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没有了人划桨,可是火船在原有的惯性以及流动的江水的带动下还是向着前方半里处的岱山军冲去。可是没人控制的话,想准确的撞上岱山军的船只就不太容易了。
一百门红衣大炮攻击的是李国英主力舰队。可是对于近千艘船只来说,这点火力就不够看了。
一轮炮击,只有二十多枚炮弹命中目标,其他的炮弹都落入了江水之中,溅起大朵丈高的水花。但是凡是被炮弹命中的左军船只,损失都很严重。
三千斤到五千斤重的红衣大炮,这可是安装在城墙上用以守城的利器,炮弹足有三十斤。如此重的炮弹所携带的动量是惊人的,而左军船只又都是很小的江船,就连李国英的指挥船也只是一千料的战船,根本挨不住红衣大炮的轰击。
凡是被大炮炮弹击中的江船,载人二三十人的小船会被直接击为两段,稍大些的战船被炮弹击中的话,也都会船板破裂,露出大洞,然后江水会从洞中涌入,很快船就会沉没。
不过对于船只总量近千艘的左军水军来说,这点损失微乎其微。
让李国英震怒的是,被派去指挥火船的李全还未等火船撞击到对方船体上,离得老远就弃船逃了回来。
这样的话,火攻的威力大减,只能靠着船多人众的优势和对方硬拼了。
在左良玉麾下,李国英是少有的能战的将领,跟随左良玉多年,经历了无数次大战,所以才被委任为先锋,掌管着左军大部分战船。
见到火船已经点燃了火焰向着对方攻去,虽然点燃的有些早,可也能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冲击。李国英立刻下令,副将李凤带着五十艘艨艟战舰立刻攻击敌船。
这五十艘艨艟战舰是左军的主力战船,此船分为两层,下层是二十名操桨的水手,上层甲板是负责作战的兵卒。
船的两侧安装有舷墙,上面蒙有牛皮,不惧弓弩的攒射。每条船上有五十名劲卒,其中火铳手二十,弓箭手十五人,剩下的是十五个刀盾兵。每个士兵都身着铁甲,都是久经战阵的锐卒,是五万军中真正精锐的士兵。
前文也说过,明朝末期军队已经非常腐败,军官吃空饷喝兵血严重,造成了士兵贫困之极,往往连饭都吃不饱,更不用说战斗力。
可是朝廷养军队总是要打仗的,为了应付打仗,主将们会把贪污的银两拿出一部分用来养上一些亲兵,打仗就靠亲兵去打,其他的普通士兵跟着打酱油。所以对一个将领来说,亲兵才是他手中最为重要的战力,因为只要有粮,普通士兵想招多少就招多少。拿左良玉二十多万大军来说,其中真正精锐的士兵也就不到两万人,都是由亲兵组成。而李国英属下五万大军,其中最能打仗的也就是他手里的两千亲兵。
而两千亲兵一下子派出去一千人,可见李国英也算下了血本。
五十艘艨艟战船,跟随在火船之后,冒着弹雨向着岱山军船队冲去。李国英督率着其他船只跟随在艨艟战船之后,这一下子他就使出了全部力量,力求把面前的敌人一举歼灭。
而长江两岸,李国英的步兵两万人也在沿着江岸前进。可是李国英知道,想打败面前的敌人,还得靠着水兵才行,因为步兵的数量实在太少。
岱山军战船之上,炮手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清理炮膛,安装火药,捣实,装填炮弹,瞄准,点火。半年多的严格训练,炮手们的操作已经非常的熟练,平均射速达到两分钟一发。而一里处左军的火船还需要一刻钟才能到达,这么长的时间内足够再轰击六七轮。
岱山军的火炮在铸造时都有简单的瞄准装置,炮身前侧有支架可以调整火炮的角度,距离越近,火炮的准确度越高。就见行驶而来的左军火船纷纷被炮弹命中,燃烧的柴堆被炮弹撞击之下溅起满天的火星,纷纷落入江水发出“噗噗”的声音。然后便见到火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沉入江中。
一百艘火船,能冲过弹雨到达岱山军船阵的不足二十艘。而这二十艘火船也没能撞击到岱山军大船上,而是都被岱山军小船拦截住。前面说道,在每艘大船之前都有几艘小船防护,每艘小船上都有十几个岱山军水兵。见到火船冲来,小船上的士兵便用长长的竹竿顶在火船船头,阻住火船的去势,等火船停下来后,便用飞爪勾住火船船舷,然后划动小船把火船拖拽到一边。李国英军的火攻之策根本没对岱山军造成任何困扰。
清除了火船之后,岱山军船上所有火炮开始集中火力向着攻击而来的李国英船队轰击。无数的炮弹从岱山军战船上飞出,向着李国英船队罩了过去。炮弹落入江水之中,溅起无数朵水花。炮弹击中战船,直击得木屑纷飞。炮弹砸到左军士兵身上,直砸的骨断筋折、惨叫连连。
左良玉军虽然也有火炮,可是根本没有能安装火炮的战船,或者说左军根本不重视火器。如今面对如此猛烈的弹雨,左军士兵一下子被打蒙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那五十艘艨艟战舰。艨艟战舰虽然船只较大也很坚固,可也顶不住火炮的轰击,那种五百斤的小炮炮弹威力较小,击打在蒙着牛皮的舷墙上,会被弹入江中。可是五千斤的红衣大炮的威势就不是舷墙可挡。只要是被炮弹击中,舷墙会被打的稀烂。若是被炮弹击中船侧靠近江水部位,会被击穿个大洞,然后江水会从洞中倒灌,任是左军士兵拼命去堵却怎么也堵