以浇湿楼顶和地面,让热量尽快散发走。不过热气腾腾的地面只要被淋了水,就会立刻变得又热又湿,让人感觉非常不舒服,不过好在归化民虽然很反感这些被元老们称之为“洒水车”的东西,但是一旦水干了之后,的确是要凉爽一些,因此也就没有多少人会阻止洒水车喷水。
“唉,”禹沙口里的冰块几乎是放到口里就化掉了,让他一阵叹息,“早知道不穿越了,旧世界好歹还有空调,现在这里又没有空调,要吹空调就只能去……”他说到这里不由得一阵结巴,“哎呀,东风号上是有空调的啊!”
想到这里,他连忙拿起电话开始拨打起来,“李锦!我是禹沙啊!你在哪里?东风茶庄?怎么不去东风号?东风号上是有空调的呢!我们去东风号上睡觉去不?”
李锦此时也是被惹得一脸油腻腻的,坐在东风茶庄的他望着屋顶上那个懒洋洋慢慢转着的风扇,感觉它简直就跟传说中的旋转马车一样慢悠悠地转动着,心里热得直发毛的他甚至想要找条凳子站上去用手帮风扇转快点才好。接到这个电话,也是一阵唏嘘,要说起来,整个东方港,只有东风号上的条件算是最好的了,不仅有人员居住舱,上面甚至还有一个小冷库,可以用来制作冰块什么的。现在东风号还停泊在之前的泊位,吊车还在往外卸载运来的粮食,要登上东风号应该难度不大吧。
禹沙看了看登记到了一半的表格,这次净化人员的清单是比较急,但是只要在十四天内搞定就可以了,眼下他已经加班加点地干了两天了,剩下的两天应该可以搞定,就算只是白天,也应该在四天内就能解决了,那还有差不多四五天的自由时间呢。他想到这里,把电脑上的文件资料保存了,然后关机,接着把文档归类摆好,正打开门准备前往东风茶庄,就见门口不远处蹲着一个人。
“谁?”禹沙一愣,这时候都已经下班了,这栋楼里的归化民都已经离开了,他只是留了一个站岗的警卫在一楼楼道那里站岗,这里什么时候冒上来了人?
那人听到禹沙的话,连忙站起来朝着这边走了几步,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谢谢元老啊!你们就是我吴文范的救命恩人啊!”
来人果然是吴文范,吴文范自从在教育部门任职之后,就一直地位比较高,不仅在学校里教授孩子们文化知识,同时也负责给各个部门的成年归化民提供文化教育——俗称夜校。归化民里面不认识元老的大有人在,但是不认识吴文范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下面的那个警卫几个月前还是吴文范的学生,要知道这时候讲究的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