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都市之悠闲生活>章一十七 凯金斯,活着的传奇!

客厅内的气氛有些凝重,只见赵延坐在宽大客厅的中央,那张长长的欧式餐桌的最顶端的地方,在他的对面就是米娅家族最年长的长者,米娅的爷爷凯金斯。

一头花白的头发,面容有些苍老,但气色看上去极好,哪怕在家中面见他这位客人也身穿着一席正装,这让赵延略有些尴尬。

德国人的古板和苛刻可是出了名的,一身休闲装的他就登门拜访,怎么看也是对米娅家人的不尊重。

与米娅的家人差不多都见了一面,现在在餐桌上的几乎都是米娅的至亲,她的父亲菲利普、母亲奥黛丽、姐姐蕾娜、弟弟蒂姆、叔叔尼古拉斯,婶婶碧塔以及他们的女儿芭芭拉,还有一个没回来的阿列克斯。

这个不大不小的家族的所有成员沉默的在餐桌上进餐,在身为家主的凯金斯没有开口之前,没有说话,所以气氛几乎就在冰点。

赵延不是不想打破这种情况,但是米娅早就提醒他,她的爷爷的脾气很不好,这个曾经参加过二战的德国老兵,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糊弄的。

八十几岁的老人,一生的经历堪称传奇,曾经是希特勒党卫军的后代,十六岁就入伍,那时的第三帝国的渐渐走入末世,苏联为首的联合军在二战后期疯狂反扑,凯金斯那时参军,在德国国内阻击联军,守卫家园。

德国战败后,凯金斯被俘,关押在联军的战俘营,经历一番磨难后在1946年逃出战俘营。还来不及庆幸重获自由,便遭遇了几乎毁灭德国的“饥饿冬季”,那是1947年的一月,气温下降到史上最低温的零下二十度,而人体所能承受的最低温大概是零下十五度。德国的国土在战火中饱受荼毒,大量的城镇居民堆积在一片废墟瓦砾前,在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流中,没有屋子!没有足够的粮食!更没有暖气!在长度四个月的冬季中,至少十万人的被冻死,饿死,还有数千万人正慢慢的等待着饿死的命运。

元首曾经说过:“如果他的军队不能快速的取得胜利,那么他本人和整个德国都将陷入无尽的深渊。”战后的德国被他一语成谶,无数德国人为他们死去的元首“买单”。

那段岁月比之华国战后的日子也不遑多让,直到大名鼎鼎的“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德国在国际的援助下快速的重建,计划长达四年,总共援助超过130亿美元的资金,并且当时的西德的总统——路德维希·艾哈德提出了一项名为“德国制造”的计划,用物美价廉的德国产品占领世界市场。(其实与如今的中国制造,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大力发展制造业积累技术和经验,为日后打下牢固基础。所以咱们国家的一些政策有着较为深远的意义。ps:笔者的揣测,勿当真。)

直到五十年代来临,德国进入复兴的黄金时代,在大量的国际贸易需求下,律师这个行业在德国快速兴起,凯金斯那个时候入了行,这个行业他也从事了一生。

这是老赵从米娅口中了解到的情况,据说凯金斯有过两次婚姻经历,一次是在他二十岁的时候,那是还是第三帝国时期,他的孩子和家人没有熬过1947年的冬季。直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再度结婚,孕育了米娅的父亲和叔叔,这才有了整个家族。

华国的一句古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可能与时代脱轨,但丰富的人生经历足以让老人在某些时候发挥着“定海神针”的作用。何况凯金斯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所以老赵只能老老实实的忍受着这难熬的气氛,不敢有丝毫的造次。

直到一场食不知味的晚餐即将进入尾声,凯金斯看向一脸沉着的赵延说道:“你很像我的一位朋友,他也是中国人。”

老赵一惊,没想到这位老人还有一位中国朋友,转念一想,当时二战的时候几十万华人劳工就在欧洲,如今欧洲的华裔有许多就是这些留在欧洲的劳工后代,所以凯金斯认识中国人并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

“中国人很精明,不过比那些唯利是图的犹太人好的多。”老人自顾自的说着,言语中显现出纳粹的一些思想,毕竟那是的种族大屠杀可是威名赫赫啊。

老赵不言,老人好像自言自语,根本就让他没有插话的余地。

“你在中国是干什么的?”老人终于给了老赵一个开口的机会,真是太不容易了。有交流的余地,那么事情就还有足够的转机。

“商人。”老赵言简意赅的说了一个单词。

老人一副了然的样子,似乎猜到了。

“我不喜欢商人……”这话让米娅的心一沉,眼里顿时弥漫起一股水汽,紧紧的抓住了母亲手。

赵延脸上毫无表情,却听凯金斯微笑着说道:“不过我喜欢中国商人。”这个老人绝对是故意的!

还好赵延的养气功夫足够到位,不然在老人言语的机锋下失了态,恐怕在老人心里的分数会大打折扣,真是年老成精!

之前的一番沉默是下马威,言语上不着痕迹的带着敲打和考量,要不是老赵有几十年的阅历,早就被这老妖玩的团团转了。

“你们年轻人的事情,你们自己决定吧,我老了,就不掺和了。”说着在保姆的搀扶下走出了客厅,留下一群人大眼瞪小眼。

老赵心里呼出一口气,对于凯金斯的话是一万个不相信,什么叫你不掺和,差点没被玩死。凯金斯给他的压力极大,也是他在飞机上反复思量的人,最后决定以不变应万变,也就有了


状态提示:章一十七 凯金斯,活着的传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